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匹馬 送自己的生日禮物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7/11/13 8,272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轉了彎進入最後一個隧道,有點長、見不到盡頭的黑,還是維持著跑跑走走的模式,讓肌肉維持在崩潰邊緣,「前面再轉個彎就到了啦」,轉進來前遇上的最後一位攝影師是這麼說的,但我知道這種話真的不能相信。跑跑走走,感受肌肉的顫慄,前頭隱隱看的見白光,「全馬靠左!全馬靠左!」,我想那該真的是快要到了的信號,看著終點拱門上的秒數倒數,All Out。



想送自己一份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比起金錢可觸及,努力過的可貴,更能好好地記上一輩子。會選擇太魯閣馬拉松作為初馬,屈指一算大概有 3 個原因。其一也是最簡單直白的原因:在生日隔天,不過在生日隔天的馬拉松真不少,但因為其二:它在花蓮。

台灣最美的後山一向是我放空身心靈、找回生命意義以及逃避現實的第一選擇,而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鬼斧神工,無與倫比的美,當想像著看著那一條條的稜線,看著滾滾立霧溪,這樣的一場馬拉松,應該無論再累,都是可以撐完的吧?

其三則是因為我想好好完成它,所以中間不想花什麼時間停下來拍照,更不用說 42.195 公里,身上能少帶什麼就該少帶什麼,但說到賽後想寫心得時所用的照片該怎麼辦,這是我至少第 5 次進太魯閣了,所以存檔照片很多 XD


 

存檔照片(?)


所以綜觀以上,我完全沒有考慮到這場馬拉松到底有多難跑,對,我完全忽略了所謂的高度爬升。

記得在那個午休確定報上、要去繳錢的時候,問了一下同事「太魯閣到底好不好跑」,同事表示:「很難跑好不好」,當時就當耳邊風咻一下就過了,還是興沖沖的繳了錢。直到後來,大概跟 10 個跑者朋友說我報了太魯閣當初馬,有 7 個會露出或說出「你怎麼會選這場」的時候,開始意識到事情好像不太對,而且這 7 個跑者裡面包含跑超馬的啊、女生全馬 3 小時半以內的啊,這類型的跑者都這樣說,只能說代誌大條了。


這個標高圖,賽前看到覺得厭世……


但頭都洗下去了,懷抱著曾經是運動員的心情(?)怎麼樣都不能放棄。



早上運動是自今年鐵人比完之後就養成的習慣,所以也還好,但那時候跑步的份量遠遠沒有這麼多。但要跑馬拉松,跑量要起來我想是基本的吧。從報名確定之後,從原本的 1 跑步 1 游泳,慢慢調整 2 跑 1 游、3 跑 1 游…… 最長一次到 6 跑 1 游,本來以為連跑 6 天應該哪裡會出問題(?)只能說跑後放鬆、伸展的保養很重要。也就在 10 月,跑量在沒有任何比賽助拳之下,首次破百。


連去蘭嶼都還是要跑


但即便破百,我在賽前其實沒有跑過 21 公里以上的長距離,應該是說 21 公里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對我來說是個未知的世界…… 好歹在跑步圈子也有個 3 年多來著,什麼撞牆期啊、賽前長距離啊 blahblah 我聽了不下數百次吧,但…… 總而言之在賽前我就是沒有跑過這麼長時間就是了(摀臉)以前游泳是擔心游不游得快,這回要擔心的是跑不跑得完哈哈哈哈哈……

對我來說,這麼長時間的運動,真的是讓身心理提升到另一個檔次的體驗。雖然有騎過一日北中,但中間還是有停下來歇歇腳,比起自行車怎麼樣都可以滑,跑步只要這一步沒有跨出去就是不會動啊…… 賽前一抓關門時間 7 小時,算算均速、看看坡度表,「嗯大概 6 小時?」後來索性把目標放得更遠大:「完賽即是勝利」XDDD 也同上面說的,42.195 公里,身上能少的一定要少,於是飲食作息也要好好控,感覺是有輕盈一些,但體重說實在的比起 4 月鐵人時沒有掉啊我哭…… T_T


自以為有瘦的身形……


熟知自己的狀況,就是賽前一點小小的風吹草動都會覺得天要塌了:像是一點喉嚨卡卡就覺得完盪要感冒惹、本來沒事的膝蓋走一走都會覺得是不是哪邊痛,反正大大小小的,只能告訴自己用深呼吸來解決,畢竟有練會不會有我不知道,但沒有練一定沒有。賽前一週唯一能做的,就是吃好睡飽不要感冒。

 

週五的雨大到覺得可以改游立霧溪,擔心起隔天會不會停賽、會不會有落石…… 不過雖然不能出去溜達,待在民宿裡也挺好的,整理整理心情,找出所有能讓自己保有正能量、甚至是能夠笑出來的小事。

趁雨漸小,想說去知卡宣森林公園晃晃,結果越騎雨越大…… 為避免任何可能的意外發生(?)一掉頭回市區吃完晚餐就開始收拾東西,晚上 8 點出頭就準備躺平,整間民宿滿滿的都是跑友,這樣很好,大家都作息都很一致 XD

 

 

