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GCU外底:䨻中底之外,它可能是性能最被忽视的顶级科技

品牌動態
發表於 2021/05/30 1,71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就防滑性而言,GCU外底毫无疑问是当下最强的跑鞋外底,没有之一。


近几年李宁基于热塑性弹性体经超临界发泡形成的䨻中底成为出现率最高的主打科技,实际上,李宁的GCU大底可能才是最超出竞品的性能强板。

就「湿滑路面的抓地性」和「耐磨性」而言,李宁GCU这种基于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CPU)制作的材料,是当下最强的外底,有着远超传统耐磨橡胶的性能——值得大书特书(全文约3760字,31张图)。

文中出现GCU外底鞋款,飞电1.0 约425公里跑量,2.0 ELITE约500公里跑量,绝影200公里跑量及大量日常行走,还有一双全新的2.0 ELITE作为磨损参照。)



因GCU外底在湿滑路面表现相当出色,所以很多场景也都是雨水天——外底和中底就显得更脏一些。


GCU外底的性能解读 
GCU是GROUD CONTROL UNIT 的缩写,全称GCU全天候止滑耐磨科技。在产品形态上,很多人会把GCU当做此前经常在篮球鞋/休闲鞋款上的透明橡胶,其实它们只是看起来相似,实际性能表现差异极大。


GCU外底的初始材料是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CPU,casting polyurethane elastomer),坊间也把它叫作“液体橡胶”。顾名思义,CPU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且不含挥发物质,加工后将原液浇筑、反应固化而后直接成型,就成了看到的鞋底。


在所有的弹性体中,CPU的耐磨性可以用卓越来形容,是最好的——同为聚氨酯弹性体,还有一个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材质同样是如今制鞋经常看到的基础材料(TPU成型前是固态,CPU则是液态)。在性能角度,CPU要比TPU更强,只是CPU成型更为复杂,产量和成本也都要高很多。

相比传统橡胶,基于CPU制作的GCU外底则更耐断裂、更稳定。



传统橡胶制作的鞋底,会根据应用的场景来额外往里面添加材料,增加其中某一属性,这也导致也性能上往往存在严重的“偏科”。比如主打耐磨的橡胶,其在砂石路面表现出色,到了卫生间这种光滑且常有水的地面,就成了很尴尬的存在;比如主打湿滑抓地的橡胶,则可能很快会在水泥路面磨损殆尽。

GCU外底就完全把「湿滑路面的抓地性」和「耐磨性」都做到相当出色的程度。

李宁在飞电1.0(左)上第一次使用GCU外底,第二代飞电2.0 ELITE(右)的外底又做了很多升级调整,更大面积,整体性能要比飞电1.0更为出色。)


几组数据——

耐磨性方面,尤其注意「DIN磨耗」和「阿克隆磨耗」。

DIN磨耗是用辊筒式磨耗机带动纱布横切研磨,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到GCU外底的体积磨耗量要比防滑橡胶小得多(11<59.1);

阿克隆磨耗同理。砂轮接触试样进行滚动磨擦,最终磨耗体积GCU也是明显更少(0.03<0.18)。


GCU外底与部分竞速鞋款的防滑性能对比:


数据来自官方,仅作参考——正好上述测试对比鞋款我们都有,部分也有做过测评,可以翻看以前的文章,对比一下耐磨性。

总结一下GCU外底:

  • 基于液态的CPU(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制作。耐磨性和湿地路面防滑性,都是当下外底里最好的,几乎可以不用加之一;
  • 可降解,不含挥发物质,食品级的环保等级;
  • 高透明,外观上也能增加更多配色。完胜透明橡胶的发黄和老化;
  • 相比传统橡胶,耐撕裂性、耐龟裂性都更好,极寒极热情况下都依然有良好性能,不会出现断底、撕裂情况;
  • 密度比橡胶更高,但因为耐磨性很好,所以可以用更薄的体积,这样就不会为跑鞋增加额外重量;

