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我的鎮西堡極地超級馬拉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6/03/12 1,409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人生初超馬,就是台灣史上第一場極地超馬!

自從2013年意外地開始跑步以來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多算一算,全馬也跑過六場了,但一直都還沒有機會挑戰超馬。每次看別人在比50km、100km、12hr、24hr超馬,都有著相同的疑惑:跑一場超馬到底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大學和研究所,加起來在新竹度過了六年的時光。司馬庫斯、鎮西堡都曾是我和同學騎著摩托車親自踏過的路程。回憶起來,光是騎車上去就會騎到屁股發麻,下車休息還會軟腳,總共得花上四五個小時才能騎到的這兩個地方,都是遠的超乎想像阿!也因此在知道鎮西堡超級馬拉松之後,它就一直被放在我的夢想清單之中,非得挑戰看看自己的能耐。除了挑戰超過42.195km的距離之外,我也想知道用跑的跟用騎的,究竟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呢?


既然不知道,那就挑戰看看吧!


無奈的是賽前一周,不管是網路還是電視媒體都開始報導了超級無敵強烈寒流報到的消息。本來已經是超馬了,再加上超級寒流,不管是誰聽到一定都是:「xxxxxxx死定了阿阿阿阿阿!」



說好的晴空萬里呢?我可是看上過往這樣的天氣才報名的耶!


偏偏本人從小就極度怕冷。被烤成肉乾沒關係,但一想到要被冰成冰棒就讓我想哭得要命。賽前一週不斷地收集各種資訊告訴我低溫狀況下該怎麼跑,甚至開始考慮去買個登山專用的那種抗零下5度的保暖衣來穿!但幸好沒有過度衝動,又噴了一堆小朋友出去......評估了現有的裝備應該還是足夠抵抗這次的極地低溫,事後證明這樣跑也完全沒有問題!以下就來分享一下當天的裝備:



頭部、頸部

  1. 頭部運動巾:這次比賽備了兩條運動巾,一條拿來套著頭部和耳朵,重點是維持頭部的溫暖,以及保護耳朵不會因為低溫而凍傷。
  2. Nike運動帽:頭部的第二層防護,可擋雨擋雪擋太陽(雖然這場應無太陽可擋)。我還特地選了2014年Wings for life world run送的帽子,這頂帽子號稱有3M Scotchlite的專利,不但可以有效反射光線讓夜間跑步時更為安全,在防水性能上也是比一般運動帽好的,拿來跑這場賽事應該相當恰當。
  3. 頸部運動巾:第二條運動巾我拿來包覆頸部,一開始起跑身體還沒熱起來時,也可往上拉當作口罩使用,等熱開之後就可以拉下來了,還可以用來擦臉部的汗!

因跑步時全身的散熱大約有50%集中在頭部和頸部,所以頭頸部保持溫暖真的是相當重要喔!實驗證明這樣子的戴法全程都沒有感到不適,只是有兩點比較不方便:一是頭巾和帽子一起戴其實有點擠,可能是我頭巾沒有綁得很好,這頂帽子的伸縮帶又比較小,所以戴起來比較緊一點,下次調整頭巾的綁法應該會有效改善;二是圍在脖子的運動毛巾到最後整個都是濕的,擦汗和保溫的效果變得很低,反而會增加失溫的風險,若是更長距離的比賽,應該要考慮攜帶替換用的運動巾。


