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臺北馬拉松倒數,不論你之前練得如何,都已經是既成事實,現在的重點是當天該怎麼跑才是最符合自己的狀態。我特別邀請臺北馬的識途老馬–臺北富邦銀行路跑社臺北馬拉松訓練營教練林盈祥–阿祥教練來到錄音室,爲跑友分析臺北馬配速策略💪🏻💪🏻💪🏻
阿祥擔任臺北富邦銀行路跑社臺北馬拉松訓練營教練已經第六年,自2017年起,每年都在臺北馬幫學員配速陪跑,也曾擔任愛迪達配速員,對於臺北馬賽道可說是再熟悉也不過!這次賽前他特別為學員進行如何進出水站取水、邊跑邊吃補給,以及遇逆風時如何減少風阻影響等訓練,實際模擬賽道會出現的情境,教練本人在這次賽事無任務在身,將首度跑一場「屬於自己的臺北馬」~😎
(11月初,阿祥教練在紐約馬破PB_林盈祥提供)
阿祥上個月初在紐約馬以2:54:57破PB兩分鐘,這次打算前30K以3:55到4分出頭配速,再看自己後段情況,希望能跑進2:50內。他利用這次上節目的機會針對賽道、配速、天氣、補給、意象訓練等各方面殷切叮嚀所有跑者~ 💛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46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將全馬拆成4個10公里
阿祥教練建議,第一個10公里: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要比直覺再輕鬆、保守些,甚至有點刻意慢,因為賽事氛圍亢奮,與人群一起跑會不自覺跑得太快還感到輕鬆的錯覺;通常到5-10公里興奮感逐漸降低才會反應出真實的體感,但此時才調整配速已經有些晚了。
第二個10公里:(進入中山南路/北路),這個階段體感與配速會校正回歸較為一致,只需穩定自己的配速,上中山橋維持步頻與呼吸頻率即可。
第三個10公里:(由堤頂大道即將上環東大道),超過21公里後到30公里,狀況好的跑者在這階段可能有感覺體力消耗,但還沒有明顯的體力下降感,可以適度加快配速。如果環東路段遇到逆風,不要刻意硬撐配速,應順應體感,因為下橋進入河濱後有很高機率是順風,屆時再補回配速即可。而狀況不佳的跑者,如果完成前半馬就已經明顯疲累、維持配速明顯辛苦,21-30km需要保守且持續穩定呼吸與配速節奏。
第四個10公里:河濱路段路比較窄,小心推擠。至於風向,按經驗大多會是比較有利於跑者維持配速的風向。
阿祥引用NIKE 2019年標語:「猶豫 就是對自己太客氣」,強調:「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的馬拉松,也是最艱辛的階段,所有跑者都會陸續面臨體力下滑、腳步越來越沈重,想停下來與想放掉的念頭不時向你招手,記得勇敢拒絕,自我對話給予自己肯定並堅持下去,不要留遺憾!」
最後2公里:毫無保留帥氣邁向終點!
(林盈祥提供)
配速以體感爲主:手錶雖然反應配速,但因為每天身體狀況不同,最終還是要回歸體感狀況。可以跟官方配速列車,但通常配速列車後的人很多,要避免推擠,並留意自己的配速節奏和呼吸。
補給策略:以時間為主而非距離
▶︎補水頻率:每15-40分鐘補給一次,依天氣炎熱程度調整補水間隔時間
👉20度以上氣溫,建議不要超過兩個水站沒補水
👉20度以下氣溫,若怕會喝太多水想上廁所,可大約每5K補一次水
▶︎補給頻率:每40分鐘左右補充能量膠、每60分鐘補充鹽糖或鹽碇、每90分鐘補充BCAA
(臺北富邦銀行路跑社臺北馬拉松訓練營學員認真練習水站取水動作_林盈祥提供)
天氣情境應對策略
目前天氣預報最高溫是在16度左右,跑者大致上穩定前後段配速即可,教練認為有較高機率有好的表現。
全馬跑者共同注意事項:
1 起跑一定要先壓制自己的力量,不要被氛圍與人群帶快配速
2環東大道部分路段較為傾斜,要注意動作與重心,重心如果偏壓一邊可能會增加抽筋或扭到風險,依經驗靠內側會比較平,但要小心貓眼石。
3 假設在環東遇上逆風或側風,依經驗下橋進河濱機率很高會是順風,所以橋上如果剛好有集團或配速相近的跑者,可以先跟跑以降低風阻,如果沒有人可以跟跑,則放輕鬆、調整呼吸與步伐節奏,不要硬撐配速,下橋後再逐步順風勢補回配速即可。
4 小心路上貓眼石,避免踩到增加扭傷風險
半馬跑者共同注意事項:
1起跑要先壓制自己的力量,不要被氛圍與人群帶快配速,逐步漸進跑到自己的目標配速即可
2當下配速必須要有信心跑完前15公里,避免15公里後變成失速列車
3小心路上貓眼石,避免踩到增加扭傷風險
(林盈祥提供)
賽前意象訓練
▶︎破PB跑者:(提高成功機率與管理風險)
1賽前反思過去參賽經驗:哪些做得好、哪些可以改進調整,只要改進過去不理想的地方就能提高PB機率
2賽前避免改變熱身模式:改變熱身模式,某方面來說啟動身體與肌肉方式不同,就有可能影響跑步時的細微動作,而增加變數與失常風險
3避免賽前焦慮(怕自己跑不到,或擔心重演過去不好的經驗)解決方法:專注於賽前準備,避免被帶到自己無法改變或掌控的人事物,可以回想表現好的經驗或讓自己有信心的經驗,增加對自己的肯定與掌握感。
▶︎初馬跑者:(先求完賽再求好)
1心態上不要給自己成績壓力(跑太好之後PB不好破喔)
2唯一目標是要全程用跑的不要用走的,這對初次挑戰的跑者是很重要的經驗,相信你只要辦到了,不論完賽時間如何,都會大大增加肯定感與成就感,且會引領你在下一場創造好表現。臺北全馬關門時間5小時30分,只要穩定維持每公里配速7:40就可以完賽;半馬關門時間3小時整,只要維持每公里配速8:00就可以完賽。
3不要聽太多建議或詢問太多人的經驗,這很容易會讓你更焦慮。
賽前受傷怎麼辦?
賽前不小心受傷,到現在都沒好,雖然心理壓力大,但已是既定事實,身上有傷沒好只是增加變數,請先把傷處理好。
吃止痛藥或硬著頭皮跑都會影響賽後修復期,教練曾遇過有人因此回不到之前的狀態。傷者眼光要放遠,聽從醫師建議和身體的聲音,可轉做不會影響受傷部位的訓練如單車、游泳,維持基礎有氧。
(林盈祥提供)
賽前一週注意事項與建議
1不要碰不習慣的食物或沒吃過的食物
2不要穿新裝備上場比賽,尤其是鞋子,任何裝備都有適應期,沒有事先適應一段時間將大幅增加起水泡、破皮,甚至受傷機率
3不要喝酒
4不要惡補跑量,不但沒幫助還會增加受傷風險
5練習適應比賽作息,賽事當天掌握起床、吃早餐、腸胃排空時間,就能避免跑到一半肚子痛或想上廁所
6賽前一週保持每餐7-8分飽,可適度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將有助於比賽表現
預祝大家跑出最棒的自己!🏃♀️🏃♂️🏃♀️🏃♂️
(林盈祥提供)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