台北馬2:40:05 「愛死妳了我!」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林志傑–ㄚ傑在2019柏林馬不但破PB,雙手高舉國旗穿越布蘭登堡門的帥照更上了賽事官方精選,傳播到全世界,這一切都令他始料未及😊
(瞧~這跑姿和肌肉線條!雖然因為天雨,攝影機鏡頭上有雨滴,但無損「國旗哥」林志傑的氣勢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的美!_林志傑提供)
當年,他的目標是2:35跑進男子全馬百傑榜,然而掛在身上的號碼布被迴紋針弄破,整個反摺卡到大腿,讓他一路擔心號碼布會掉,35K後便知大勢已去,最後以2:36:55完賽,還是破了PB,而高舉國旗的模樣不但吸引攝影連拍,照片登上官方版面,進終點也被採訪,還出現在國內的愛爾達頻道,讓他聲名大噪,從此「國旗哥」名號不脛而走,真是意外的收穫!
高舉國旗跑進終點的跑者很多,但被叫「國旗哥」只有他一個,他也幾乎每場比賽都會拿國旗,「因為我覺得國旗很漂亮,只要是比賽,我都想最早讓它飄進終點,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的國旗!」
ㄚ傑傳授舉旗舉得漂亮的秘訣:一是國旗大又重,千萬不要放在身上,而要讓親友在接近終點處拿給你;二是快到終點時再舉起來,右手舉起藍色國徽那一角,左手舉另一角,雙手抓住放旗桿白色的那一條。「這樣抓起來就會很順,不然你可能在那邊弄國旗弄老半天還弄不起來…;撐起2300萬人的期待,這面國旗一定要給它飄起來!」
(芝加哥馬,ㄚ傑又示範漂亮舉旗_林志傑提供)
除了舉國旗的帥勁,這次訪問ㄚ傑,我還發現他的三項天賦異稟:睡超少、超耐熱、練跑時還…不喝水!真是太神奇強大了啊😲😲😲!
(身上掛著世壯運兩金一銀一銅獎牌的ㄚ傑,錄音前,才頂著大太陽完成當日第二練,實在不能更佩服這位認真跑者了!)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44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上夜班 卻可一日兩練、甚至三練的男人!
遠道從苗栗竹南開車到台北內湖錄音室的ㄚ傑,當天提前在正午十二點抵達,立馬在附近跑步,我不可置信地問:「確定嗎?中午太陽真的很大耶!🥵」其實,頂著烈日練跑正是他的日常。ㄚ傑上夜班,晚上七點半到隔日早上七點半下班,回家後先送寶貝女兒上學再睡覺,中午或下午兩點就在大太陽下練跑,因為下午四點半要接小孩下課、陪孩子玩,如此日復一日,可以一天兩練、甚至三練!耐熱固然痛苦,但耐熱度會隨著每次訓練越來越耐。他很肯定地說:「為了找到自己進步的方式,你就是要找時間訓練!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24小時,不能動用到小孩子的接送時間、不能全部都丟給老婆,該盡的責任你要盡,自己選擇要去追求的東西,就要花時間訓練!」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去年長榮馬史上最熱,ㄚ傑長期的耐熱訓練為他收穫了國內總一的榮耀!_林志傑提供)
上夜班完全不影響ㄚ傑認真訓練、認真比賽,世壯運期間,他從竹南到雙北市,9天比了8個項目,竟然只請了一天假!怎麼辦到的?那幾天有在睡覺嗎?他說:「我下了班就趕快搭車來臺北,在車上睡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得到兩金一銀一銅,分別是5000M、10000M金牌,1600m接力賽銀牌,和1500銅牌,真叫人佩服!👏👏👏👏👏
其中,接力賽居然是他臨時揪人組隊參加,非常有趣!原來ㄚ傑在比賽中認識不少外國跑友,當得知400m接力跟1600m接力可以現場報名,他就組了一隊400m接力和一隊1600m接力,兩隊人馬不同,「有些人比完就坐飛機回國,我只能臨時抓,每看到人就問你要不要跑?覺得很好玩~😁」
接力賽四個選手中,必須以最年輕的為分組組別,他們其中一個1600m接力隊員是35歲,就算35歲組,跟年輕人比,還是拿下銀牌第二名!
