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蒙古烏蘭巴托馬拉松

跑在蒙古〜2019烏蘭巴托馬拉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9/05/22 4,188 次點閱 3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跑在蒙古〜2019烏蘭巴托馬拉松

每次回顧出來玩的過程,感覺有太多主軸可以寫,腦海中太多太雜的景象,蒙太奇式的場景,跳出片段旋即飛逝,然後將凹凸細碎切痕的拼圖組合起來,遠看是幅圖,近看才見細膩微妙。

專寫遊記並非我喜歡的文體,因為常常不記得有關歷史和地理的一些知識或傳奇,反而總愛寫一些奇特的,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印象所及或翻攪內心異想世界的瑣碎牢騷。因此,這不是一篇詳細的旅遊指南,而是體驗蒙古國的風光之餘,也盡情享受跑步的種種快樂。

住蒙古包、訪牧民家

當初應該是因為羨慕吧!去年聽聞跑友遠赴外蒙古跑馬拉松,趁著5月中避開炎熱的台灣遠赴入春的蒙古跑步,「氣候條件」必定是比留在台灣耐熱訓練還要吸引我這種老馬。

蒙古與台灣無時差,蒙古的面積比台灣廣大44倍,總人口數還不到新北市的400萬人,一日四季、溫差極大。我們抵達的第一天晚上開始降雪,雪花打在蒙古包頂上像下雨的聲音,當晚是冷到骨子裡了,因為炭火熄掉,又沒有地熱墊,也沒有電話分機,就這麼熬到5點有人來起火加柴,夜裡起來二次著裝,把自己纏成一個蛹,憋著不上廁所。

我們連續三天換住不同的蒙古包渡假村,過著無法使用網路的生活,清晨的光線從蒙古包天窗灑下,帳外逐漸響起行走、說話的聲音,也喚醒偽裝成蛹的人。早晨,我們去跑步,分別在部落、巴彥戈壁、成吉思汗雕像廣場草原上跑步,遇見路上的敖包,也順時鐘方向繞行三圈祈福。

渡假村有些蒙古包附有乾濕分離衛浴設備,可惜手氣不順,總調不到熱水,為了避免半夜上廁所著涼,還有白天長途拉車野地解放尷尬,每日除了謹慎控制水分攝取量,還忍著三天不洗澡,主動節省了水資源。

賽音百諾(蒙古語「你好嗎」)〜拜訪游牧民族的住家,早上現擠的牛奶,在大鍋裡煮熱,酸奶條與青稞面果子(很像台灣的炸雙胞胎),都是用來與客人分享的日常點心。在蒙古包裡近距離聆聽馬頭琴音與呼麥,隨處就能抱起放養奔跑的小羊咩咩。馬糞、羊屎就和土壤一樣普遍,既是天然的燃料也是肥沃土地的資源。

一群人分梯體驗騎駱駝,漫步在沙丘草原上,座騎非常溫馴,倒是後頭那隻,不停的發出鳴叫聲,嘴裡也不知道有什麼,磨阿磨的吐口水。除了氂牛、駱駝,我們還騎了1小時的馬,蒙古馬個頭不高大,上下馬的動作也不困難,這匹馬很乖,沒有人牽著,一路都是自駕,馬就緊挨著前方馬群的屁股走,但畢竟是半野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生氣抓狂,騎來特別緊張,總感覺這馬,不斷在試探人,好像是想擺脫我手裡的韁繩低頭吃草,也許這一天也夠牠累的!

高原練習跑

賽前三日的晨跑,算是為了馬拉松賽而準備的適應跑。在平均海拔1600M的高原上跑步,還要適應多變的極端氣候。

首日部落10K,因為下雪寒冷濕滑,白雪掩蓋路線而取消團跑;次日戈壁10K,起伏的坡度加上一段公路,一開始的高心率就讓跑步變得很吃力,自然速度放慢,跑錶顯示有氧與無氧訓練成效,皆是高效,來到這裡果然很適合「練功」;第三日的草原10K,難度更勝戈壁,還好旅行社非常周到的規劃路線且在廣闊的草原、戈壁上打樁綁線標示,途中也設有補給站,導遊幫忙拍照,否則,在這塞外大漠中跑步,也是會迷失方向。

成吉思汗雕像廣場有哈薩克人帶著馴鷹與觀光客拍照,2分鐘2美元,原來我要上下晃動,老鷹才會展開牠的翅膀、顯露牠的英姿。此行運氣極佳,5月雪並不意外,沙塵暴也時有耳聞,就在傍晚返回渡假村時讓我們遇上沙塵暴,風沙很強,頓時天色暗沉,約略一頓晚餐的時間,狂掃後遠離。

晚上08:30天黑舉辦營火晚會,在夜空下喝啤酒,看著團裡七老八十的老人家與一群不再少年的跑友們,大尬下腰深蹲舞,此時卡拉OK點唱伍佰的「墓仔埔也敢去」,好似自我解嘲,竟來到比墓仔埔還要稀奇的蒙古國這片大漠。看這方圓百里,就屬我們可以這般圍著營火大肆喧嘩,狂放而無忌憚。

肉食者天堂

蒙古人人高馬大,有著相似的樣貌,若是清瘦的年輕人,乍看與韓國人模樣頗近,從歷史血統上追溯,也的確有些淵源。在這裡,牲畜的數量是人口數的兩倍之多,蔬菜則多是進口,我們吃的牛排口感獨特,是厚切全熟風乾肉,烤全羊多汁鮮嫩味美,餐桌上也有供應豬肉和雞肉,但不如天然放養的牛、羊肉風味獨特好吃。