上半身

  1. Under armour * 2:為了抵抗這次的極度低溫,我把我衣櫃內的兩件under armour coldgear全部都拿出來啦!由於coldgear就是設計在低溫環境下跑步用的,能兼顧保溫和排汗用途,使得全程賽事都能保持相當程度的舒適性。穿兩件實在是因為我真的很難忍受低溫,雖然看起來是有熱到中暑的風險,不過跑完全程其實也還好,一停下來還是會冷到發抖!
  2. Nike pro combat:這件是當作中層的排汗衣物;其實內有兩件UA的coldgear,理論上是用不太到這件了,但怕冷的我還是穿上了。
  3. Asics 連帽防風慢跑外套:這件是在最外面擋風擋雨用的,萬一雨衣脫掉之後,就是依靠他來抵擋這種極端惡劣的天候了!
  4. 輕便雨衣:因起跑前不斷地下雨,為了不讓身體在未起跑前就淋濕,因此穿上輕便雨衣當作最後一條防線。不過以上想法在起跑之後完全被打破。因為這場賽事從頭到尾不是下雨、就是下雪,氣溫皆在0度以下。這天的比賽,目測約有70%的參賽者全程皆穿著雨衣,想必是因為真的太冷了,需要雨衣來作為保溫的防線。


下半身


  1. Asics壓縮褲:2013年在敦化南路入手的Asics壓縮褲,過了兩年還是一樣實穿。這次肩負著保護雙腿的任務。
  2. Nike慢跑短褲:BJ4,就是普通短褲XD
  3. Asics虎走4:這是賽前我最煩惱的部分。究竟是應該要以長程比賽的舒適度為主,還是應該以輕量化鞋款為主去應付不斷的上下坡地形?後來想了老半天,考慮到當天的天候是風雪交加、濕冷地滑的,若選擇保護性較高但較重的鞋子,必然會因為吸水而越來越不舒服,因此就挑選了Asics tartherzeal 4作為這次的戰靴!


其他


  1. Garmin Forerunner 225
  2. Asics慢跑手套:這款是我全身上下最薄弱的裝備,到了海拔較高的地方對我來說已經喪失了防護能力......也許在這種較為嚴峻的賽事時值得買更好的。


原來這就是包肉粽的感覺......。(圖片來源:尋寶網)

路跑當天

比賽的前一天下午就到了尖石鄉的住處備戰。當天大雨又低溫的天氣從台北一路延伸到新竹山區來,真的是讓人非常緊張啊......。這一天也不敢多做活動,吃完晚餐就早早上床睡覺。但半夜時不時傳來的雨滴聲,仍然讓我十分緊張,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從未參加過超馬,又碰到這種極度惡劣的天候......我,真的能跑完嗎?


三點半鬧鐘響起,起床吃早餐換裝完之後就往起跑點移動。到了公所前下車慢慢走向起跑點的過程,就已經聽到其他跑友的交談表示起跑時間延後一小時了,而且路線也因為山區積雪過深,100km組改為12.5km來回三趟,80km/54km改為來回兩趟!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個念頭是:到底氣候和路況有多惡劣啊:第二個念頭是:怎麼54km組沒有改為來回一趟就好XD


起跑延後一小時,讓在場的跑者實在有點受不了。由於我提早一小時到達,那代表我還要在寒風苦雨中再等兩小時才能起跑,真的很崩潰啊!藉由和其他跑者交流以及不斷伸展四肢,才慢慢的熬過這快要兩小時的空檔。我想主辦單位也是相當不放心,在這段空檔,主持人一面興高采烈地高喊這是台灣第一屆極地超馬,一方面又要大家慢慢跑、不能跑千萬不要逞強,不管是哪一組,跑2趟就可以有完賽證明和獎牌了。畢竟台灣很少有這種極度低溫下的賽事經驗,創造歷史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在這樣的天候下完賽,就考驗大家的臨場反應和危機處理能力了......。



六點半一到,雨勢很配合地漸漸變小,50km組的跑者也總算起跑了!雖然天氣相當寒冷,但所有跑者幾乎都是興奮地大叫跑出去,比去夜店開趴還嗨呀。出了公所之後經過一小段馬路,在過了一座橋後就開始往山區跑。起跑前一公里時的雨勢不大,對於曾在2013年台北馬拉松的滂沱大雨中完成全馬的我來說已不算什麼威脅。在一公里之後,雨漸漸地變得更小、更細,然後在某個轉彎點之後瞬間就變成雪花了!「下雪了耶!」越來越多的跑友發現下雨變成下雪,於是大家更加亢奮了!順著河谷蜿蜒而上的賽道,平常的青山綠水都變成了雲霧繚繞的冷山。雲順著山坡覆蓋著山頂像是戴了白紗帽一樣難以看清真面貌。有著些微積雪的樹頭和多層次的墨綠、翠綠和淡綠交互重疊相映,浮動的雲霧宛如流經山頭的細水,那畫面真的是美翻了!




