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祕境》我家的後花園~虎頭山團跑探險趣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話說,我在「虎頭山腳下」住了十幾年,竟然還沒有完整爬過一次《虎頭山》,說出去,應該會被人取笑吧!
就在某一天,忽然有人在跑團群組丟出下面的訊息。
跑友A:「請問桃園的各位大神,平時都在哪裡練跑?」
珍妮:「桃林鐵道,跑起來很舒服。」
妙妙:「我平常也是在桃林鐵道練跑,而且團長也住桃園,可以帶路!」
我:「我也會跑桃林鐵道,也常在桃園田徑場『吃甜甜圈』。」
跑友A:「聽說桃園有個虎頭山,風景很不錯,團長可以帶我們去爬嗎?」
我:「虎頭山?啊~ 山就在我家隔壁,很推薦去走走。」
跑友B:「想去,那團長可以辦一個虎頭山的團跑活動嗎?」
跑友C…F:「想去+1」
我:「沒問題,我來規劃一下。」
於是,一場「虎頭山跑山趣」的活動在2023/7/29成行。沒想到,大家都想要來朝聖《虎頭山》,一號召當天就來了二十多人。
(集合地點:桃園田徑場東門)
虎頭山祕境小檔案
高度:251公尺
特徵:山勢外形有如猛虎一般,又有「虎嶼山」之稱
距離:後山環山步道,全長共20公里
難度:中
(圖片來源: 康手)
我家的後花園~ 虎頭山
說《虎頭山》是我家的後花園,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距離登山入口,不論是「楓樹國小入口」(標示1),還是「長壽路164巷入口」(標示2),從我家走路過去只需要花2~3分鐘。
然而,住在《龜山》超過十五個年頭的我,還真的沒有完整爬過《虎頭山》。趁著這次活動的機會,正好可以徹底一窥這座山的面貌。於是先利用端午假期,深入《虎頭山》的後山環山步道進行了兩次探勘,最後規劃了一條適合大家跑山又兼具休閒的路線(如紅線)。
(利用端午假期進行了兩次路線探勘)
虎頭山團跑路線(10km):
桃園田徑場/東門(集合)-->成功路三段-->入口廣場/關公像-->成功路三段-->環山步道(約5公里)-->《宏德宮》/入口-->桃信亭-->觀景台-->三分山-->五分山-->停機坪-->電塔-->龜山六號涼亭-->龜山四號涼亭-->長壽路164巷/入口->長峰路-->光峰路-->自強西路-->南崁溪自行車道-->桃林鐵道步道-->萬壽路-->桃園田徑場(結束)。
(圖片來源: 康手)
體驗虎頭山的原始路徑
除了珍妮、妙妙、美妃和我之外,其他人都是從外縣市來參加這一次的跑山活動,最遠的還是從台中過來。其中,一位夥伴的兒子也跟著媽媽來參加,只是他們住在淡水,一大早就要出發,讓她的兒子有點開始懷疑人生,跟媽媽說:「好好睡覺不好嗎?」
(我不要爬虎頭山,我要爬枕頭山/圖片來源: Vicky)
集合地點在《桃園田徑場》的東門,這也是我經常來練跑的地方。假日清晨寧靜的街道,因為我們的聚集,反而喧嘩熱鬧了起來。
簡單熱身之後,第一站則先帶大家前往位於成功路上虎頭山入口處的關公立像。這座高約13公尺的關公立像,是虎頭山上的《明倫三聖宮》於2014年斥資千萬,以「關帝平安城」的理念,用莆田石以一體成形雕刻工法,並搭配長約9公尺、重達600公斤的銅鑄關刀打造而成,是一座全國最高的關公立像。如果是晚上來,在燈光的照射之下,更顯現出關公神像的莊嚴及威風凜人。
(圖片來源: 康手)
我們沒有從虎頭山入口處直接入山,而是選擇原路折返,先經過《桃園高中》再走過一小段的桃林鐵道步道,帶著大家從《宏德宮》旁的入山口進入環山步道,這也是今天主要跑走的重頭戲。
(入山口:面對宏德宮的左側)
然而一開始的階梯,就先給了大家一個震撼教育,而且階梯路段大概就佔了整個路線的1/3,一直延續到《五分山》之後才結束。有些夥伴才爬了幾分鐘就已氣喘如牛,而對於平常只有跑步而不太爬山的我來說,也是倍感吃力。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雯君)