在此地品嚐烤全羊,那股味兒帶著塞外荒漠的空曠,風吹草低,遠處的馬牛羊全都靜止的景象。羊肉照樣有騷味,只是肉質清軟,色澤粉紅,皮層中的脂肪薄而細,冷肉的溫度亦不影響羊皮的脆韌,是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道地美食。

認真跑一場高原馬拉松

5月18日起跑溫度3度,是乾燥有風的大好天氣(前日氣象預報降雪/雨機率為40%)。因為住在會場周邊飯店,步行10分鐘即抵達起跑區。抵達會場粗略目測參賽人數,雖號稱有3萬人報名,但感覺似乎不到1萬人;至於參加全馬的選手就更稀少,目測不到200人。所有全馬參賽選手都在第一線起跑區,與國際菁英黑人選手只有兩步之遙,真是莫大的榮幸!

評估此景象,突然燃起好好跑的念頭,sub4也許可以擠進總十名次,抱著這個可能性,稍稍在空地折返跑熱身,要是平常隨便跑的態度,便是以起跑7分速當作熱身,再視心情加速,因為42K實在是太遠的距離。

熱身心率跳到145,有點高,與前兩天戈壁、草原跑類似,是高海拔跑步的正常生理反應,為了提高血液的帶氧量到運動的四肢,心臟這個幫浦也需要多做工的道理。

跑錶顯示全馬的平均心率為135,屬於有氧的耐力區間,表示自己一點也不喘,體感也的確如此,總體來說是很認真地輕鬆跑,也就是採用「放鬆中用力」的跑法,用意念去控制並且矯正身體姿勢,全身鬆,維持住跑姿不變調,身體軸心前傾一點點,腳踝鎖穩、前腳掌落地(後半馬逐漸衰竭,也只能使用「全」腳掌),在落下時加一點推進力。

盡量不浪費時間停留在補給站,因為補給很陽春,一點也不值得停留;再則,不需要走馬看花,因為是都市景觀的繞圈賽,沒什麼風景可言。全馬路線須完成4圈,道路是柏油路且略有起伏,補給只有水,非常拮据,多虧旅行社增設2個補給攤位。

道路管制動用很多警力,大會標示也很簡陋,工作人員會在分岔路口舉指示牌,但可惜的是開賽3小時後,21K跑者多已完賽,賽道僅剩不到200人的全馬跑者,管制也因此變得人車(行人、自行車)混雜,工作人員不見人影,警察也併崗聊天,跑者只能與孤獨共處。曾經在第4圈的某個路段跑錯,多虧後方中國大叔不停大喊「左轉左轉……」,才把我喊醒回歸正軌。回到終點時,大會給了獎牌和一張沒有成績的完賽證書,一切都在大會的FB上公告。烏蘭巴托是蒙古國首都,平常就有嚴重的塞車情形,舉辦此國際馬拉松賽,需要做很多準備,希望一次比一次更進步。

對跑者而言,天氣、睡眠、補給、氣壓、飲食……,只要有某一點不對勁,就會影響成績。這次的高原馬拉松,天氣非常好,但每個人的罩門不同,蠻多人對成績感到不滿意,我個人倒覺得「成績很可以」,除了嘴唇因為喝水沾濕,被寒風吹裂,身體上無傷也無大礙。烏蘭巴托意思是紅色英雄,很多蒙古人以巴托命名,跑完這場,我覺得自己是「蕙蘭巴托」!


結語

此次旅程特別感謝籌畫的旅行社和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人員,因為從世界跑旅的經驗得知,各個國家國情不同,舉辦馬拉松的賽事水準也很難用台灣的標準去一致看待。在蒙古國,有獨特的塞外風光與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游牧民族生活、蒙古包、服飾、舞蹈、馬頭琴、呼麥……等,這些與眾不同的經歷,已經值得我們回味再三。

此行,我們在蒙古一起響應聲援台灣加入WHA,代表處與旅行社為了台灣跑者的權益,積極與大會溝通,許多自力救濟的安排,等同彌補了大會的不足。在蒙古包居住的幾天,是不需要花錢,要到國家公園紀念品販賣處、市區的百貨公司、超市,這些有人聚集的地方,才有網路以及用錢的需要。

至於餘興節目:營火晚會與慶功宴,也是由帶團的旅行社規劃,邀請表演團體,包括傳統民俗舞蹈、呼麥、馬頭琴演奏、民謠歌唱,還有表演柔術,倒立用腳拉弓射箭,身歷其境,真是嘆為觀止。除此之外,旅行社未雨綢繆,事前向大會額外買了20枚紀念獎牌,在慶功宴中贈送給沒有取得完賽獎牌以及參加5K的跑友,作為紀念。

回到台灣三天了,除了旅行與馬拉松,還有些心得,是關於中年夫妻在異地學習適應長時間共處的艱難,文長暫且在此切割了結,謝謝觀賞!2019.05.22

photo credit

蒙古包渡假村(Anna)、敖包(wen-ming)、騎乘牧民家髦牛(wen-ming)、戈壁10K起跑(大地假期FB)、烤全羊分盤(wen-ming)、烏蘭巴托馬拉松FB截圖(Anna)、成吉思汗雕像廣場與大地假期旅行社旗幟(同團跑友)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