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越山一騎往之--環島紀行

活動旅遊
發表於 2022/10/02 35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寫在前面

(被好友)說出來的環島就這樣出發了,也完成了。行前有些許不確定因素,最大的不安是來自未曾連續多日騎乘長里程,也擔心會否在路上發生需要自力維修的狀況。幸而各方保佑,後者從未發生,而前者也在里程開始的第二天之後,對身體產生預料之外的正向影響。這樣的行程安排,回家之後想想,或許更像是一種集訓,當身心都逐漸進入某種類似心流的狀態時,就像在從宜蘭前往北海岸的路上,竟然完全沒有發現龜山島已經近在眼前,偶然一抬頭才發現已經到了海岸線,右前方的龜山島在陽光裡悠然自在,彷彿還低聲著說你總算看到我了。

環島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說不上快也不算緩慢的速度,以及肢體都暴露在周遭環境當中的狀態,以這樣的模式來親近我們的風土人情,可以體驗到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氣氛。旅途過程中也產生了些許的體會,想要一併分享。

這次的計畫最終決定為Project 5  x 180,還是回來之後才決定的,哈!原先定名為Project 5  x 200,概算過大概需要騎乘將近950-1000公里的里程,不過因為實際狀況是騎南迴+壽卡到台東,少了往四重溪而去的那一段,最後手錶總結出來的里程是909.9公里(也太會算),就把計畫名稱修改為更加符合現實狀況的名稱了。從台中出發,停靠點依序是高雄、台東、花蓮(火車到蘇澳)、淡水。

環島必備單品

單車環島,東西都要自己帶,不想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就只能盡量減重,其中有些東西我很慶幸準備得很充分,其他像是現代人的保命重點行動電源跟健保卡金融卡什麼的就不贅寫了,按照我心中的順序列出來,越前面的越重要。

1.充分的防曬噴霧

2.維修工具與備胎

3.防摩擦膏

4..龍頭手機支架與骨傳導耳機

5.車尾包與上管包

6拖鞋

7.兩個水壺

8.行車背心(充當雨衣與風衣)

一旦晒傷就幾乎等於無法繼續騎行了,所以充分的防曬噴霧很重要,而且一天要補好幾次,我這次帶了兩罐防曬噴霧,剛好用完。再來就是在出發前學會自己換胎,雖然這是不希望發生的狀況,但需要事先準備好。接著就是防摩擦膏了,這是擦在身上,讓皮膚不會因為過度摩擦而破皮的膏,可以想成就是一種類似於凡士林的軟膏,但沒有凡士林那麼厚重,迪卡儂就買得到,且便宜好用。通常是擦在會接觸座墊的皮膚,如果身體哪些部位會磨擦到衣服縫線,也能擦。

身體的部份處理好,就要處理導航了,為了聽到道路的狀況,同時聽清楚手機的導航語音,這次特地買了骨傳導的耳機,效果非常的好,沒有漏失過任何一次轉彎的導航語音。這對於不要走錯路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想要購買的話,可以考慮具有藍牙低功耗傳輸的機型,使用一整天都夠用,還能偶爾聽聽音樂來度過例如酷熱的爬坡。

骨傳導耳機需要搭配手機使用,我思考且模擬了一陣子,覺得最方便的位置就是在龍頭上,利用適當的支架將手機放置在方便查看同時可以單手操作的位置上。我選擇了一個按鈕式釋放支架,同時又可以方便可以將手機取下的支架,就裝置在正中間,要進便利商店的時候可以一拿即走,橡膠的夾具也很穩固且方便。

因此就需要一個防水的上管包,主要用來放置手機的行動電源,另外也適合用來放置一些不需要開啟主包就能拿取的物品,譬如維修工具以及剪刀等等的。題外話,如果要買剪刀的話,可以去找釣魚用的剪刀,銳利方便好用而且體積非常小。

這次的主包用了朋友借給我的車尾包,利用拉繩的力量可以將包包穩固的設定在車尾。一般這種車尾包還有外置的彈性繩可以固定一些隨身的物品,這時候體現出拖鞋以及打氣筒的用途,我將拖鞋以及打氣筒塞進彈性繩底下,然後將打氣筒的一端稍微推到車座墊下方,這樣一來拖鞋加上打氣筒就兼具可以撐住車尾包的支架效果,行車背心就塞在彈性繩的空隙。主包裡主要裝著一套輕便衣物、夜間恢復疲勞補品、各式電源線頭、還有一顆大按摩球,各式用品都另外再用塑膠袋裝起來,這樣除了多一層防水效果之外,也能方便拿取。