另外,由於之前幾次都是下午來爬山,今天才發現,原來早上的虎頭山公園這麼熱鬧,聚集好多人呀!除了來爬山的,還有一大群跳舞的長者,沿途更有販賣飲料及蔬果的攤販,像是一個小小的市集。山裡傳來的不只有蟬鳴及鳥叫聲,還可以聽到就會讓人想手舞足蹈的廣場舞音樂。這真的是一個離塵不離城、充滿樂趣的好地方,很值得一來再來。
(一個離塵不離城的好地方)
(買買買~充滿歡樂的市集)
離開市集後,大家在「觀景台」及「太陽亭」稍作停留。藍色的「觀景台」和白色的「太陽亭」建築,在大自然綠意的襯托之下,簡直絕配,而且顯得格外有意境。
我們靜靜地感受山裡的氛圍,大口地吸取這裡的氛多精。忽然覺得,一直生活在繁華熱鬧的城市裡,難得來戶外和大自然親近,得要好好享受,讓自己全然放鬆一下。
(虎頭山特色景點~觀景台)
(虎頭山特色景點~太陽亭)
(不拍照就太可惜了@太陽亭前)
兵分兩路,繼續前行
原本以為,我所規劃的這條有階梯、有步道、有山路、有河堤,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路線。結果,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
雖然階梯不多(最好是啦!)、上坡也沒有很陡(有事嗎?),然而,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是有難度。因此,我們的隊伍在「太陽亭」自動分成了兩路人馬,一路人馬(山林組)由我繼續帶隊前進,另一路人馬(鐵道組)則在「太陽亭」折返原路下山後,選擇走訪非常親民的「桃林鐵道」。
(臨時改道,走訪桃林鐵道的夥伴)
(悠靜又平坦的桃林鐵道)
體驗《虎頭山》的原始路徑
半個小時之後,山林組的我們來到了《三分山》觀景台,這應該是《虎頭山》的最高點吧(我猜想)?!
來到這裡,空氣真的超好,而且非常安靜!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只有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和偶爾傳來幾聲的鳥鳴。我閉上眼睛,感受著微風輕拂過臉龐,忽然間,伍佰《挪威的森林》中那句「那裡空氣充滿寧靜」的歌詞居然在腦海中浮現。 哇~ 這根本就是我現在的感受啊!山上的空氣,就是這麼清新、充滿寧靜。
另外,從這裡可以俯瞰桃園市景,我所居住的地方就在山腳下,而且隱約就可以看到我住的那一片社區。我心裡想著:「虎頭山近在咫尺,以前都沒有認真來爬,真的是太浪費了!」。
(三分山觀景台)
《虎頭山》的確是桃園市的後花園,環山步道沿途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和多樣的休閒設施,跑走在這麼自然又原始的路徑,加上身上汗水淋漓以及林木散發出來的氛多精,除了令人心曠神怡,心情也格外的放鬆。
另外,環山步道算是平緩好走,但是岔路也很多,好在怎麼走都不太會迷失方向,因此,建議每一次來都可以嚐試走走不同的路線試試。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經過《五分山》後,我們來到了環山步道的一個停留點「停機坪」。
初次聽到「停機坪」這個地名,還以為是可以停直昇機的地方?後來才知道,會有這個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停機坪」是一片約足球場大小的泥土廣場,地勢平坦,因此被推測過去可能是直升機起降的場地而得名,而這個名稱也就這樣被流傳了下來。
(擁有休憩與廣大活動空間的停機坪)
正因為「停機坪」是一個開闊的空間,許多登山客、健行民眾都會在此休息、運動、拉筋。還有一些小販也會在這裡販賣飲料、食物和各式登山用品。因此,一進到這裡又熱鬧了起來。
(山上一樣很熱鬧/停機坪)
