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鹿兒島馬拉松

旅,然後跑2019鹿兒島馬拉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9/03/08 1,314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既然破三和百馬都不關我的事,那就一年好好準備一場馬拉松就好。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在去(2017)年渣打馬拉松跑完之後吧。於是歷經13個月,276個練習的日子、3329公里的累積,這漫長的一季,最後隨著跨進2019鹿兒島馬拉松的終點而結束了。

我很常在想,跑步就跑步,參加比賽要幹嘛,獎牌、毛巾、紀念衫還有完賽證明那些東西,感覺有些多餘。不過,要是把跑步當成一種信仰,就像是去宮廟裡求得一紙靈籤一般,那麼大概就可以理解。同樣的,在田徑場裡,各家各派各自帶著崇拜跑步之神的儀式,各自盤聚在田徑場的角落,展現自己對跑步的虔誠,我非常喜歡這景象。所以為什麼是鹿兒島馬拉松?如果說不是因為沒抽到東京馬拉松,未免有些虛假,所以的確就是因為沒有抽到東京馬拉松阿,大概連續五年了吧,如果說這是神的旨意,那我也欣然接受了,畢竟跑步是我少數堅持的信仰之一。另外加上連假請假也比較方便,所以就決定是鹿兒島馬拉松了。


先紀錄一下本體(?)。

3月2日從JR鹿兒島中央站跳上路面電車,前往天文館通附近的飯店寄放行李,然後再走去會場辦理報到。會場內有安排外國人專用(應該是專用吧,有看到一位老外坐在那兒)櫃檯,但是接待的是一位感覺會說中文的日本人,但是中文程度大概跟我的日文程度差不多,所以最後我們是用英文完成我的領物程序。話說,鹿兒島市會(願意)說英文的日本人似乎很高,飯店就不用說了,不但流利而且沒有特殊的日式腔調,去買乘車券的時候,對方發現你是外國人時,也立刻自動轉換成英文模式,連餐廳也是如此(宮崎縣好像也有這種現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觀光客很多的緣故。會場外則是有簡單的EXPO,隨意逛逛後買了一頂帽子,然後就吃午餐了。下午則是搭乘玉手箱號,到指宿洗了砂浴,泡泡大浴場的溫泉,放鬆一下前幾日累積的疲勞。在車站附近吃過黑豬肉溫泉蛋丼飯後,就回到市區準備隔天的比賽。

在大會手冊上有做一些參加人數的統計,全馬選手大約有78%來自九州鹿兒島、福岡、熊本和宮崎等縣,海外選手大約有3.5%,據自己的觀察,滿多香港的朋友。官方說法是全馬12000人,總排男、女取前8名,分排24歲以下到75歲以上,每5歲一個組別,男、女各取前3名。感覺是個地區型的大賽。不像其他(參加過的)日本比賽,大會沒有提供寄物用的袋子,而是開放用自己的背包,只要尺寸不要太大,把大會的寄物卡掛上即可(自己是用了運筆的1代包,上面的透明內袋在這次的比賽中很實用)。另外物資袋裡也很豐富,有各種優惠券,像是仙巖園門票(篤姬的拍攝地點,但我沒看過篤姬,而且馬拉松當日也休園,完全用不到)、鹿兒島市週遭溫泉會館割引券(使用期限到3月底,但我隔天一早就趕去搭飛機了,也沒機會用),還有山形屋跟附近商店街的優惠活動,感覺就是各行各業都有投入。另外比較特別的是有前夜祭(賽前1日)跟後夜祭(比賽當日),前夜祭是商店街的酒商辦的,現場有燒酎可以試喝,還有簡易樂隊在表演,不過當天晚上下雨,雖然感覺表演的人努力炒熱氣氛,但仍有些冷清。後夜祭仍舊下雨,為了多走點路排乳酸(其實是忙著最後的購物行程),所以即使離飯店很近,但也沒有參加。

