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108分的自己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9/12/25 4,954 次點閱 3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台北馬,我來了。不過為什麼?

圖一:先放衝線照好了。

...對路跑協會的印象,一直是個保守固執缺乏性平觀念、又只會照最低標準辦事的團體。不過好歹也以加油團的身分,連續兩年凌晨從台中殺上台北觀賽,看到無數跑者都在這場年底大拜拜突破自我,讓我身為跑者的熱血激盪得更澎湃。

也看到很多路跑品質原地踏步之餘,台北馬似乎在慢慢進步,今年甚至獲得了IAAF的銅標籤認證,雖然這代表著報名費更加水漲船高,但想想「全程封路」的馬拉松台灣一年能有幾場,就是個巨大的誘因了。

加上我的兩個群組,一群因緣際會相聚的不正常人類,另一群同樣為了名古屋女子馬努力的姐妹,都有不少朋友共襄盛舉。以比賽日期而言,也是訓練課表從基礎期邁向進展期的過渡,好吧!那就抽看看半馬囉。

順利中籤,也就順理成章成了以賽代訓的期中考。


經過了岱宇半馬的測驗,我終於相信自己打底預習完成。於是新的學期隆重登場,修的是名為「馬拉松」的這門課。課表百百種,有康軒翰林南一漢森丹尼爾徐國峰...等等族繁不及備載,而我有了去年的教訓,買下之前還是得先試吃看看。

早在岱宇馬之前一小陣子,就開始每週兩次強度訓練,以週間10k的漸速跑和週末16~21k的長課為主體,一週跑五次,週里程約50k。說是試吃時下流行的「福澤式訓練法」好像也通!

時序拉到十一月中的美津濃接力賽。好不容易組隊首度參加,也跑出四小時的團隊成績,我的個人表現卻淒淒慘慘戚戚。負責距離6.8k的第五棒,用很保守的五分速起跑,依然跑到中途脫力,原本預計32分半就跑完,竟花了35分鐘才結屎面把接力帶交給Emily。我的隊友們大概覺得隊長白目白目吧!上次鐵道接力海神就跑得2266的,這次竟敢再拿最難的一棒──然後又跑爆一次?

圖二:好啦,美津濃接力賽那天反常的大太陽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美津濃的五千字賽報就先省略了。

總之賽後檢討,雖然全馬跟短程衝刺大不相同,但我依然希望明年三月,能用一樣的五分速跑完42.195k。所以就是課表有調整空間!

圖三:跑爆的人要吃獎牌啦!

覺得是漸速跑的強度不足,對於增進速耐力的效果不太理想。記得Jay大說過他覺得福澤式訓練法的特色,是溫和而容易執行,但可能要極有耐心才會漸漸看到成效。我可能沒那麼多時間慢慢磨,於是決定把每週一次的漸速跑改為間歇跑,基礎期就以短間歇為主,四百八百一千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想起去年這時候的我,同樣也在類似的課表中,但對於間歇跑配速依然稍嫌躁進,而且跑步技術也還不足。今年也在跑步之餘,穿插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最顯而易見的效果就是肌肉協調性的提升:

圖四:最近逐漸了解肌力訓練對跑步的重要性。

夏天的手術和一個月的全休,加上恢復訓練後工作依然久坐,讓我的臀肌退化到排尿無力,甚至連「凱格爾運動」都經常做個五六趟就突然失憶做不下去了。經過教練和我的同心協力,終於在前陣子把我失聯已久的屁股找了回來。想到蕭昱說過臀部對跑步的重要,最近也深刻體會,開始召喚臀肌之後,不僅輕鬆跑的配速迅速提升20~30秒,長程訓練後大腿內側痠痛的問題也慢慢解開。

近期也終於擺脫了伴我多年的足弓支撐墊。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低足弓,但前陣子教練觀察我的姿勢後,建議我把支撐墊拿掉。想起當初去「點哥」孫國欣那邊做足測,他說我屬於功能性扁平足,也就是能透過肌力訓練慢慢找回足底肌群的力量,就不必再依賴外物。我的愛鞋也恰巧從先前最習慣的Hoka One One Tracer 2,轉換成Saucony Kinvara 10,新鞋從一開始就不換支撐墊囉。從40分鐘的輕鬆跑、兩小時的長課到800間歇,都過渡得相當順利,配對成功!