第一趟上山這麼快就看到雪,興奮到連路都不跑了,邊跑邊停下來,捕捉所有能見到的美景。大家也都顧不得成績了,反正就是先玩再說!看到美景就拍照,看到雪就拿起來捧拍照,看到積雪就躺下去拍照!這一場比賽若在年終回顧時,應該也可以列入年度最歡樂超馬吧!






宛若北方國度的風景

雖然一路上不斷地走走停停和拍照,但基於來跑超馬還是要盡量跑起來的心態,前兩個補給站該跑的時候都還維持著正常的速度。平常在貓空練習山路的成果終於可以在這場展現出來,因為前10km根據賽前的估計,大約都還是坡度5%的緩坡,只要維持GCM往前壓,步頻加快步距縮小的原則,要維持一定的速度還不是一件難事。


但過了第二個補給站(10km)之後,坡度稍微變陡了,而這時海拔已經上升到了700~800m左右,根據每上升1000m下降6度的原則,這時氣溫差不多到了-2度了(因為起跑後已下雪,氣溫應在0度左右)坡度+溫度的雙重刺激,開始感到有點棘手。首先是手部的保暖做得不夠,越往上跑越覺得寒風刺骨、手掌開始被凍到快要掉下來了!再來是因為海拔越高路面積雪越多,路在經過踩踏之後又凝固成厚實的冰,所以越往上跑就越滑、越跑不動。所以在第三個補給站(12.5km)之前,速度有減緩的趨勢,甚至於需要用走的來保留體力跑第二趟。


雖然說越來越難跑,但還是硬要照個兩張相,給大家看看雪有多大、積雪有多深,還有路面有多難跑!


不同於接近起跑點的景象,到這裡已經整片山和土地都蓋滿雪了

路面結冰,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前進

最後上到第三補給站時是個大上坡,祭出最後的狂奔之後,總算完成了第一次的上坡了!到這裡的時間差不多花了1小時40分鐘,也就是上午7點10分左右。也因為天氣太過寒冷,每個補給站都停滿了滿滿的人潮。平常賽事慣用的補給策略在這場比賽可以說是全面失效。看到補給站內有熱熱的貢丸湯、米苔目,還有各種番茄、香蕉,真的很難讓人不好好停下來吃好、吃飽再上路。在寒冷的天氣裡有熱湯可以喝,真的會讓人好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耶!


不過這場比賽的志工真的相當辛苦,不但比賽時間漫長,天氣又極度惡劣,真的覺得他們不比跑者輕鬆......。


擠滿人潮的第三補給站,也是修改後的賽道最高點(1000m)

熱湯實在是撫慰人心啊啊啊!

在第三補給站補充完體力,就可以順順地下山了。下山時的腳步不自覺地加快,因為知道是整趟下坡,所以稍微放開腳步大力奔跑下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最高點這裡實在太冷,跑步時手都要掉下來了。若是不跑地再快一點,我想失溫的風險可能更高。越往下跑,手部凍僵的現象就慢慢緩解了,也會感覺到越跑越順暢,就一路馬不停蹄地回到了原點,下坡只花了1小時20分鐘,第一趟完成時間剛好3個小時,此時是上午9點半左右。


但賽道改成折返跑的方式真的是覺得有點無奈,雖然知道主辦單位為了大眾安全才採取這樣的做法,但跑完第一趟回到起跑點,真的會有一股不想再跑的感覺XD。但在起跑點再次補充完體力,評估完自身的狀況,還是決定上第二趟,完成50km的賽事!