補給方面,我這次的設定是行動補給,也就是大概騎個80-90公里才會找便利商店休息,所以就沿用參加鐵人113的設定,帶兩罐大型水壺,然後背上背了幾包吸食果凍,吃完了差不多就可以找便利商店重新補給一下了。動態補給可以自行調整,譬如這次我就有隨著天氣以及路況調整,太過炎熱或者疲勞的時候會縮短補給里程。

最後的最後,是行程最後兩天才開發出來的技術,天氣非常熱的時候,可以考慮在便利商店買一袋冰塊,然後直接塞進車衣背部上方,就可以在很熱的時刻繼續騎車了。效果大約可以維持40-60分鐘,視太陽猛烈程度而定~~這一招很有「效果」,在便利商店塞冰塊的時候,客人都會忍不住看一下,噗哧~~冰袋變成不涼的水之後,就可以戳個洞把水倒掉了。


環島之心有餘悸

這次選在週間出發,想著的是出遊的人少,所以路上的車應該不會多,住宿也不需要提前預定,可以彈性配合時程改變,萬一騎不到預定的里程,也不會麻煩。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週間的緣故,路上的大車多到不行,在蘇澳往淡水這一天,稍微算了一下,還沒騎到福隆已經數到超過一百輛了,整天下來大概有個三四百輛,再回推回去,整個行程裡遇到的大車數量有超過一千輛以上,可能有到一千五百輛之譜。

在這麼多與大車相會的經驗中,最讓我心有餘悸的是在玉里大橋這一趴。不過短短十秒鐘左右的會車就讓我感覺我要往生了~~玉里大橋在整修,只開一邊,車道非常的窄,我正在過橋,後方一輛拖板車硬要從旁邊過,逼使我極度的靠向橋墩,當拖板車頭來到我身邊的時候,我跟橋墩以及拖板車頭各僅僅有大概一個手掌長的空間而已,還要抵抗拖板車經過時會產生的紊亂氣流,要維持車身已經讓我全身的神經都緊繃起來,而且完全看不到身後的狀況,若是拖板車車身有什麼東西突出來,那後果真的是難以想像。當然,大車也不全然都是這麼不客氣的,也有遇到輕輕的跟在我後面,等到道路變寬才慢慢從我旁邊加速而過的司機,幾乎完全感受不到它就跟在我後面那樣的安穩,遇到這種司機就會在通過之後高高地舉手揮舞示意感謝。


這次環島可以說是老天設下了考驗,五天裡有三天是逆風,尤其是花東段,前往台東的後半天風特別的大,在藍天白雲之下,東海岸的景色絕美無比,但我的心也被風吹得累到疲憊不已,非常認真的騎行卻只能將時速維持在22公里左右,進台東前有些長下坡,速度竟然只能到30出頭,而且要很認真的把龍頭握好才能控制下滑方向,稍微有一陣風再強一點,龍頭就會晃動一下。

隔天從台東往花蓮出發的路上又是逆風,原本設定要一直騎海岸線的計畫,臨時在長濱決定要改爬玉長公路到玉里之後換成騎花東縱谷,於是就這樣縱騎山海了~~噗哧,結果預定要騎海岸公路的這一天,變成五天裡爬升最多的一天,不但有玉長公路,還有舞鶴台地,金賀!訓練效果絕倫阿~哈哈

通過了第三天的考驗,第四天會經過宜蘭往北海岸,途經宜蘭的路程雖然短,但真的是讓人感受到好山好水好人文,難怪會有人喜歡住在這裡。北海岸公路經過基隆之後,路上的大車就顯著的變少,這時就可以稍微騎在機慢車道的左方外側,也就是汽車道的慢車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機慢車道的路面跟慢車道的路面在某些縣市是完全不同的,就彷彿機慢車道沒有在維修一樣,坑坑巴巴的補丁也不平,騎在上面會一直震跳,相當的不舒服,而就在白線以左的慢車道,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了,平坦開闊~~但只有在沒有大車的路上才能這樣騎,不然太危險了。這時體現出骨傳導耳機的優勢,讓耳朵可以聽到後方的聲音。


環島吃什麼?