另外,「停機坪」也是虎頭山環山步道系統中重要的節點,可以連接到《虎頭山》、《龜崙山》、《三分山》、《五分山》和《虎頭山環保公園》等多條步道,是許多登山路線的必經之地。
附帶一題的是,近年來,「停機坪」附近也興建了一座二層樓建物《虎頭山驛站》,一樓提供飲水及休憩座椅,二樓則作為環境教育場所,改善了過去雜物堆放、民眾私設帳篷的問題。這座驛站已於2024年7月正式啟用,而且風評很不錯。
(虎頭山驛站/圖片來源: 桃園市政府)
離開「停機坪」之後,接下來就是一路的下坡路段,感覺雙腳變輕鬆了,只是步道變回原始自然的泥土路,周遭的草木景觀也越來越原始,與前半段所看到的風景有很大的不同。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另外,在抵達「龜山三號涼亭」之前,會經過一段長度約有100多公尺的陡峭階梯,由於越接近下端坡度越大,因此,特別提醒如果選擇這一條路線的人,需要格外的小心,尤其是在天雨路滑或太陽下山之後。
(圖片來源: 康手)
最後,我們從「長壽路164巷/入口」下山,回到了市區,開始最後一段穿過大街小巷及河堤步道的路程。
(左前方的長壽路164巷,是另一個入山口)
最值得分享的是,途中經過《南崁溪》從龜山「光峰路」到「自強西路」的這一段,由於過去有許多的眷村,因此現存部分老舊的建物和巷道,也反映了歷史的痕跡,特別是在《陸光河濱公園》(又稱龜山第一河濱公園),可以看到許多軍事武器的展示,例如F5F戰鬥機、M1式40公厘防空快砲車、M41A3輕型坦克車等,展現了當地獨特的眷村與軍事歷史文化。有閒暇時間的話,倒是可以安排個半天再來走走看看。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另外,這一帶也是南崁溪自行車道的一部分,串聯了龜山中正公園至桃園市區,提供民眾舒適的騎行和散步空間。我們順著河堤步道前進,一覽河岸兩旁的田野風光,跑在這樣風光明媚的水岸環境,實在舒服極了。
最後,在近中午時分,我們回到了早上的集合地點《桃園田徑場》,大約10公里距離的市區+山林探險,距離剛剛好,而老天爺也很貼心,給了我們一個有陽光卻不炎熱的好天氣。
(南崁溪自行車道沿途的好風光)
(朗朗晴空下的南崁溪)
體驗「桃林鐵道」的優美風景
另一隊人馬又在幹嚒呢?
下山後,鐵道組人馬就從過去的舊鐵道「桃園高中站」月台,開始漫步這條充滿故事、綠意盎然,還帶有趣味的「桃林鐵道」。
顧名思義,「桃林鐵道」就是從「桃園」通往「林口」的鐵道,但是它可不只是一條普通的步道,它更是桃園發展的活化石,怎麼說呢?
(桃林鐵道: 也是我平常練跑的祕境)
如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的「桃林鐵道」,最初的任務是運送林口煤礦挖出來的「黑金」,那時候還是蒸汽火車頭的時代,可以想像,吐著白煙、載著滿滿煤炭的火車呼嘯而過,那是桃園早期經濟命脈的寫照呢。後來,煤礦產業功成身退,鐵道則轉行替林口火力發電廠運送燃煤。而從民國93年(2004)開始,再搖身一變成為了林口、龜山一帶居民通勤的「小火車」。許多人每天就靠著這班小火車上學、上班,那火車「嗚~」的一聲,不知道是多少當地人的青春回憶,一直到民國101年(2012)才停駛。
(舊鐵道-桃園高中站,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
停駛後,桃園市政府沒有讓這條鐵道長草,而是把它由「黑金」變成「綠金」,將它華麗變身成為一條「綠色廊道」。現在看到的「桃林鐵道」,可是一條兼具了休閒、運動、文化和生態的多元步道!
(處處綠蔭遮蔽,即使夏天也不會太曬)
另外,原有的鐵軌都被巧妙地保留下來,隨處可以看到斑駁的枕木和鏽蝕的鐵軌,很有歷史感。鐵軌旁鋪設了平坦好走的步道和自行車道,兩旁則種滿了綠色植栽,處處可見休憩座椅,還有一些充滿巧思的裝置藝術,簡直就是都市裡的世外桃源!