曾幾何時,我也從那個厲行跑一休一、跑二休一,連跑三天就覺得母湯、連跑四天就快噶屁的弱女子,慢慢蛻變成了每週跑六休一加上重訓依然意猶未盡的自己!也不忘每週一次輕鬆跑後的瑜珈課,讓身心靈徹底放鬆。想當初Jay大的340課表還在網路上流傳時,我看了一眼,下巴就險些脫落,這種練法會不會屎掉啊?而現在翻開《Jay的跑步筆記》書中的330課表,一方面覺得這份課表只是小辣,我吃個幾口應該不會拉肚子吧!另一方面也發現原來福澤、漢森和許立杰式訓練法長得那麼像。

圖五:十一月份到台北馬的課表。

既然見山還是山,也就不勉強自己對哪一份課表孤注一擲,非得吃光光連渣渣都不剩。把自(ㄈㄛˊ)由(ㄒㄧˋ)跑者的魂留在體內吧!

這個基礎期,穩穩的、順順的。


最近也接觸到一個有趣的科技產品「Stryd跑步功率計」。

熱愛找出問題並著手解決的好奇寶寶個性,讓我從開始長跑就不斷邊跑邊debug,也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天分多好的跑者。而我跑步長期以來的一大疙瘩,是如何評估訓練強度。

回想起剛開始跑步的第一個禮拜,就覺得用手機記錄跑步不是辦法,刷卡買下足夠讓當時的我吃土一個月的TomTom運動錶。對於以前騎車時總覺得胸戴式心跳帶礙手礙腳的我,腕式光學心率偵測是個非常誘人的功能。但當時的技術仍在萌芽階段,手錶上的心率亂飆,甚至在跟跑友談笑風生時亮出200多都稀鬆平常;就算到了多年後的現在,已經逐漸讓自己習慣用體感跑步(甚至能用體感跑間歇,按出來的秒數都挺準的),偶爾看到光學心率耍脾氣,依然多少破壞當天練跑的心情。

圖六:光學心率ㄎㄧㄤ掉示意圖。

...就算心率偵測能達到百分百完美,心率依然是身體因應運動強度後調整的結果,而且基準易受身體的疲勞度影響,因此有滯後性(hysteresis),跑間歇時尤其明顯。用一個不準確的指標來評估訓練效果,就是工程師常掛在嘴邊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安捏甘厚?

記得國中物理學到功率是能量除以時間,曾幻想在身上裝幾個偵測器,就能測量出自己多用力在運動,甚至精確計算燃燒了多少熱量。在開始跑步之前,我是個曾經環島、單車露營、月騎750k、單日一百英里...的騎士,而單車界久遠以前就有功率訓練的概念,近年來功率產品終於慢慢打入跑步圈,也是我接觸Stryd的契機。

趁著台灣正式代理的首賣,取得了熱騰騰的Stryd。這顆跟50元硬幣差不多大的小黑豆真不便宜,跟一雙4%有得拚,不過既然有機會收編為我的教練團成員,不管他嗑了什麼,都給我來一點!