距離起跑大約還有 20 分鐘,鑽了鑽竟然鑽到距離拱門只有幾步之遙,等著等著天空飄下雨點,都已做好在水中漫步的準備,也挺淡然。「應該可以回的來吧?」

先往亞泥廠跑去的路段,一直提醒著自己腳步不要太快,「今天的路長著呢。」其實近來跑步養成了個不看配速的習慣,不全然是希望可以養成所謂的體感,也因為知道看了配速,心裡會開始有所憂慮:覺得跑得很累卻只有 7 分速,會對自己信心大失。原本在想要不要 FR35 嗶一次就提醒自己一次倒數幾公里,後來覺得太逼人了還是作罷……

轉個彎跑上太魯閣大橋,騎過不少次的這裡:衝上蘇花看日出,又或是在崇德海灘遠眺巍巍清水斷崖,每次騎過總會轉頭看看太魯閣的翠,這回,要用跑的跑進去了。



經過牌樓遇上 5K、12K 的匯流,滿出來的人塞爆賽道,幸好本來就沒想過要求快,在人群中慢慢來,鑽著鑽著總能鑽出自己的一條路來著。而後一路遇上眾多攝影師,不忘搶幾張鏡頭。其實跑著跑著有些失憶,只記得在人群間穿梭,在水站就喝喝水、喝喝運動飲料,迎來上坡、迎向下坡。



然後,半馬的折返點到來。

記得百傑同事說,她的初半馬就是這場,「半馬之後開始上坡,不過後面很漂亮啦」,那時候聽完只記得「半馬之後開始上坡」、「半馬之後開始上坡」、「半馬之後開始上坡」在腦子中不斷的迴盪。在燕子口隧道那邊真的是跑到有點乏,隧道真的讓人容易厭世,不過至少空氣是還 OK 的,不像是台北馬的終點前那段……

雖然真的跑到有點失憶,已經忘記有些上坡到底是怎麼過來的,但我很確定的是,在過程中我沒有想要放棄過。「為何要給自己挖洞」的念頭曾經一閃而過,但馬上就召喚正向能量出來掩蓋它 XD

24K 左右時的兩腳股內側一抽,著實嚇了一跳,「20 幾 K 就在抽阿捏會完盪」,立馬改用快走,賽前有好多人都說,可以走跑交替,但千萬不要停下來,武楠哥表示:「7 小時,用走的也走得完」。於是一路上的策略就是:上坡走、要抽筋就走,下坡跑、遇到易落石區也跑 XD

隨著跑過慈母橋、綠水,我知道我離折返點越來越近了。



5 年前的第一次一個人旅行,那時候搭著台灣好行抵達天祥之後,一人徒步往回程走去。記得那時候颱風剛過,護欄是倒的倒、歪的歪,不少車輛經過我旁邊還會減速看看我是否需要協助,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會滴水的小隧道,不長,但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忘了那時候如何克服的恐懼,但最終我走過了。那回最終 ending 在慈母橋,當時覺得好像走了很久很久,哪想的到 5 年後竟然會來跑什麼馬拉松。



後來的一路下坡,想著丹丹說的,跑中間、有時可以試著側著跑,或是 S 型,「避免髖關節的衝擊過大」,下坡不知不覺的加速,也發現,好像能夠把時間壓在 5 小時內。一旦設立了一個目標,好像就會有點緊張、有點壓力,開始不時看錶,實在有點要不得XD

沿路的倒數路牌一點點的數,發現每個牌子間隔彷彿越來越遠,累了、著實是累了,但或走或跑,在進完補給站之後,香蕉沾鹽囫圇吞下,總彷彿又獲得一股新的力量。然後看見攝影師群,知道終點近了;然後進入又長又黑的隧道;然後奔進終點拱門,拿到那塊賽前看了無數回、上面寫著「2017 太魯閣峽谷馬拉松」的 42 公里完賽獎牌。


感謝運動筆記眾攝影師:瘋人哥、Bird、老濕的好照片~

 

賽前一週,遠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忙碌,突如其來的噩耗,更是意料之外。但最終還是按著計劃,也很慶幸的好好地收下了這份生日禮物。不過其實到現在,還是不太相信我跑完了一個全馬,最真實的只有賽後的痠痛,完賽證書以及完賽獎牌。

跑步的過程中,一滴雨都沒下,可能是老天爺感受到我在生日那天完全沒許願的焦慮,3 個願望匯集成 1 個就成真的概念,看著山頭說了不下三次的謝謝,謝謝最愛的東部後山許我一個好天氣。

賽前接受了來自各方的關心與加油,像丹丹傳授重要的補給策略,認真覺得有補 BCAA 有差~!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心靈上的鼓勵與支持,而有個朋友傳的訊息是這樣說的,「總之,我很看好你的,你一向都是個沒什麼自信但是都會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看到這句我笑了。

小六的時候吧,那時候教練曾經跟我媽說過:「站在跳台前都高人家一個頭,但看的出來她都沒什麼信心」。其實賽中大概不到 20 公里就開始跑跑走走,向上坡妥協(?)畢竟出來前爸爸有交代,「不要逞強。」其實會擔心的啊,曾經擔心過自己到底能不能完賽。

想起前些日子,在蠻喜歡的選手的 IG 上看到他是這樣寫的:「自信來自於自己」。

最近不時會感覺到無力,不管是工作還是什麼,有時候一天能夠好好完成的只剩下運動這件事情,然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不管是為了放鬆還是為了訓練,還有飲食生活作息,我投入了,但我還是沒有自信心能夠好好地完成它。從小六到現在,看來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啊。

但總還是能改變的,在每一次完成挑戰之後,知道自己可以走進一個未知的世界、知道自己能夠為一件事情全心全意,那是一種肯定,我想,應該也算是一種成長吧。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