為了隔天的騎行,前一天消耗的要盡量補回來,我的車上沒有功率計,garmin以我的騎行來算,平均每公里大約消耗14.7卡(活動卡路里),等於是活動部分一天要消耗超過2500卡到3000卡,還沒有計算基礎代謝。為了如此龐大的熱量消耗,每天都從早餐吃到晚餐,中間的便利商店補給就盡量以能提供糖類的食物為主,搭配運動飲料或者含糖飲料(所以中午可以吃霜淇淋,要記得停全家喔,呵呵)。水分的補給也很重要,手錶顯示我一天大約會消耗6500–7000毫升的汗水,因此需要動態補充水分,中午休息的時候也要補充大量的水分。

關於便利商店的熱食便當,這次我的個人經驗是,全家直接打趴小七,除了白飯比較好吃以外,料理的美味程度也是完勝,可以吃得很開心。全家的店內裝潢用色也給我比較明亮開朗的視覺感,這可能是與藍綠及燈光選色有關,整體來說給我的感受就是舒服。

到了晚餐時間,就盡量多吃蛋白質,有時會點出整桌的菜,全部吃掉也是一種不亞於騎行的挑戰阿(打嗝)。很方便的選擇是帶有冷氣的小店,可以點多樣小菜來搭配主食。由於隔天大多六點左右出門,因此前一天吃完晚餐需要買好隔天的早餐以及第一趟補給。除了第一晚住在著名的怕你餓旅店(康橋)無論如何想嘗試看看有多怕我餓而配合它的早餐七點時間之外,都是如此處理。而這頓早餐也真的很厲害,竟然推出炸豬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吃得非常滿足—代價是體驗了一把高雄的晨間通勤車陣,只能說真不是蓋的,不要輕易嘗試!


環島之東南西北

西海岸往南是最熟悉的路段,沿著省道61/17往南騎過好幾次,過了嘉義之後的路段比較少補給點,似乎連空氣的流動也似乎一下子就變慢了,偶爾見到前有社區減速慢行的牌子,騎著騎著就過去了。進入台南之後就熱鬧起來,谷歌地圖引導我走中華西路好像是,一路穿越台南市西邊。朋友們知我會途經台南者,發來台南小吃訊息,的確很符合這個城市給人的一貫印象,可惜我讀到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了,連考慮的餘裕都沒有,所以好好地收起來,等待下次去的時候拿出來用。

午後的高雄,未到下班時間,我正好經過高雄市立美術館旁,這一個區塊有大型城市的氣氛,路面開闊又有高樓,加上綠意甚濃,與南邊的重工氣息很有不同。

轉出南迴的一瞬間,就能體會到完全不同的海,空氣裡帶著鮮美的潮水滋味,與稍早的西海岸完全不一樣,吹到這種海風就知道東海岸到了,海水澄藍,感覺什麼都是乾乾淨淨的,在陽光下就連石頭與牆壁都覺得特別的亮眼。沿著海岸公路北上,似乎處處右轉都能通向某個秘境海灘,每個人心裡都有的那一片,心馳神往。若是左轉,只消走上十幾公里,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來到長直的花東縱谷,在這裡空氣中轉變為充滿植物的味道,尤其經過農地時,那股味道總是讓人安心。山與海會合在吉安,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特別合理?

蘇澳往北時,會在蘭陽平原的左邊見到兩條山脈,一是中央山脈北段起點,另外一條就是我最喜歡的雪山山脈。蘭陽平原是如此的得天獨厚,讓它能孕育出好山好水好人文,忍不住想在這裡停留更多一些時間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出了頭城的瞬間就會進入北海岸公路,右側的龜山島此刻最近,接下來這一段路會依序經過台灣的極東點與極北點,分別在三貂角以及富貴角。三貂角燈塔站立在岬角的一塊高起岩盤之上,要親近它就得要爬一段本次行程中坡度最陡的坡道,才能得窺山海之美,海風正盛,彷彿什麼都可以被吹起遠颺。

夜裡的淡水河口燈火沿著河岸點點亮起,有河流過的城市總有屬於它的文化,今日再難想像過往的韶光,就要繼續開創自我的風華。在夕陽中返抵台中,這裡我用不上手機導航,於是點開音樂,伴隨著城市的聲音,給自己製作一段場景,紀念完成這一趟旅程。


一個人的環島,度過了幾乎沒有跟什麼人交談的五天,而且騎行過程當中也幾乎無法使用SNS,除了身體的運動之外,精神上也是一趟難得的旅程,其實也像是一趟難得的集訓,出發時的忐忑不安,隨著里程數增加,身心越來越沈浸的投入,也就漸漸的被各種感受取代了,沒有什麼人生大道理的頓悟,但能夠安靜且體累的經過這五天,的確是難得的體驗。而且也真的可以速成鐵屁股,似乎就這樣練成想騎多久就可以騎多久的卡稱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