圖七:Stryd(右)與比例尺(左)。

依照說明與手機和手錶連結,並做一些簡易設定就可以使用了。跑前把Stryd扣在鞋帶上,跑步時就能在資料欄位上顯示目前的功率是幾瓦,相當直覺。但Stryd的功能還不止於此,畢竟它的核心就是一顆加速計(accelerometer),利用跑步時偵測到的加速度來換算成功率,而加速度當然也能拿來做其他分析,例如步頻、觸地時間、垂直振幅。除了測不到左右平衡(畢竟它只能選一隻腳放啊!)之外,完全能取代Garmin小綠豆。

在測量配速和距離上,Stryd甚至是目前市面上準確度最高的產品,完全海放所有的GPS運動錶,這點也大幅提升了我跑步訓練的安心程度。以前用GPS來配速,經常受到地形干擾,尤其住在高樓大廈的區域,從家門口剛起跑時的訊號品質慘不忍睹,就算全力衝刺也可能顯示出七分速。在市區的操場或公園繞圈,更可能畫出一盤義大利麵般的路線圖(好吃!)。

圖八:義大利麵示意圖(朋友的GPS記錄,不是我的)。

用上了Stryd,從起跑開始配速就非常穩定;而我基於好奇也拿它來跑台中植物園,測到一圈867±2m,跟我用「地圖瀏覽器」網站精確測量的868m完全符合,與以前只靠GPS時一圈750~900m都不奇怪,簡直天壤之別。拿來跑操場、練間歇,也能隨時監控配速是否正確,而且經我測試跑28圈總共才誤差10公尺,更不必開GPS浪費電了。

圖九:Stryd測距離有多準?上圖第2~7圈是跑台中植物園手按計圈結果。

至於Stryd最有價值的功率訓練方面,個人覺得PowerCenter提供的訓練指標,參考價值應該比基於心率配速的RunningQuotient高得多,就等官網建議的累積六週數據後,再來分享心得囉(笑)。

功率訓練博大精深,繼續研究中~


轉眼來到台北馬前夕,名古屋馬群組的姐妹已經開始熱血沸騰,也有人問我這場要怎麼跑?期不期待過年?我說:我其實一點也不期待。畢竟距離名馬還有12週,與其早早進入巔峰期(還要傷透腦筋如何維持),不如就保持平常心 #我只是去跑個longrun的。

所以與其說是期待比賽的心情,不如說是期待上台北玩。畢竟我已好一陣子沒出遠門了,也好一陣子沒見到許多可愛的跑步姐妹,心靈已自動進入省電模式,渴望插上USB充電啦!週五下班輕鬆跑完,翻出塵封已久的衣保袋,把行李打包清單一一勾完就安心睡去。

倒是嚴重低估了台北馬expo的熱門程度,等想起要訂車票時已是週四,整個週六白天客運、台鐵、高鐵一般車廂早已一票難求,於是意外解鎖人生首次高鐵商務艙。馬拉松經濟帶來的觀光旅遊人潮,實在不可小覷!

圖十:這張可以貼到手帳裡了。

早上八點多抵達台北,立刻前往大安森林公園,寄放行李後來個breakfast run,適應一下天氣,跟明天還會再出來一次的冬老虎打聲招呼:

台北馬前一週開始,就傳來週末會大幅回暖的消息,高溫甚至上看30度,對於想突破個人紀錄的跑者,無疑是一大挑戰。尤其許多人會把台北馬當期中考、期末考,除了賽道平直、距離精確並有國際認證之外,就是看上台北冬天經常濕濕冷冷啊!冬老虎這一吼,不知讓多少跑者手足無措!

圖十一:大安森林公園站5號出口前拉筋中。

輕鬆跑完三圈,回到捷運站用香氛濕紙巾把身體拭淨,換上衣服變身回少女模式,出發去逛expo囉~

今年的台北馬拉松博覽會,參展廠商眾多,除了adidas、Garmin等等各大運動品牌,最特別的是北港朝天宮,而且這三天特別把媽祖請來了!對比日本expo常有的神社,是正港的台灣特色。

Expo也是巧遇跑友的最佳機會:一進門迅速捕獲最近勤奮訓練、想在台北馬衝出好成績的Bonbon,接著在Akiwei運動眼鏡與臉書好友許久的三鐵甜心寶馨首次見面~也不忘前往Compressport找貼心的Vita抱抱,領取她幫名馬群組製作的姐妹相認背布,也認識了可愛的店長菲菲。