(圖片來源: 康手)
更令人驚喜的是,有些路段還保留了過去的月台和候車亭,像是「桃園高中站」月台,就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也讓這裡成為許多懷舊控和鐵道迷的夢幻打卡地點。鐵道組人馬當然不會放過,一直用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的節奏,就是要拍照留下最美麗的身影。
(桃園高中站月台/圖片來源: 康手)
另外,鐵道組還特地前往「桃林鐵道」旁的一個特色景點《南昌森林公園》。原本是一個舊營區,經過桃園市政府的活化改造後,於2022年正式開放,如今已變身為適合市民休閒、運動的都會綠洲。而且改造時,還特意保留了許多舊營區的建築和設施,例如大門及哨亭,讓人一進入公園就能感受到軍營的氛圍。
(圖片來源: 雯君)
此外,公園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樹木,約有500多棵大樹,其中不乏樹大根深的百年老木,讓公園內充滿綠意盎然。更有趣的是,「為樹轉彎」的操場跑道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原來,原本為水泥鋪面的訓練場,在改建成400公尺的PU跑道時,為了不破壞原生樹木,採取了「樹木優先,跑道轉彎」的設計理念。因此,當跑道遇到既有的樹木時,就會繞道(過),讓跑道呈現出獨特的曲線。這不僅展現了對生態的尊重,也讓跑道本身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
(圖片來源: 雯君)
(圖片來源: 雯君)
這座公園不僅是一個提供運動休閒的場所,更是一個將舊營區歷史與自然生態完美融合的特色公園,尤其「為樹轉彎」的跑道更是獨一無二的設計,而且跑道旁還保留著「忠貞、團結、鞏固、精練」等軍事口號,別具特色。
太棒了,又多了一個跑步的好所在,找時間,一定要來感受一下這個會轉彎的跑道。
(圖片來源: 雯君)
午後の悠閒時光
結束後,兩路兩馬再度會合。
我們選擇了一間位在「桃林鐵道」3.2K處的《朝陽屋》享用早午餐。這得要謝謝珍妮特別找的餐廳,雖然它沒有顯眼的地址,但因為其獨特的建築外觀,加上整間玻璃屋盡是被藤蔓、牽牛花及綠色盆栽等植物包圍,在餐廳內用餐,彷彿像是置身在森林中。難怪很多人稱它為「森林系咖啡館」。
(圖片來源: 康手)
咖啡廳店內環境簡潔明亮,而室內、室外也都佈滿了綠色盆栽,特別讓人感到放鬆和療癒。我們在這麼舒適的環境用餐,同時相互分享著今天的收獲。
(圖片來源: 康手)
(圖片來源: 康手)
說也奇怪,每一次運動完後,我總會食慾大開,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覺得特別好吃,更何況店裡提供的輕食多樣且豐富又營養,看了立刻食指大動。而且在經過早上山林和步道的視覺、聽覺、嗅覺、雙腳和大地的觸覺四重洗禮之後,現在又加上味覺的享受,把身體的感官都一次給滿足了。
(圖片來源: 康手)
此外,《朝陽屋》還有一個獨有的特色,就是屋外有一個很大的草坪。於是用完餐後,大家都紛紛跑到屋外。倒不是因為咖啡廳裡沒有冷氣,雖然是溫室空間,但店家利用植物的特性來為溫室降溫,儘管現在已是悶熱的七月天,但待在室內一點也不覺得熱,反而感到非常涼爽。
(女孩們大集合/圖片來源: 雯君)
大家在草坪上繼續打屁聊天。還好太陽不大,就這麼悠閒自在的吹吹風、拍拍照,開心的笑、用力的跳,至今大家開心的笑聲仍然迴盪在耳裡。
(藍色系夥伴來一張大合照)
(我們是白色系的青春跑者)
(哈哈哈~ 我們是橘色系男孩)
(盡情的放肆~ 跳起來)
快樂時光總是過的特別的快,就在拍完大合照,今天的活動圓滿畫下句點。
期待下次再見!
總結
《虎頭山》,一座高度不高卻充滿朝氣蓬勃的郊山。它是我的跑步後花園,也是我的跑步祕境,分享給大家。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意猶未盡之餘,隨時歡迎也可以來到我的後花園親自體驗一下。
最後,想說的是,在你的住家附近,是否也有一處屬於你「自己的祕境」,像《虎頭山》這樣的後花園呢?如果有的話,不彷找個機會好好探索一下,也可以邀約三五個好友一起,相信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跑跑康手醬
#康手的跑步日常
#康手愛RuN跑
#青春無敵94愛跑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