3月2日下午,雨天,玉手箱號窗外的風景如同車體一般非黑即白。3月3日早上六點醒來,先確認昨晚的雨是否仍在持續。雖然天氣預報給了一把小雨傘,也做好了在雨中漫步的心理準備。但或許是老天爺給的小小驚喜,除了地板還留有前一天的水漬外,從早上八點半開跑一直到下午三點左右,都是多雲無雨的好天氣。鹿兒島的雨,似乎習慣在下午落下。雖然賽道的起終點不一樣,但賽事的起終點卻是相同的,都是在中央公園的地下一樓,原本是個地下停車場的空間。寄物的編號,也是原本停車場分區的編號:A1.B2.C3...。氣溫其實不算很低,大概跟農曆年後台灣寒流來的那幾天差不多。看著其他跑者們袖套、雨衣什麼的,一應俱全,突然覺得自己短袖上衣加短褲的裝扮,似乎有些單薄。好在往賽道入口的方向有大會發送的透明塑膠袋,對折後剪兩刀應急防風,還算實用。進入分區時,工作人員會確認號碼布後,才一一放行。嗚槍起跑後通過起點時大約已過了1分鐘,那麼就從這一刻開始好好享受比賽吧。雖然比賽規模較小,但是該有的也都沒少,全程交管的賽道、沿路加油的民眾、表演的團隊、私人補給站等等。沒有特別的配速,一切都順著當天的感覺-或是人潮-前進。前面10公里大致是在市區,接著會沿著海岸公路一直往北,大概到26公里處折返。沿途的風光跟台灣東部海岸的感覺有些相似,另外加上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的櫻島火山,由近而遠,由遠而近。路線大致平緩,離開市區有多處上上下下的橋樑或緩坡,看到上下坡就知道這場要破pb大概是無望了,但保住330應該還有機會。10公里處開了第一包膠-從來沒吃過的牌子,哇,這個濃稠感,真是太驚人了,還好附近有水站,趕快配水吞下去。第2包在20公里處左右吞。第3包當然是要在30公里時打開,但是,為什麼偏偏30公里沒有水站,一直到了32公里處才把第3包,一乾而盡。再跑個500公尺,我好像看到胃在翻騰的幻影。突然間整個側腹劇烈疼痛,勉強用手壓在腹部跑了幾步,發現完全無法帶著速度前進,只能用一個比E還E的速度邊走邊跑。330列車達達的馬蹄,也不知道何時從旁急馳而去,留下我這個過客。最終就以3小時46分59秒(大會時間)結束了這個周期。沿著領物通道,走了不知幾百公尺,回到公民館前廣場,接過大會提供的豬肉湯,攤坐在地上許久,在想些什麼已經不記得了,但是覺得那時心情很平靜,沒有後悔,沒有爭吵,當然,也沒有對於成績的苦苦計較,甚至還有一點莫名的滿足感。

賽後自己檢討沒有跑好的原因,我想主因應該就是那個膠了。千萬不要在比賽日嘗試新事物這個鐵律,就這樣被我遺忘在台灣。當天除了起跑前吃的威得以外,其他4包帶在身上的膠,則是完全沒試過,當時只是覺得大小剛好,方便攜帶,所以就買了。賽前也一直想找時間試吃,但半馬比賽都是賽前一包威得,加補給站的水及運動飲料就已足夠,整個週期跑過最長的課表也不過25公里,好像也沒有吃膠的需要。殊不知連媽媽都會不一樣了,怎麼可能天下的膠都是一樣的?不是所有的膠吃起來都是滑順好入喉的,這個牌子極度濃稠,3包的吃法都是一股腦兒的擠入口中,配了水就一口吞下,想必是來不及消化,一路在胃裡晃阿晃的,最終就引發了側腹痛。另外,賽道整體看來雖然平緩,但仍有些許起伏,甚至有些路段的路面是傾斜的,這對幾乎都在河濱跟田徑場練習的我來說,也無疑造成了影響。畢竟場上可能發生的一切,最好都能先演練過一遍:練習吃膠、練習上坡、練習下坡、練習淋雨,甚至連呼吸、喝水這種再平凡不過的事也是。這不是需要,而是必要。


再來是關於訓練。

從2017年1月的渣打馬結束之後,突然沒有課表的日子,就隨意跑了1個月,後來發現福澤式訓練法感覺很適合我這種懶人性格,大概規律了跑了1個月,接著Garmin開了5k春訓班、夏日跑者祭,還有2018渣打PB班等等一系列課程,雖然福澤式跑起來比較沒有壓力,但相對也無趣了點(可能沒掌握到精髓)。對於不想花時間找課表或安排課表的我來說,Garmin開的課表實在是一大福音(謝謝GARMIN)。2018PB班的課表在渣打馬(1/13)後也結束了(後續好像還有一些不同主題的課表,沒仔細研究),但是目標賽事在3月耶,所以把PB班最後7週的課表再拿來跑一次,好像還滿合理的(覺得聰明?)。從開始規律跑課表,差不多持續了12個月的時間,期間參加了wings for life、SEIKO精工12.5K、臺北馬半程、渣打馬半程,多是以練習的心態參加,兩個半程都跑了1小時40分,最後一次long run則是2月17日的高雄馬拉松超半程,均速差不多是4:42,自己感覺狀況還算不錯,而RQ跑力也穩定來到51上下。