圖十二:Expo是抓寶(誤)巧遇跑友(正)的好機會。

隨著物資領取時間接近,開始大排長龍,幸好受理窗口夠多,隊伍動起來後很快就領到了裝有號碼布、晶片、活動手冊和環保水杯的信封袋。不忘到旁邊的晶片檢測區,感應確認晶片號碼無誤。

圖十三:2019台北馬拉松報到完成!

逛了幾圈覺得該離開這會讓人吃土的可怕地方了,很欣慰台北馬終於慢慢看到馬拉松帶來的商機,也逐漸趕上國際。

回到市區與許久不見的跑友Marie共進午餐、輕鬆逛街,領取寄放的行李,就前往忠孝敦化站旁的背包客棧辦理入住。由於地利之便,今晚投宿於此的跑者不少,一進門就透過台灣跑者的標準配備「衣保袋」認出幾位。

有個小哥來自澎湖,早上才剛跑完蘇花改,就趕來準備參加明天的台北馬,他說為了省機票錢只好連日參賽。深刻感受到台灣的城鄉發展不均,離島居民生活真的挺辛苦的,不只是跑馬拉松,有時要看個醫生、甚至買個特別的東西都要飛來本島甚至台北一趟!

房裡把裝備一字排開,老實說明天的天氣在冬天雖然反常,但仍不及許多夏季賽事;但我由於車禍意外,買了好幾套比基尼,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夏天尾巴溜走...不如就帶一件來台北馬穿囉!下半身配的仍是跟岱宇馬一樣那件Zoot三鐵褲,但這次就不穿裙子了,來好好曬個肉吧。

圖十四:雖然這次並非來拚成績,但例行裝備照依然不可少。

晚上八點多,服用一包「鎂溶易」Biolectra,讓肌肉好好放鬆不抽筋,就如平常long run前晚那樣安心上床。同寢室大多是跑者的好處,九點半後大家自動安靜,不再有開關門和嘈雜聲音,讓我得以安眠;凌晨三點半開始,大家的鬧鐘聲亦此起彼落,讓我得以清醒。


吃了個紅豆麵包當早餐,就整裝出發,這次特地請室友幫忙把比基尼綁帶調整稍偏一點點,以免重演上次龍崎接力賽,綁帶打結處與脊椎骨摩擦破皮的慘劇。

步行前往1.8k外的會場,第一件事先去排廁所,接著到名馬群約定的地點與Vita會合。原本要拍團照的,但大概是會場太大又人潮眾多,不少姐妹沒能及時抵達,變成只剩Vita、小藍跟我三人,風塵僕僕前往對角線另一端的半馬衣保區寄物,衝回流動廁所區,再趕往半馬集合處,這樣大概又走了近一公里吧!真的完全不需要更多熱身了...

起跑前45分鐘,不忘吃下一包俗稱「乖乖膠」的32Gi電解能量包-海鹽焦糖口味,畢竟賽前熱身已流了一些汗,而我打算7.5K才進水站。這才是我第一次吃乖乖膠(感謝真男人親手包貨給我),含有鈉鉀鈣鎂,口感鹹鹹的很微妙。也利用三鐵褲的左右口袋,帶上32Gi能量包-百香果口味、電解能量包各一,把岱宇沒能完整預習的補給計畫走一遍看看吧!

有伴的感覺真的很棒,比起大多數比賽我總是隻身前往,兀自鑽入起跑人群中,大隱隱於市的孤單寂寞覺得冷好太多了。聊著聊著就不覺等待時間漫長,轉眼間鳴槍時間即將倒數,而我依然完全沒有緊張,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最平常心的一場路跑了吧!


圖十五:半馬起跑啦!

