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跑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渣打馬!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5/01/06 4,328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渣打馬是光頭教練李翰暄滿30歲前給自己的一份禮物:第一場臺灣本土馬拉松。「三十而立,既然身在臺灣,總要在臺灣跑一場屬於自己的本土馬拉松,我非常期待!」

高中時在潘瑞根老師的帶領下,常跑圓山河濱、內湖河濱、迎風口…,渣打馬賽道跟過往的訓練路線如此相近,這次參賽,也是回味開始跑步的源頭與初心。(所以我忍不住要po一張教練的「想當年」~😁

(應該看得出哪個小子是當年的「最強高中生」😁_潘瑞根提供)

李翰暄自第一馬:愛媛馬開始,跑過福岡馬、愛媛馬、紐約馬、阿姆斯特丹馬,2025渣打馬將是生涯第六馬,不過最近半年,他陪同臺大EMBA學長姊去戈壁,又跑了阿姆斯特丹馬拉松,前一陣子有些受傷,臺北馬陪同學生達到半馬女子百傑,自己的訓練不怎麼穩定。「我期望自己用平常心看待,路線以前都跑過,不會有新鮮感,而是希望回憶生命旅程曾經的點滴,和老師給予的指導;我希望把這場賽事當作原點,回到原點、回想自己跑步的初衷,並沒有特別設定目標成績,希望享受賽事。」

(光頭教練再度來到錄音室為跑友分析渣打馬配速策略)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36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全馬賽道上上下下、轉彎折返 賽前意象訓練重要!

渣打馬全馬賽道上橋又下橋、有很多轉彎和折返,都會令跑者減速。面對這樣的賽道,教練仍認為渣打馬有先天優勢:天時–氣溫相對低,有利破PB;地利–建議跑者賽前做意象訓練,觀看賽道影片,了解哪邊要折返、轉彎,熟悉賽道變化,經過這些路段時記得把身體放鬆。「在高速下折返或轉彎,產生的離心力會讓人比較費力,因此只要看到前方很明顯的要折返,我會把配速放慢約3到5秒/K,但不是放慢1公里,而是放慢那100公尺,讓自己準備好要去做折返的動作,尤其折返處可能有些白色的斑馬條,如果鞋底的摩擦力比較少,踩到斑馬條容易滑倒。舉例來說,城市路跑的12.5公里中,下新生高架橋後馬上折返,如果跑在最短的捷徑,就是斑馬條,我就看過很多跑者那邊滑倒…」

(教練在渣打馬訓練營與學員互動_李翰暄提供)

教練分析,全馬跑者如果前面的速度沒有上去,後段很難跑到「負分割」negative split;前半馬的總統府、中正紀念堂、北安路、中山北路相對平坦,風也比較小,當過了12.5K進入堤頂大道,接著在15K進入水門的河濱,開始會有逆風,一路順風/逆風交替到南湖大橋,過了南湖大橋才差不多是一半的距離,前半馬會經歷比較多逆風,後半馬體力下降時才進入順風。

教練建議想破3的跑者,前半馬至少要快3分鐘–以87分到87分半完成,後半馬才有一定的時間去調整。「因爲你前面沒起來,後面河邊風較大,體感溫度可能會更低,相對跑起來的力量可能無法完全展現。」

(渣打馬全馬賽道圖_取自官方網站)

對於連跑臺北、渣打兩馬的全馬跑者,教練分析,若臺北馬沒有發揮出最好的實力,很有可能在渣打馬表現更好,因爲訓練週期往後延伸,有機會在這個條件以及低溫發揮出好的表現;而在臺北馬已經有最好表現的人,疲勞指數可能也很高,休息一到兩周後,渣打馬可能持平、小退或小進步。「在臺北馬和渣打馬中間的這一個月,如果一直保持在準備的狀態,渣打馬都不至跑得太差,「除非你的生活變動很大,如臺北馬後喝酒喝了一個禮拜…」(笑~


半馬賽道相對單純 可設定為破半馬PB目標

相較於全馬,渣打馬半馬賽道單純,沒那麼多折返與轉彎,整體路面平坦,河濱路段不多,進入水門後,剩下大概3公里就完成比賽,如果把這一場設定為重要的半馬PB,教練認為大有可為。「前面的路段是重要關鍵,前十公里如果沒有跑出來,後面十一公里也會很難跑;如果預設要sub 2,前半馬能落在55分半,後段達標機率大很多。而如果前面的10公里均速是5:40~5:50,要達成sub 2或負分割會比較難,因爲後段會上堤頂大道、麥帥橋,接着下河濱,上上下下」。半馬sub 2,跑起來的強度很強,教練倒認為「強得有理」,因爲氣溫低、賽道夠平,「能把你的配速拉到最高值」。

(渣打馬半馬賽道圖_取自官方網站)


全馬5:30、半馬5:45起跑 衣著補給愛租以

渣打馬全/半馬起跑時間很早,前一天應減少咖啡因攝取,晚上才能穩定入睡;早餐一定要吃,切勿空腹跑步,否則能量將很快消耗完、進入撞牆期。賽前抓好上廁所的時間,何時寄物、熱身…,先行意向訓練,每個環節先想過一遍,會有很大幫助。