隨著每日練習而提升的跑力

一開始嗄咪的實體團練還有加減參加,但後來因為一些因素,最後仍是自己獨自吃課表。今年(2018)PB班的課表一開始就沒在客氣的,越跑到後來就越覺得課表真的很硬阿,週跑破百、月跑三百這些數字,在最後兩個月幾乎是常態(據說理論上會超過400k,抖),這還是自己刻意減量的結果,倒也不是跑不完,只是面對自己未知的世界,總是有些猶豫,所以把跑量控制在300k的這個區間。在渣打馬過後,更險峻的考驗接著到來,吃課表似乎沒有一回生二回熟這件事,只有相較於第1次看到課表時,驚嚇的程度降低了許多(可是那些金字塔們回想起來還是覺得不想面對)。一個人跑質量課表很常跑不進去,特別是後面幾趟,長距離的部分也只喜歡E配,要是跑三區配速,也要看當天自己身心狀況而定。就這樣載浮載沉到了農曆年過完,終於要迎接最後的減量週期。規律的跑步生活,久了也有點枯燥。不知何時開始發現,JAY的跑步筆記幾乎每天都會更新科學新知(?)、綜合外電之類的文章,也有作者每日訓練、賽前經驗分享等。這也為我漫長的週期帶來了許多滋潤,有種虛擬教練感,文字深入淺出,比起訓練類型的書籍,相當平易近人,在訓練的過程裡說聽得懂的話,真的很棒,也很重要。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有關間歇訓練那篇,真的是深得我心,教練,我只想好好跑個全馬,沒有要成為短距離間歇王阿(實際上也成為不了,最快最快也只能配到96秒,哈)。整個訓練過程就間歇和肌力操作得最不認真,應該要列為優先改善項目。

另一方面,當路跑登上新聞版面,通常都是負面的訊息。大概在1月一則跑者蹠骨疲勞性骨折的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不說還沒有感覺,一講就覺得,「欸,我那個右腳蹠部(拇指球)好像也怪怪的欸。」就是一種感覺有什麼,但是不知道是什麼的狀態,不過並沒有疼痛的感覺,也不影響跑步或日常走路,所以就這樣擺著。到了2月,JAY的跑步筆記一篇網友疲勞性骨折確診病歷,不禁讓人擔心了起來,好像有什麼的狀態也變得更明顯。但看了跑者自我診斷,起因可能是跑量增加太快或是強度太高,實際上都沒有發生阿(畢竟我都是課表30k,實際跑24k、課表配96秒,實際跑100秒這樣)。現階段並無大礙,而且也來到了最後的這個階段,認真了大半年,要這麼放棄也很困難。於是自己當起了鍵盤醫生,猜想應該是有些發炎,勤加按摩、冰敷,做做腳姆指運動,買了知名法國品牌的運動鞋墊,最後兩週減量再減量,賽前四天全休(雖然其實走了很多路),一切就等比賽結束再說吧。


最後來講旅的部分。

賽前特地用了大會網站上的圖片做成旅遊手冊,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其實這次日本行的整個行程是2月27日到3月4日,宮崎進、鹿兒島出的南九州旅行加跑步,出發前特地用了鹿兒島馬拉松網站上的圖片,做成旅遊手冊的封面,提醒自己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南九州只有華航有直飛,所以過年那時候每天都在關心罷工的新聞,希望一切趕緊落幕。前面3天都在宮崎,去了高千穗峽及日南海岸,第4天才前往鹿兒島。以往參加日本的比賽,感覺都走太多的路了,所以這次在前一天只安排了指宿的行程,當天大概走了2萬步,應該算是相當克制了。原本在跑完比賽的下午規劃要去櫻島,但是忘記先買乘車券,跑完回飯店昏睡太久,就直接去吃午(晚)餐-黑豬肉名店壽奄,店裡配合馬拉松推出招待飲料的活動,畢竟忍耐了好久,二話不說就選了啤酒,搭配炸豬排,真是人間一大樂事。雖然整篇大半都是寫鹿兒島見聞,不過站在旅行的觀點來看,鹿兒島佔的比例實在少得可憐,但我還是想把本體定義成鹿兒島馬拉松,因為要是沒有這場比賽,我也不會來到此地,發現這裡的美好。在離開的時候,心裡其實在想下次要好好規劃鹿兒島的旅行,而不是只是來跑一場馬拉松。

喝完店家召待的啤酒,再去便利商店續攤


後記一

有位前鹿兒島電視台的男主播重盛赳男(現在跑去長野放送了),他主持的鹿兒島行腳類節目之前有在國興衛視播出,主播本人也有參加鹿兒島馬拉松,成績是2小時57分53秒。是說日本不管什麼職業都可以破三就是了?

後記二

我好像太早放棄福澤式了。後來在批踢踢路跑版看到有位大大(ckHuang的這篇),採用福澤式加肌力訓練,跑出3小時00分21秒的成績。對於訓練,其實各種類型的我都想嘗試看看,畢竟自己操作過才能知道自己適合或需要什麼樣的練習。那麼,下一季要跑什麼呢?先等我掛完復健科的診之後再說吧(笑)。來日方長,只要不受傷,一直堅持下去,BQ應該在50歲的時候有機會達成,哈哈哈。對自己的期待,「只是」想要把4:30/km變成聊天的速度,如此而已。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