先前研究過台北馬拉松的路線,起跑後要先逆時針把市政府附近的街區框一圈,之後才跑上仁愛路。要在萬頭鑽動的人潮中一直轉彎,實在很難切入最短路徑,不僅對競速跑者是個困擾,連我沒拚成績的都覺得麻煩。再加上分區沒有嚴格執行,跨區偷跑的人太多,就算排在B區、鳴槍不到一分鐘就通過拱門,依然必須全神貫注左閃右躲。誠心希望這個大大影響台北馬評價的缺點能儘快改善。

也感覺第一公里Vita跟我都很努力跟在彼此身邊,但依然沒法度。身體狀況方面,老問題的右髖部依然感覺卡卡的,就邊跑邊調整吧!反倒是Vita很快開始催油門,不到2k我就看不到她車尾燈了,我想以她的個性,會衝出去大概是自覺狀況很好,應該沒問題的吧?

上了仁愛路,立刻發覺我好像忘了帶避震器出門,雙腿對路面所有大大小小凹凸起伏都非常有感,一下子覺得微下坡好順、下一剎那又覺得微上坡好吃力。配速卻開出了5’15”這個我不太有把握的數字!平時練跑的經驗告訴我:起跑體感微妙時,先別急著對今日狀況下結論,耐心等到神奇的第八公里,再專心、用心、傾心聆聽身體的聲音吧!

圖十六:前幾公里的體感微妙。

過了景福門很快就看到名馬群組說好的私補團,可惜我今天有課表要跑,並不是來玩樂馬,只能跟她們揮手致意一下。後來聽說他們好不容易才擠上安全島,上去之後就連續幾個小時幾乎無法移動,真是相當感動,在全台灣最盛大的城市馬,近年來自發性前往觀賽支援的民眾越來越多。倒是國際認證和私人補給如何取得平衡,就是個值得主辦單位好好思考的重要課題了。或許也是為何田中馬無意爭取IAAF標籤認證的一大原因吧?畢竟有認證就有規定,難免綁手綁腳而影響參與民眾的熱情,這也是為何我初次參加大阪馬就如此震撼:日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圖十七:水溝蓋(人孔蓋?)跑法出現了。

7.5k,遠遠看見補給站的標誌,於是拿出第一包32Gi做好準備,通過水站,完成補給!有了岱宇馬和幾次LSD的補給經驗,這次行雲流水,完全不影響節奏,也沒有弄髒雙手。台北馬的水站長度比台灣大多數路跑長得多,但個人覺得以參賽人數而言依然有加長空間,後面就有一站等我避開人潮最多處慢慢切進水站時,已經來不及拿最後一桌水,只剩運動飲料可喝了。

相較於先前吃32Gi的經驗,能量總是慢慢平穩地上來甚至幾乎無感,這次吃完不久就發覺跑起來變順了!或許是補給時機與我身體暖開的時間相符,也或許是純粹的偶然,有待更多實驗來驗證。

總之這時終於能靜下心來,讓雙腳自然飛翔。稍微瞄了手錶上的配速,破了5’10”,不過跑了兩三公里仍不喘,還是穩穩當當的。那就表示可以!

跨越基隆河來到大直北安路,這是我第四度踏上這裡,一樣的路線,每次跑過都有不同感觸:

圖十八:四趟差不多的路線,四種顏色的感觸。

2016渣打馬拉松,拖著跟腱炎初癒的雙腿,頂著接近零度的霸王寒流與Stanley學長一同挺進,也帶著他挑戰初半馬成功,至今印象深刻。

2017 Women Run Taipei,把不理性的歧視鬼與為虎作倀的主辦單位重重打臉一番,才爭取到參賽資格,決定振作起來,不顧一切跟上真男人帶領的1:50配速列車,成功大破PB,證明了自己的潛力。

2019 Skechers Lady’s Run,在一週前的古都馬拉松慘遭滑鐵盧之後,恢復水準穩穩完賽,讓我重新思考課表對我的意義,發覺先前累積的經驗值終究沒有白費。

而今天跑在北安路上,微微的逆風給了我緩上坡的錯覺,數度開始覺得吃力時,回想起先前比賽的光景,就發覺只是自己的心魔擋在前面。2017那次我到這已快喘不過氣來,這樣都跑得完半馬了(只是到終點時差點吐出來),今天的吃力程度算什麼呢?想起漢森課表中,long run要跑得比輕鬆跑還快,甚至後面還要加速,不就是讓身心耐受度更強大,好面對十幾週後馬拉松的折磨嗎?這不過就是長跑必經的過程,不過就是逆風逼著我開始使用比較不擅長的肌群組合罷了。

圖十九:來吧!

沉住氣,心中默念一句「我可以」!再低頭看一下配速並沒有掉,發現今天或許有機會破PB,就這樣了,不算數學不給自己壓力,平常心,要不然課表都不課表了。

這時看到前方一個熟悉的身影,Vita怎麼還在這裡?莫非是跑爆了?找到呼吸的空檔,跟她互相喊了聲加油,但也沒特別慢下來陪她。畢竟我想我們彼此都清楚,自己的節奏在哪裡。

15k的數字一點一滴接近,前方路線往右的弧度慢慢出現,我知道即將脫離逆風,第二次的補給時機也將到來。「再過三百公尺有仙草蜜喔!」我大聲喊出,為自己呼喚應答,也是提醒身邊的跑者,接著把第二包32Gi慢慢拿出來。

萬萬沒想到這簡章上標明15k的補給站,實際位置竟差了七百公尺遠。台北馬雖然平均每2.5k都有補給站、每1k都有里程標誌這兩點符合國際標準,但設站的準確度依然有待加強,更別提有幾k的牌子與實際里程誤差達一百公尺。若賽事總距離能精確丈量以至於獲得認證,為何每一公里的里程牌不能?為何補給站不能?顯然路跑協會辦事依然太馬虎,拚標籤認證的魄力有餘,實際執行的細膩度不足。

 圖二十:「補給站怎麼還沒到」表情示意圖。 

Vita賽後跟我說,就這個快跑到16k去的補給站,讓她差點掛掉。(原來台北馬最漫長的一段路並不是地下道)

終於看到遠方補給站若隱若現,趕緊張大嘴巴折下32Gi。考慮到比賽後段流汗越多,給自己的第二包是電解能量,但它的熱量不到一般能量包的一半。為何不另外多帶上一包,或者昨天買的羊羹也能拿來試吃看看呢?這早在我的計畫之中:配水把能量包吃下再繼續往前,「萬華仙草冰」的標誌映入眼簾。抓起一杯仙草冰,補足所需的糖分,很欣慰路跑協會至少終於聽到大量跑友「補給中規中矩」的批評聲,開始融入台灣特色飲食了。

圖廿一:萬華仙草冰店面示意圖(來源:Google街景)。

前方開始出現麥帥二橋封閉舉辦路跑、請用路人改道通行的標誌。把注意力回到呼吸,儘管還沒真正開始喘,不過要趁上橋前調到更穩、更深、更長。然後想到剛剛10k上中山橋時好像衝太快了--雖然我還未收集足夠數據了解自己各區間的功率,但至少有瞄到手錶上的功率暴衝。先前就一直覺得我有上坡太過躁進的壞習慣,前年的紅豆馬應該就是這樣撞牆的,感謝Stryd背後的工程師和教練,讓我驗證這件事。

麥帥二橋就耐心研磨上去吧,速度的掉、雙腿的酸都是暫時的。上橋後劈頭就是17.5k補給站,抓了水和運動飲料喝下,口中念念有詞召喚第二陣風趕快抓住我。約莫一分鐘的痛苦過後,開始海闊天空,開始感受到體內的32Gi和仙草蜜燃燒起來。

圖廿二:麥帥二橋的陽光。

這時冬老虎終於甦醒,打了個呵欠出來跟跑者說哈囉,天氣也逐漸從涼爽轉為暖熱。但你已經來不及了。

下了麥帥隨即轉入正氣橋下的陰影區,老虎咬不到我~這時全馬前導車從右側呼嘯而過,身旁眾多的半馬跑者開始熱血沸騰,大家為冠軍選手大聲喝采!我也大喊一聲「加油」,為全馬冠軍加油,也是為自己加油!