跑完一趟對於賽道已經熟悉了,所以第二趟上坡打算不保留體力,能衝就衝。但跑沒幾步之後忽然覺得右小腿怪怪的,好像有一塊東西卡在那裡。以前參加過這麼多的比賽,從未在比賽中抽筋,是我對自己狀況掌握最自豪的一件事情。但這次的感覺前所未見,肌肉不太聽話,但又沒有立即會抽筋的危機感,怎麼跑都跑不順。停下來稍微拉個筋,似乎成效也不彰,所以也只能在維持不惡化的狀況下盡量跑囉。反正也不會不能跑,腳還是都抬得起來,只要不繼續惡化就好。


雖然說第二趟的上坡想要盡量衝,也把雨衣先脫掉好提升速度。但跑了25km之後要能衝刺還真的蠻困難的,在第二補給站之前的某些上坡路段就已經要用走的了,此時雪也越下越大,視線越來越不好,也只能盡量用快走來恢復體力,稍微平一點的路段就起身用跑的。


話說脫掉雨衣還有第二個用意。跑第一趟時還是有看到熱血攝影師躲在賽道的角落幫大家拍照,因為我的雨衣不透明,看不到號碼布,想說跑第二趟身體比較溫暖之後,脫掉雨衣跑才看得到。沒想到第二趟上來時已經完全看不到攝影師了?!這也難怪,經過三四個小時的摧殘,要攝影師繼續撐下去真的太為難他們了......。


特別喜歡這張山區小道路和雪景的組合

終於到達第二補給站,在這裡也大吃大喝了一頓(實際上每個補給站都是大吃大喝啦)。因為接下來就是最陡坡了,得要好好補充一下。


在第二補給站附近停下來拍照

最後的一段、最艱辛的一段路,此時從蜿蜒而上的道路往下看,整個河谷已經被深厚的積雪覆蓋了,彷彿置身於日本的某個偏遠的山間部落一樣,我真的在台灣嗎?





在這段最為艱辛的道路上,真實地嚐到了苦頭。稍微陡一點的上坡再怎麼跑都跑不起來,忍受著低溫和寒風邊跑邊走,這一段真的好苦啊......。最艱辛的時刻,往往會想起當初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場比賽的目的。參加超馬不就是為了要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嗎?不斷地鼓勵自己現在只是雪大了點、氣溫低了點,只要再跑一下下就幾乎要完賽了。憑藉著意志力,慢慢地往第三補給站邁進......


終於,在不斷地努力之下上來第二次的頂點了!這次的上坡足足花了2小時,雖然不至於氣喘如牛、體力耗盡,但也真的是蠻累的。這裡的志工還是持續幫大家補給,其中一位志工一直用半開玩笑的語氣叫大家不要再跑啦!更上面的志工全部都被困住了下不來,我們也想回家啊!雖然是半開玩笑的,但我想也的確如此,如此惡劣的天候,大家都辛苦了,就不要再造成他們的積勞了,還是吃完趕快下山領獎牌吧!


絕對辛苦、絕對用心的補給站志工們

第二趟的下坡跟第一趟狀況差不多,雖然增加了右小腿的風險,但就只剩一趟了,就毫無保留地衝吧!跟著沿途唯美的景色一一道別,若明年還要參加,是否還看得到這樣的景色呢?


終於在距離終點只剩500m的地方,過了橋之後我開始做最後衝刺,就要完成超馬了,我的腳好像又不痛了一樣,大步大步地迎向終點。最後終於在歷經6個半小時之後完成了50km的比賽!



而這場人生初超馬該有的心境都有了:緊張、興奮、掙扎、疲憊、疑惑還有平和。然後無邊無盡的雪景也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啊!不但跑了一公里就開始下雪,越往上爬看到的雪景也越誇張越廣袤。第一次在台灣看到大雪,也第一次在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極地超馬完賽,扎扎實實地跑了50公里。

我會記住有這麼一天,我和一堆瘋子在雪地裡狂奔六個多小時,還有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吧。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此次比賽的Garmin connect記錄如下:

原文出處:http://suwillhuang.blogspot.tw/2016/02/2016.html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