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我想跑步!】會跑也要會吃:耐力運動營養週期化

其它
發表於 2019/08/08 15,087 次點閱 2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如果說健身界最常聽到的話題之一是「增肌減脂」,那在跑步界「減重破PB」同樣能排上數一數二的話題。跑者不愛肌肉,多餘的重量確實會影響到跑步速度,最常聽到的說法是「少1公斤=快3分鐘」。但減重萬萬不能亂搞,特別是在訓練時,一旦讓自己缺乏必要的營養,造成跑不動影響訓品質、打亂身體機能、影響恢復能力,不只無法破PB還可能導致受傷。給予身體足夠的營養,才有追求目標的本錢。

「道理都懂,但我還是想變輕一點阿... 怎麼辦?」
本週專欄介紹如何配合耐力訓練週期調整營養策略,避免吃太多或吃太少;並帶你以俯覽的角度,掌握一整年的耐力運動營養規劃。


圖片來源


巨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


首先,必須先具備一些基本的營養知識:營養分為「巨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ents)」。巨量營養素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身體需要大量的巨量營養素維持機能,就好比是機器的燃料。而微量營養素 (Micronutrient),則是機器的潤滑油,需要的量不多,但起到關鍵的作用,例如:維生素、鈣、鐵、鋅、鎂、硒 、β 胡蘿蔔素等,維持身體機能、增進恢復、抗氧化,是對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非常重要的微量營養素。

為了聚焦主題,本篇專欄針對巨量營養素介紹不同訓練階段如何調整


圖片來源


 耐力運動營養


耐力運動員一天該攝取多少的巨量營養素?

  • 碳水化合物:3~19克/每公斤體重
  • 蛋白質:1.2~2.0克/每公斤體重
  • 脂肪:0.8~3.0/每公斤體重
  • 水:適量,依照個人狀況不同

例如一位60公斤的跑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為(3~19克)×60 =180~1140克,範圍非常的大,這是由於統計包含不同距離的耐力運動,從短距離到超長距離都有,比賽距離越長,平日的訓練量越大,需要的營養愈多。個人在訓練越重的階段,需要的營養也越多。如果你是訓練相關人員或是非常認真的跑者,建議記住上述範圍的數字。


人體不可或缺的水

「水」對於人類非常重要,雖然不直接提供能量,但人不能一天不喝水,身體缺水會讓運動表現嚴重下降。水是比較特殊的營養素,適用於任何人的飲水量建議,非常地個人化,喝太少或喝太多水身體都會出問題。根據飲食、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種類、排汗量、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每個人需要攝取水分的多寡不同。

「我需要喝多少水?」比較好的方式是利用尿液顏色(下圖)來判斷身體是否缺水?時間久了就能掌握適合自己的每日飲水量,並隨時依照尿液狀況調整飲水量,但必須注意部分高單位的維生素會改變尿液顏色,造成判斷失準。維他命B群、β 胡蘿蔔素會讓尿液顏色呈亮黃色、深黃色,而甜菜根、黑莓等特定顏色的食物可能使尿液顏色偏紅色、粉紅色、或淡褐色。小便頻率過低(少於兩小時一次),也可以當作身體缺水的判斷。


圖片來源


營養週期化:年度營養規劃


常見週期化訓練分為下列4個階段:「準備期(Preparatory)」「比賽前期(Pre-Competition)」「比賽期(Competition)」、以及「過渡期/休賽季(Transition/Off-Season)」。以目標12/15台北馬拉松的18週訓練為例,把18週依照上述方式分為3個週期:6週準備期/6週比賽前期/6週比賽期,而在12/15馬拉松賽後接著就是過渡期。不同週期的訓練量、訓練強度都不同,營養也需要跟著調整,下圖是根據不同階段的營養調整方式。



下面整理各個週期的重點:


準備期的營養重點

準備期的訓練主軸是打底基礎有氧能力,課表以低強度的耐力訓練為主,搭配少量的短距離速度課表,對於碳水化合物的要求不那麼高。

  • 碳水化合物:在不需要減重的前提下;低強度至中強度訓練(或一天訓練時間1~3小時):4~7克/每公斤體重/中強度至高強度訓練(或一天訓練時間3~4小時):7~10克/每公斤體重/超高強度訓練(或一天訓練時間4~6小時):10克以上/每公斤體重。
  • 蛋白質:1.2~1.7克/每公斤體重。
  • 脂肪:0.8~.0克/每公斤體重,建議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橄欖、堅果)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Omega-3,富含於鮭魚、核桃、亞麻等)。
  • 減重需求:碳水化物的攝取降至3~4克/每公斤體重,但需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1.8~2.0克/每公斤體重,脂肪降為0.8克/每公斤。


比賽期的營養重點(包含比賽前期與比賽期)

為了給予更強的刺激達到進步,比賽期會加入許多高強度的訓練(間歇跑、配速跑等),單次訓練時間也會逐漸拉長,需要更多的營養確保訓練與恢復的品質。到了比賽期末段,為了在賽前讓身體狀況達到最佳,高品質的營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碳水化合物:7~10克/每公斤體重。若訓練量特別大,增加至10克以上/每公斤體重。
  • 蛋白質:1.2~1.7克/每公斤體重,維持與基礎期同樣的攝取量。若進行速度訓練、肌力訓練、或是訓練頻率提高,則蛋白質建議攝取大約1.7克/每公斤體重。
  • 脂肪:0.8~1.0克/每公斤體重,超馬跑者增加至1.5克/每公斤體重。脂肪是高密度能量來源,增加攝入脂肪可以幫助穩定能量平衡。
  • 不適合安排減重:這個階段的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都增加,並且為了達到最佳運動表現,不宜再安排減重計畫。就算只差幾公斤就達到理想體重,依然要停下來專注於訓練。
  • 這個週期容易犯的錯誤營養補充不夠頻繁食物選擇不佳液體補充不足


過渡期/非賽季的營養重點

運動量降低,身體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熱量,要小心吃太多造成肥胖,取而代之需要攝取更多優質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幫助身體從訓練累積的疲勞壓力中恢復。

  • 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3~4克/每公斤體重。
  • 蛋白質:建議攝取量1.6~2.0克/每公斤體重。
  • 脂肪:建議攝取量0.8~1.0克/每公斤體重。
  • 容易亂吃:非訓練時期,加上賽後的心理補償,最容易亂吃,攝取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控制糖分攝取,篩選脂肪的種類,避免吃下反式脂肪。



回到前面台北馬18週訓練的例子;在前6週準備期能夠刻意降低攝取碳水化合物(降低為3~4克/每公斤體重)與脂肪(降低為0.8克/每公斤體重),取而代之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增加為1.8~2.0克/每公斤體重),達到減重的效果。然而進入下一個訓練週期後,就不應該以改變飲食的方式來減重,避免造成身體負擔。這個階段只要專注於訓練,身體自然會趨向最適合的體重,不需要太過擔心。


參考資料:NSCA《Developing Endurance》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