圖廿三:全馬前導車出現啦!

下坡加上如此的氣氛,讓我順利推上了tempo pace--或許以目前的全馬目標不一定要開到4’55”這個數字,不過想想既然這禮拜跳過了間歇跑,今天也是體感帶我跑這麼快的,那就不必操心。

轉眼就看到黑壓壓的地下道入口近在咫尺,聽說是台北馬最後的大魔王嘛?進去的瞬間真有點伸手不見五指,怎麼不把燈光開得跟正常行車時那樣亮呢?理論上使用Stryd的好處就是進地下道依然可以精準配速,但我這時已經不需要了,心中只有期待,19k進去20k出來,今天的課表就快完成囉!

圖廿四:地下道裡也有攝影師啊!但色溫當然就拍不好了。

上坡回到地面,這時也終於開始喘,轉個彎看見台北101如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賽道周圍也開始出現加油人潮。也看見幾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霹靂嬌娃,想到前陣子曾經跟她們一起參加路跑、一起上TRX,雖然緣分不算特別深厚,但想到有這麼一群跟我一樣認真運動、認真關心環保和性別議題的姐妹在台北,就是件值得掛上微笑的事情了。

圖廿五:快到了快到了!

再轉一個彎,身邊幾乎所有跑者都開始加速衝刺,而我依然保持淡定,直到拱門上的碼表數字逐漸清晰…

圖廿六:看到拱門了!

我破PB了!(*註一)

圖廿七:衝線中。

從2017 Women Run之後陷入空前瓶頸高懸兩年的PB,今天用long run的心情和體感打破了!雀躍的心情讓我從掛上獎牌開始一路「我破PB了」喊到衣保區,衣保志工看我這麼興奮,就問我的目標是什麼。

我說是波士頓

或許明年三月不一定能在名古屋拿下BQ,但我想,我終於對當初開始跑步的初衷--波士頓馬拉松--重燃起一絲希望的火苗。領到衣保袋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查成績,截圖貼到兩個群組上與大家分享喜悅。然後立刻打給Vita關心一下,果真是跑爆了,不過依然破了PB,表示我們比起以前都成長了不少~

大會時間 1:48:49
個人時間 1:48:06 (PB-61秒)

圖廿八:電子化的成績證明。

*註一:我帳面上的半馬PB,是僅此一屆2017 V-Girls女子路跑的1:47:14,但這場里程短少九百公尺且無認證,因此我平常並不會提起。倒是V-Girls跑團透過這場路跑成立後的兩年多,我輾轉受邀加入了V-Girls,也是奇妙的緣分~

圖廿九:還是要貼一張V-Girls大合照囉。

在此也要向名馬群組的姐妹們說聲抱歉。我領完物資後沒折回終點繼續等其他完賽的姐妹,而選擇快閃回去洗澡退房,等重返會場時大家差不多也散會了。以後會更貼心的,別對旅館的加時費耿耿於懷,姐妹互相支持的動力才是真的!

一回到背包客棧,還沒來得及開水洗澡,就捎來好友哈姆全馬破三的消息。老實說,當初認識他時他還跑不贏我,之後就一天到晚看他在群組裡貼出課表(雖然有點吵),見證了他的蛻變,體會到人的潛力實在無窮。可惜沒能在現場看到他完賽的畫面,否則肯定更加感動。洗完澡又聽說他賽後吐了一地,真是把極限都逼出來了,雖然距離BQ還有一步之遙,但我想以他的認真態度絕對不是問題。

十一點回到會場,這時全馬依然氣氛鼎沸中。

哈姆看起來已經恢復正常了,一定要好好恭喜他一番,good job!

