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馬拉松補給品測試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0/11/21 2,902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以往因為要輕量化又要方便快速,通常都吃對折式的能量包,一包27G,對折就可以直接吸。
但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口味缺貨,雖然口味不影響補給的效能,但自己喜歡的口味也很重要。
第二個問題是包裝,有些極難吸出來,以往吃的是屬於麥芽糖型的能量包,很黏,非常黏,(需要配水,否則也無法吸收),常常開了一包吸了老半天才把他吸完(就在喘了還要嘴巴閉著吸補給......),還有朋友比賽時問我怎麼剛剛才吃一包現在又在吃?........我是剛剛那包吸到現在還沒吸完!(怨念)
於是我開始尋找另一種補給。

aminoVITAL有包含賽前準備、賽事補給、賽後恢復的手段,而且補的是胺基酸而不是肝醣,讓我很好奇??
反正台北馬前還有田中馬可以跑,就用田中馬來試試aminoVITAL當作補給。
買了足夠供應兩場馬拉松的份量(金色BCAA一盒、藍色BCAA兩盒、胺基酸能量凍4包),
接著就開始排田中馬的補給策略:
前一晚睡前(金色BCAA一包)>>賽前45分鐘(咖啡因一包)>>賽前30分鐘(藍色BCAA一包+胺基酸能量凍一包)>>15K(藍色BCAA一包)>>20K(胺基酸能量凍一包)>>30K(藍色BCAA一包)>>37K(32GI咖啡因一包)>>賽後30分內(金色BCAA一包)--------(乖乖膠一包備用)


前一天晚上在飯店桌上按照順序把補給排好放在桌上,早上就可以直接抓起塞進腰帶裡(我習慣自己會戴一個軟水壺裝水配補給),
ADA教練傳訊來提醒比賽的補給是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了,早點休息,不要抱米粒回來(我當時還不知道田中馬的獎盃是米粒)
我說我只是要去測試補給,ADA教練說我要測試的補給剛好就是IR接下來要經銷的aminoVITAL,(我覺得我選對補給了)
睡前一包金色BCAA入口有一種乳酸的感覺,酸酸甜甜的搭配一口水很容易就吞下了,吃完就去睡了。

當天早上起床把補給依序塞進腰帶裡,吃手卷,喝水。
接著搭接駁車去會場,田中馬的會場很不錯,就在體育場(而且廁所超多),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熱身,接著去寄物。

開賽前45分鐘吃一包32GI咖啡因,繼續動態熱身,開賽前30分鐘吃一包藍色BCAA(一樣是酸酸甜甜的味道)配一口水+一包胺基酸能量凍。胺基酸能量凍是葡萄柚口味! 蓋子轉開開始吸很快就吸完了(它的吸管有通到包裝底),然後就去起點等待起跑。

起跑後看著周圍的選手突然想到,這是我2019萬金石以後的第一個正式全馬! 有20個月沒有跑過正式的全馬了,有點懷念。
跟自己說前3K慢一點,順著人流跑就好,3K以後就依自己體感舒適的負荷跑就可以了,這次只是要測試補給跟預告身體接下來要跑全馬了(台北馬)。

以往跑到10K左右我會吃一包能量膠,但這次的補給策略是15K才吃藍色BCAA一包,沒有特別擔心會不會太晚補,這次的心態很輕鬆,累了就累了,該吃還是要吃,該跑的還是要跑完,而且賽道這麼美(很喜歡跑在田邊、水道邊的感覺,呼吸都有稻香),鄉親這麼熱情,好好享受吧。

15K第一包藍色BCAA倒進嘴巴,軟水壺吸一口水,這次感覺稍有不同,感覺還含在口中的時候就有被吸收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藍色BCAA的包裝在行進中也很好開,掏>看一下>撕開>倒嘴巴>喝水>吞,但我有點擔心粉末狀的補給會不會在嘴巴裡還沒配水的情況呼吸嗆到?

第一個15K在沒有感受到補給不足的情況下跑完了,接下來是20K要補一包胺基酸能量凍。
胺基酸能量凍其實有一點點重量跟體積(130G/包),不過這次的策略是賽前30分鐘跟20K補一包,實際上會戴在身上跑的也只有這一包,而且我習慣是戴腰帶而不是晶片帶,大包的其實沒甚麼負擔。這好像也有小包的SHOT?
20K胺基酸能量凍迅速吸完,回復一下能量,感覺起來一包胺基酸能量凍,提供20K的能量應該是可以的,20K吃一包應該足以支撐到40K,最後2K通常都不管了,通過終點就對了....

20K~30K之間有約4K的麒麟山步道,上坡不勉強維持速度,控制好姿勢就好,下坡把手打開控制平衡衝下去,跑坡的樂趣。

到了26K~27K左右,感覺到左大腿外測有點緊繃,比賽至此這個狀況好像很正常,拿出預備的乖乖膠吃下去往30K邁進。


30K是這次補給策略中最後一次補給,也是全馬的開始? 吃下一包藍色BCAA開始倒數。
倒數7K(37K要吃咖啡因),這一段維持跑姿跟注意身體狀況
倒數3K(若覺得可以就加快一點速度,不行就維持)
最後2K想著往前通過終點就對了.....

通過終點,啦啦隊幫忙掛上完賽獎牌,領完賽物資,領衣保袋,
還有賽後恢復: 金色BCAA一包。
列印成績證書,看到就笑了XD 還真的抱米回來了。

很享受這次的比賽,田中馬拉松真是很歡樂的賽事, 這次的補給策略也覺得可以,30K~42K沒有補充能量也沒有撞牆的感覺,
應該可以沿用到台北馬,對應台北馬強度比較高會多備一包乖乖膠以及能量凍。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