    唯一一点GCU可能存在的情况,在极高温的磨擦下会留下擦痕。不过这种情况在跑鞋上极少会发生。

后跟外侧可以看到高速/高温磨擦的痕迹,这可能也是基于CPU材质的外底特性:瞬间高温磨擦会对外底有较为明显的损耗,不过这在跑步场景中并不算特别多见。)


GCU外底在实际鞋款上的应用
李宁在GCU外底的实际使用上,“张扬”与“保守”并存。
当下GCU依然是高精尖、只用到李宁部分顶级跑步鞋款上。比如针对竞速的飞电1.0、飞电2.0Elite,针对竞速/训练的飞电Challenger、定位轻弹跑步的绝影——它们也几乎是当下李宁堆料最多的跑鞋鞋款。


从左至右依次是,飞电1.0、飞电2.0Elite,绝影)


使用了GCU的外底,首先因为透明性,颜色上普遍和鞋身都比较搭配,也有很多过渡渐变色,不再只是纯色或者几个色块的直接拼接。这点相比传统的透明橡胶外底,GCU的颜色要丰富很多;

这是它张扬的其中一点。


另一方面,也因为GCU确实性能很出色,所以李宁在使用上也相当的大胆,外底GCU的厚度非常非常非常的薄,只有1.5mm(这是飞电系列的数据,绝影的GCU要更厚一些)——这也是很颠覆多数人对跑鞋外底认知的。

因为多数人固有印象,外底橡胶越厚、纹路凹槽越深、按压硬度越高,那么也就越耐磨。而GCU则恰恰相反,它几乎比所有外底橡胶都薄,外底纹路非常的细密,用指甲摁刻外底还能感觉到明显的比橡胶更弹。

所以兴许很多人主观上,对GCU的性能是存在困惑的,觉得跑几次就会磨花。而想到“透明橡胶”,多数人又有虽然颜值很高但容易发黄、沾水如滑冰的感觉……


GCU应用的“保守”在于,也是因为厚度更薄,GCU就可以更大面积的用在外底上。因而即便是最要求轻量的竞速款飞电,GCU外底的面积依然相当大,而定位跑步训练的绝影,则是整个外底都用GCU“包”住了。


绝影的定位要比飞电“慢”得多,在外底上GCU的面积更大,几乎完全覆盖整个外底,厚度也要比竞速的飞电更厚一些。因为作为跑步训练鞋,绝影对重量的可接受度更高些。)


这种更大面积的应用,会让整双鞋的寿命得到提升。

GCU外底的防滑性能表现 
沥青/柏油路面,面层较软,也有相当出色的防滑性。夏季高温,沥青/柏油路面会有一定粘稠状黏感。GCU外底会有很明显的抓地感,即便是白色光滑的斑马线,防滑性能同样很出色;
水泥(湿滑)路面,GCU的表现是明显会比普通橡胶更“稳”。这种稳的感觉还出现在塑胶跑道上,很多塑胶跑道湿透后,其实防滑性并不见得比更粗粝的水泥路面好,抓地性实际上有很大的缺失。GCU在塑胶跑道上同样很稳。 



相比很多基于传统橡胶制作的鞋底——包括运动品牌中,不少都与老牌的汽车轮胎橡胶厂商有合作(产品上也会标明对方的品牌)——GCU外底的性能要远超它们,说是存在代差也不为过。


在完全光滑的表面上不停喷淋水滴,静止状态飞电2.0 ELITE可以实现50°角度,无丝毫移动。作为参照物,也是近期非常出色的一款国产跑鞋,特步160X 2.0,GCU表现出了更高一档的实力。

就防滑性而言,GCU外底毫无疑问是当下最强的跑鞋外底,没有之一。



(此处有两个视频,对比飞电2.0ELITE和特步160X 2.0在斜坡的防滑性能,以及飞电2.0ELITE自身在斜坡坡度变化时防滑能力的体现。但运动笔记无法直接插入视频,遗憾)