雨婷當初報名台北馬時緊張個半死,之後也認真起來一天到晚晨跑山路,今天雖然跑到最後面目猙獰,依然成功破了PB。

圖三十:一群互相激勵的朋友。

群組裡不少朋友也都破了PB,我想要感謝大家認真起來就一個比一個嚇人,令人不敢鬆懈,果真是不正常人類的群組啊(笑)~也看到從台中趕來跟大家見面的可愛小欣和Chantal,真的相當感動。我想只要你身為跑者,參加過一場如此規模的馬拉松,就知道為何不少人就算沒有參賽,千里迢迢也要跑一趟現場的啊!

當然,幾家歡樂幾家愁,今年或許真的是後段天氣炎熱,也或許是大家對於「期末考」多少有個樂觀大膽的目標,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認識的跑友中途棄賽。路跑永遠在,身體只有一個;而馬拉松並不是特別健康的運動,多少有些挑戰極限的成分在,如何在身體健康和突破舒適圈之間取得平衡,是每個跑者都要持續面對的課題。


賽後風塵僕僕趕回台中參加群組慶功宴,背著沉重的衣保袋奔波時,不慎拉到右小腿外側接近腳踝處,連走路都在痛。隔天下班依然出門輕鬆跑,跑的時候竟然毫無感覺,保險起見跑後依然去看物理治療。醫生說這不是拉傷,只是筋膜沾黏,幫我震開之後就沒事了,真是虛驚一場!差點一兩個禮拜的課表都要泡湯了。

體會到「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運動上也通,我就是太久沒有登山或背包旅行啦,身體逐漸遺忘負重步行的感覺,才會跑的時候沒事,走路反而走出狀況來。雖然要讓馬拉松成績進步,理所當然要把運動重心放在跑步上,但不能忽略交叉訓練的重要性,讓身體保持對其他活動的肌肉記憶。

週三跑間歇前,小腿的奇怪感覺已完全消除,我也恢復正常訓練。

用一場樸實無華的long run破了半馬PB,姐妹問我這不是過年了嗎?我說過年我不知道,但只要有心,可以常常跟跑步過情人節喔。

圖卅一:Negative split!

我想台北馬能跑得這麼順利,是身體已習慣了頻繁訓練的疲勞累積,也學會依照身心狀況調整課表,不執著每天一定要用多精準的配速、完成多遠的里程(至於跑步功率呢?就讓它成為我的助力吧,別讓Stryd成為一顆昂貴的絆腳石),或許再加上賽前、賽中補給策略得當吧!最關鍵的應該還是心態的調適,不因為這是一場「比賽」就拚得你死我活,也不預設目標和成績,成果反而甜美。

...但就算如此,老實說原本只期待能跑個1:53、54就滿足,結果竟然考了個連加分題都答對的108分,驚訝到差點跌破自己的樹脂眼鏡。原來我也可以,原來我的潛力並沒有那麼差!或許是以前訓練方式不對,或許是當時不夠有耐心,也或許是一直都對自己太沒信心而有所顧忌...總之現在終於有個最好的理由,說服自己成功突破瓶頸,見證自己的成長。

傷癒復出,我用182天跑了965公里,換來一場表現超乎預期的台北馬期中測驗。基礎期已經抓住的,就別再放手丟掉;打開進展期的大門,繼續用穩定的步伐跑下去吧。

感謝各位跑友和姐妹們,一天到晚聽我怨天尤人嘰嘰乖乖叫,依然待在我身邊不怕被吵死。

圖卅二:我不是一個人。

記得全馬的那天,也要像每天一樣的平常心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