低溫跑步該怎麼穿?教練建議戴跑步帽保持頭部溫度,若頭部一直吹風容易頭痛,影響跑者專注度;若遇雨,帽沿也可以擋掉大部分雨勢。另外,冷空氣吸久了可能導致喉嚨痛或鼻子不舒服的跑者建議戴圍脖,保持脖子溫度,速度不快的跑者可把圍脖稍微套到鼻子,使排出的空氣相對比較溼潤、有溫度,但想破PB的跑者就不建議,因爲吐出來是二氧化碳,無法有效吸收更多氧氣,將會影響表現。

(賽前先準備好服裝是跑者重要的儀式感)

至於穿背心或短/長袖,視個人習慣而定,教練習慣穿短袖或背心加上袖套。「袖套可以保持手臂溫度,壓縮袖套可穩定擺臂時肌肉的平衡,也可把補給塞在袖套中。」

「袖套和手套都有厚、薄之分,不同材質的體感在不同溫度下不一樣,必須先測試裝備。」

下半身是否要穿腿套?跑步時大量使用下肢肌肉,身體溫度升高肌肉也隨之熱脹,與壓縮小腿套抗衡,可能會不舒服,所以完全看個人情況。或可穿長的壓縮褲,比較不緊。「我自己在冬天訓練或一般有氧跑會穿長的壓縮褲,保持身體不容易感冒,比賽時則一定以輕便為主。」

教練特別提到可以用夾鏈袋攜帶熱身膏,當跑到30公里,能量不足時體溫會下降,這時擦一點熱身膏,幫助提高體溫,或擦在可能抽筋的地方和冰涼的膝蓋、血液循環比較不好處。

(李翰暄提供)

天冷需要更多熱量補給,賽前三天肝醣超補,教練在比賽的早上一定吃熱食,讓身體比較舒服,也會多帶一些能量包;速度不快的跑者可帶些能量軟糖或是能量棒等固態食物,不容易有飢餓感。天冷也容易忽略水分的補充,等意識到嘴乾,其實身體已明顯缺水。通常教練會建議學員起跑時手持150~200ml的水,這樣就可省略第一、二個水站,甚至到第三個水站時再裝滿,如此一來隨時都有水喝;對於飆速度的跑者,建議前5公里喝自己水瓶的水,後面把水瓶丟掉仍進站取水。


帶傷參賽 或可預設停損點和退場時機

每一場賽事都有跑者帶傷參賽,教練自己不吃止痛藥比賽,因為疼痛是一種保護警訊,若蓋過這個保護警訊,傷只會更嚴重。

臺北馬時教練雖有傷但沒有吃任何止痛藥,「我設定了幾個停損點,只要在這些停損點有疼痛,我馬上就會跳車,第一個是中正紀念堂、第二個是臺北車站、中山站、圓山和大直站。這些退場機制我都想好了,只要有發生疼痛我就退。」

(教練在臺北馬陪學員達成女子半馬百傑目標_取自李翰暄臉書)

「渣打馬也有可以考慮的停損點,如進了彩虹橋是松山站、南湖大橋的南港站,跑到對岸可能就已經到民權大橋的那一段港墘路,那邊可能是個退場的機制,但這要看跑者賽前的規劃。希望跑者想遠一點,這場比賽不是一輩子的最後一場,未來還有很多參賽機會,會不會因爲這一場硬着頭皮去跑,受傷更嚴重而影響未來的表現?值得思考。」


善用配速列車 協助配速破風

不論全半馬,教練建議如果對自己的配速不是很有信心,可以考慮跟官方配速列車,讓專業團隊配速、破風,不過配速列車後面總跟着一大票人,如果無法緊跟,只要能看得到列車的氣球就好,確保均速。「大家不用care在什麼位置,舒服安全就好!」配速列車時間是以大會時間作爲標準,只要跟得上配速列車,跑者一定是可以破那個「檻」。渣打馬起跑分區較少,盡可能在起跑前找到適合的配速列車,一路跟着配速員。

**👉2024渣打半馬 光頭教練擔任1:30官方配速員影片

「自己仍要掌握體感,當發現速度跟自己不是那麼匹配時,必須調整。42.195K很長,配速列車是跑者的工具,評估身體狀況、適時使用它,他們就是你最安心的指標。」

教練參賽總是有很多跑者想跟,若能跟上,就能保持穩定配速,不過他不會公告自己當天的配速是多少,就看大家有沒有緣分~

(取自李翰暄臉書)

李翰暄的2025年又是行程滿檔,渣打馬後有香港渣打馬、名古屋半馬和武漢半馬,下半年預計參加黃金海岸馬和柏林馬,也將再次陪同台大參加戈二十挑戰賽。

展望全新的一年,不論想突破成績、爭取最佳名次,或享受賽道,祝福大家渣打馬跑得開心愉快!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