GCU外底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在于,即便已有一定磨损、外底的纹路相比新鞋时更光滑,这种材质的防滑性和抓地力几乎没有衰减——同样是光滑斜坡,两双飞电2.0 ELITE的止滑性并没有什么差异。

GCU外底实际磨损情况
飞电1.0与飞电2.0 ELITE的GCU外底及磨损对比。
两双鞋分别使用426公里/504公里,算是一双竞速跑鞋生命的中后期。前掌上,䨻字的纹路依然是相当清晰的,除了很细微的磨损,几乎完全没有丧失抓地性;


飞电1.0的前掌镂空能看到中底碳板,也降低了重量,不过这也会影响整个前掌受力后的回馈。2.0 ELITE算是对这种设计的修正,条状镂空不会降低太多中底回弹的“刚性”,依然起到降低重量的作用。)


后跟部位,飞电2.0 ELITE要比飞电1.0的面积大得多。在最经常磨擦的外侧,两双鞋都有比较明显的磨损,纹路也都已有消失的痕迹。


后跟位置,飞电1.0的“条状”GCU厚度要比前掌更厚,400+公里后没有塌陷入中底,这点还是相当惊讶的。当然就整个防滑性和抓地性,飞电2.0 ELITE又有了很大的升级。)


不过对于这个厚度的外底(1.5mm),飞电的总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参照对象是跑了300公里的Nike Vaporfly Next%。

300公里的Vaporfly Next%与500公里的飞电2.0 ELITE后跟磨损对比。)


多说一句,Nike ZoomX泡棉和李宁的䨻都是基于peba超临界发泡的科技(区别在于形态上,一个是板材发泡,一个是珠粒发泡),peba泡棉的回弹性能和重量都相当出色,扛撕裂性则更需要一些“保护”。所以可能这也是飞电2.0 ELITE后跟橡胶用量更多、避免䨻直接接触地面的原因。

飞电和Next%相比,就后跟处磨损(使用寿命)而言,飞电要更耐用些。


特别提一下飞电2.0 ELITE。

飞电2.0 ELITE的前掌部分有个跖枕设计,就是明显凸出来一块。这种有些异性的外底曲线构造,意味着跖枕部分的摩擦是非常高频+剧烈的——因为每次落地,它都会是必定接触地面,并在触地-过渡-蹬离过程中、始终与地面产生摩擦的部位。



不过实际使用下来,GCU的耐磨性表现相当可以。这双飞电2.0 ELITE前掌纹路的䨻字,依然非常清晰,可以看到磨痕,并不算明显。也完全没有丧失前掌的抓地性。


最后的总结——

跑鞋(尤其是竞速跑鞋),外底其实都相当有技术含量,是整双鞋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经常被忽略,跑者们往往只关心「寿命」。以后选择鞋款时不妨多留意下外底的用料和设计;

近年越来越多人对国产运动品牌有更高的期待,「国货当自强」的背后,需要国产品牌能有真正拿的出手的科技,而不是停留在打爱国情感牌。科技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上,李宁当下显然是国产品牌中最强的。比如GCU外底就是这样一个长板;

GCU外底性能无需多言了,它已是毫无疑问截止2021年,最好的跑鞋外底;

就雨水天气/湿滑路面,找不出比GCU更好的外底了;

但GCU目前只应用在少量高精尖鞋款上(针对竞速的飞电1.0、飞电2.0Elite,针对竞速/训练的飞电Challenger、定位轻弹跑步的绝影),是未来是否会下放到更亲民的鞋款,让更多跑者能体验到这种外底,或者是否还会有其它形态的GCU外底出现来大量应用——类似于用在竞速鞋和慢跑鞋上不同的䨻那样?这也是后续可以关注的一个点。


(左侧阴影处是飞电2.0 ELITE碳板的放置位置。)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