(上圖為ㄚ傑臨時揪的四位世壯運400m接力賽隊員,下為1600m接力隊員,大夥兒協力接棒合作,跑得開心!大會規範同隊必須穿著同色跑衣,ㄚ傑特別商請苗栗慢跑團提供服裝,贈送給這支聯合兵團😊 _林志傑提供)
也是羽球好手 羽球牽起與妻子良緣
除了田徑項目,這次世壯運ㄚ傑還報名羽球賽,「我國小加入羽球隊,曾經打到苗栗縣運第二名,持續到現在都在打…」,提起羽球,他笑得甜蜜,因為跟妻子就是羽球結緣,「一次南北場交流賽,從竹南場去臺南的遊覽車位子幾乎坐滿,她問可不可以坐在我旁邊,我們整路聊天,回來沒多久我們在就在一起了,在一起三個禮拜,我台北馬跑完就跟她求婚~💕」
「我覺得我們倆很合得來,那時我已經38、39歲,覺得找到一個很適合自己的人,想說如果我臺北馬跑出好成績,就向她求婚,那時設定的目標是2:40,代表愛死妳~❤️」
(截圖自林志傑提供影片)
這場台北馬,由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子在終點前遞國旗給他,「天時地利人和…,我最後的完賽時間是2:40:05,代表一個寓意:我愛死妳了我!❤️❤️❤️」
把跑步融入生活 天天練
話說,ㄚ傑跑得那麼好,到底是怎麼訓練的呢?「我覺得訓練跟以前唸書是一樣的,你每天都要念書,就像你每天都要跑步。你不能只練間歇,不能幫自己找很多理由,你要把跑步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把它融入生活之中,有時間就去練習。」
「基礎功很重要,維持每天的訓練,就像每天吃飯、刷牙、洗臉一樣。今天若狀況不好就跑少一點,狀況好就跑多一點。」
「我單次訓練儘量不超過16公里,我知道有些人會練到25或30K長距離,我沒有說這個不好,可是我個人最多就是16K;我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書,跑完16K,休息4到6個小時以後有人揪你再跑第二趟,你還有心情可以再跑,還有餘力。接著可能又休息4到6個小時,又有人揪,你還是可以再跑。」
ㄚ傑在苗栗,基本上都是跑馬路或山路,沿途一般不會有補給,得回來才喝得到水,他索性也就不喝水,以免中途想上廁所中斷練習。這讓我發現他除了耐熱、睡很少之外,練跑竟然還可以不喝水!他趕快說:「我強調是我個人,不是說我這樣是對的,只能說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
ㄚ傑沒找教練,也沒有固定跑團,休假時看哪邊有跑團活動就去哪裏,「跑步圈蠻多人都認識我,所以我只要到一個地方,就去當地的跑團串串門子,他們跑什麼我就跟著跑,基本上我配合度很高,你跑快我就跟你跑快,你跑慢我就跟你跑慢~」
他強調,就算基普喬格也不可能每天跑強度。以台灣動輒三十幾度的天氣,肯出來練就已經贏過一半的人,只要練就有效果,他不認同「垃圾跑量」的說法,認為有練就贏沒練的人。去年他的月跑量高達六、七百K,直到年初在工作時不小心從高處掉下來受傷,目前慢慢康復中,因此月跑量減至三、四百K。
(去年的第三屆長明賞超馬盃50公里,ㄚ傑成績3:08:38,也破分齡全國紀錄_林志傑提供)
回顧自己的初馬–日月潭馬,跑到五小時三、四十分才完賽,他形容自己是「從最素的素人開始」,大家經歷過的他都經歷過,「我是從最底下爬上來的,所以我很能知道一般初學者、跑者經歷的過程是什麼。」
談到最愛的跑步,ㄚ傑滿口金句:「我一直覺得訓練用六、七分力就好,不要每一次訓練都用到八、九分力,下一次訓練身體可能沒辦法負荷。如果每次都是六、七分力,可以一直維持很好的訓練品質,相對也比較不容易受傷。」
「不要怕受傷,受傷難免,重點是受傷以後你怎麼繼續堅持下去、再爬上來,如果你自己放棄,沒有人可以救你。」
「人不可能永遠在高峯,你一定會有低潮,受傷時可以看看慢的時候的世界,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所有馬拉松選手都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不論什麼人種、幾歲…,誰先進來誰就是冠軍,這是很公平的比賽,就是比誰更努力。」
世界六大馬以均速2:51完賽,ㄚ傑八月底將跑第七大馬–雪梨馬,十月還將代表苗栗參加全運會,全馬破2:30是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雖然他笑說如果讓他選跑步或羽球,他比較喜歡羽毛球,因爲跑步過程總是孤獨無聊,不如羽毛球的互動有趣,但他怎能沒有跑步?我在他身上看見的其實是「跑步,我愛死你了我!」
(林志傑提供)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