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跑進破3大神的世界~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總是笑臉迎人的ET–Eric Tsai蔡馥冲,認真跑步不過兩年左右,今年渣打馬已破3,創下PB 2:56:17,令人羨慕不已!問他破3當下感覺如何?
他笑說:「好像心中放下一個石頭。原本並沒有設目標成績,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夠破3,只覺得那是一個大神的世界。去年東京馬跑出3:07後,周圍的跑友開始問:你什麼時候要破3?當問的人越來越多,就好像該給他們一個答案,後來就把臺北馬做為破3的目標賽事。所以某方面來說,除了對自己來講是成績的突破之外,也對跑友們有了交代…」
(渣打馬破3的喜悅!_蔡馥冲提供)
破3以前,ET歷年成績穩定進步:
2021臺北馬3:36
2022臺北馬3:26,進步10分鐘
2023臺北馬3:10,進步16分鐘(這一年起才認真跑步,以前是「順便」跑全馬)
2024東京馬3:07,進步3分鐘
2024臺北馬3:02,進步5分鐘
四星期後的渣打馬一舉破三,2:56:17,進步6分鐘之多!
(錄音時我忍不住問ET年齡,沒想到他50歲了!他笑說,希望這可以鼓勵大家,50歲大叔也能破3😁)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31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從「順便」跑個全馬 到認真備賽
ET每年會設定一場主要賽事。身為忙碌的上班族,準備全馬課表約需三到四個月,一年能準備一場就算蠻奢侈。「我過去幾年的經驗大概都從九月進入比賽訓練期,會先找一場5K或10K的路跑比賽,慢慢熟悉跑步節奏;十月會報名長榮10K,十一月會找一場半馬,最後十二月以全馬為主備戰,其他中間的賽事則是跟朋友一起去玩、享受賽道和不同文化,也是一種練習~」
ET的初馬是很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太魯閣馬,直到2021臺北馬才是近幾年開始跑的全馬,不過其實他當時是被朋友推坑去比三鐵113,才「順便」報名了因為疫情不用抽籤的臺北馬。
當時跑步還不是ET的主要運動,只是朋友去參加什麼就跟著去,目標完賽就好。「被推坑報名人生首次113,雖然帶著歡愉的心情,讓我有點緊張,還是希望自己表現不要太離譜,因此我有目的地以游泳跟單車增加運動量,順利完賽後感覺體能確實變好,年底的臺北馬沒有刻意練習,跑出3小時36分,出乎意料!」
「回想這應該跟當時參賽113把有氧的底子打起來有關。」
(蔡馥冲提供)
隔年ET和朋友再度投入三鐵,往上攻226超級鐵人賽,希望成為真正的鐵人。「226對我來說距離實在是太長了,從來沒有經歷過,過程中,單車必須騎180公里,我很怕中間爆胎,記得比賽前一天還上YouTube去看怎麼換胎的影片;但是不管是113還是226,我們都不是以上凸台爲目標,只是希望完賽、留下記錄。」
226當年年底的臺北馬跑得又比去年再好一些,然而226都玩過了,一時好像頓失目標?沒想到,2023年初為了支持擔任長跑扶輪社祕書長的朋友而入社,他的眼界洞開,原來有一片寬闊的跑步新世界等待他探索!「原來我可以去跑六大馬,只要願意花時間,一年完成一場,可以做些以前從來沒想過的事!這好像可以當作我運動上的目標…」。尤其,波馬有門檻限制,必須認真跑才有辦法集滿六大馬,從此他的主要運動就是跑步~💪🏻💪🏻💪🏻
(加入長跑扶輪社,ET赫然發現有好多精彩的全馬賽事值得他挑戰_蔡馥冲提供)
為了突破成績,ET每週一定跟着跑友練一次間歇,一群人一起跑,維持穩定的配速,週末跑18公里左右的長距離;為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他的長距離相較於一般嚴肅跑者是短了些,至於一週的其他幾天都是easy run,他自知這樣練不夠,所以會強迫自己報名賽事拉長跑步距離,如報名一場半馬當作LSD練習。去年九月的跑量大約100K出頭,為了想破3,十月提升到150~160K,十一、十二月來到200K,已經是他跑量的高峯,他笑得靦腆,「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多跑一點…😅」
他特別說明,雖然跑量沒有到300K,但他會維持一定的強度,以速度換取距離。「我可能沒有用5:30/K跑二十公里那麼長的距離,但其他的跑步會盡量維持在5分速內。」
(蔡馥冲提供)
每一馬都穩定進步的關鍵
ET很認真地思索馬馬進步的關鍵,第一是跑量增加,去年十一、十二月跑量首度到200K,他發現跑量提升與成績正相關。第二:裝備進化,海灘褲à跑褲,普通跑鞋à碳板鞋,短袖à背心。他平常練跑不穿碳板,當正式比賽再穿上碳板鞋會發現好跑很多。原則上每次跑步盡量試不一樣的鞋,讓自己的腳去適應不一樣的硬度、彈性,認為腳適應得越多,對腳都是不一樣的刺激。第三:補給有方,以前補給都亂吃、有什麼吃什麼,後來認真了解各種補給品的功效,規劃在全馬幾公里要吃什麼,在臺北馬和渣打馬用心分配補給後,確實讓自己上、下半馬維持均速,沒有明顯掉速也沒有抽筋,他說:「補給這件事讓我在今年非常有感。」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關鍵是認識很多好朋友,這才是重中之重。因為有好朋友,就會有同儕團體壓力逼著你持續規律練習;沒有他們,自己很容易就放棄。為了跟上他們,目標會被往上拉,跟著他們一起成長;大家跑步、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從中吸收很多知識。」
(蔡馥冲提供)
樂跑、助人 跑得長長久久
如今PB來到2:56:17,接下來會怎麼讓成績繼續往前推進?ET卻回答:「我有想過,但目前我覺得破3這樣就可以了…」
他淡然說道:「否則你會希望我下次是不是要破2:50?破了2:50之後是不是要破2:40?基本上沒完沒了。我覺得能夠再進步很好,但也應該要在這個地方很滿足。當下我的目標是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完成一場全馬,或破4、破3:30,甚至有機會能幫別人破3,這個成就感可能會比自己成績再進步來得更大一些😊」
他進一步說:「我對自己其實還蠻仁慈的,並不希望訂一個很aggressive的目標,喪失對跑步的興趣。不過在這兩年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幾個很不錯的朋友,他們會帶我跑步,甚至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曉得成績是多少,他們會上網把成績丟給我,關心我、鼓勵我,還告訴我哪裡可以進步;甚至有時還會安慰我,我自己都不難過,真的只是去跑好玩,他們比我還認真,所以跟著他們一起,是我最主要的收穫。」
因為跑步、規劃參賽行程,生活更有樂趣和意義;ET即將參賽四月份的波馬、年底也仍然會以臺北馬為目標賽事,維持一定的強度訓練,相信在自己的節奏下能拿到六星、七星…~ET笑得如同在賽道上一樣燦爛,就這樣順順的,一路朝著跑步帶來的人生風景繼續跑下去~
(蔡馥冲提供)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