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好影片】讓我們一起進終點:與視障跑者命運相繫的「陪跑員」

發表於 2018/05/10 10,73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讓我們一起進終點:與視障跑者命運相繫的「陪跑員」(影片來源:The News Len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條 40 公分的繩子可以發揮多少力量?在全民路跑的時代,你知道還有一個角色叫「陪跑員」嗎?他們是視障跑者不可或缺的夥伴,什麼是陪跑員?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為盲友而跑?


電影《擺渡人》說:「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是 122 公分」,而在全民路跑的時代,你知道有一種跑步方式必須兩個人才能跑,甚至雙方的距離不到 50 公分嗎?他們是視障跑者與陪跑員,兩人的手用一條 35-45 公分的「陪跑繩」牽繫,可別小看這短短的繩子,它可是具備導引、感受、保護等功能,讓視障跑者能安心跑向終點。視障跑者跟陪跑員,到底有什麼樣的默契,又如何在賽場上共同前行呢?


視障者與陪跑員:密不可分的跑步夥伴

有著精實體格的視障跑者鄧永宏,從中學開始視網膜病變退化,只能看到緊貼眼前的事物,至今已 25 年,但體力可不輸人。他笑言自己學生階段就常入選體育賽事,本身也熱愛運動,只是這兩年從健身房轉向操場罷了!但跑步可不同於固定器材的重量訓練,「沒有人帶的話真的很沒安全感,因為看不清楚前方,會害怕撞到物體或跌倒。」永宏認為陪跑員的幫助很大,而彼此的默契也是從每次居家陪跑開始培養,他說:「當你跟他的手是一起擺動、腳步也是相似的步頻,那個感覺是很和諧的。」

多數視障者對視覺以外的感官非常敏銳,與其說陪跑員是服務視障者,不如說兩人是相輔相成的跑步夥伴。已擔任陪跑員三年多的陳宥蓁,也跟永宏完成許多場路跑賽事,她回憶有一次兩人挑戰埔里全馬時,她在下坡時不小心腳底受傷,永宏自然也察覺到,即使當下他有詢問宥蓁要不要用走的,宥蓁仍堅持全程跑完,到終點後永宏立刻幫她做腳部按摩,宥蓁笑著說:「如果是自己比賽反而不會那麼堅持,這場賽事如果沒有他陪著我,我可能跑不完!」除此之外,宥蓁認為陪跑員需要很強的專注力,像是前方有障礙物要提醒、觀察視障跑者與其他跑者的距離等等,一切以安全作為最高準則,更好的狀況則是視障者跟陪跑員在「步頻、擺手跟速度」都能達到一致,這些都是在上路前要彼此溝通過的秘訣,就可以互相跑得輕鬆又長久。


由視障路跑協會主辦的「十十刻刻 為 eye 而跑」賽事,有許多視障者與陪跑員熱情參加(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比起自己完賽,帶視障跑者過終點更感動

在陪跑員的身份之外,宥蓁同時是個超級跑者,曾挑戰過超馬(全馬 42 km 以上的賽事),也經常登上頒獎台。她回憶有一陣子瘋狂參加賽事,為了追求速度而在練習時受傷,休息一段時間後,因緣際會轉向陪跑的方式慢慢復健,正式開始陪跑員的生涯。至今已陪跑過15場賽事,也在視障路跑協會擔任志工幹部。

談起陪跑帶給她的轉變,宥蓁坦言自己現在比較知足與感恩,在工作上也改變很多想法,能持同理心去看待不同的人事物。她反觀以前跑步比賽拚速度,即使得獎卻感到空虛,但現在跟視障跑者一起進終點,感動是很不一樣的。雖然乍看是幫視障跑者服務,但獲益最大的反而是自己,因為比起一般人,視障跑者要出門運動甚至挑戰自己,需要更強大的心智與毅力,而他們對周遭的細膩觀察與人生價值觀,甚至比明眼人看得更透徹。宥蓁說:「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很多正能量!跑團也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因為這裡是從善出發吧!」


宥蓁(右)與永宏(左)共同參加 2017 年的馬祖馬拉松,齊心協力完成 42 km 全馬(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陪跑員的養成

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是全台推廣視障路跑最大的組織,成立至今已邁向 20 年,人力多半以志工為主,任務包含陪跑員培訓、協助視障者練跑參賽,以及視障路跑的教育推廣。目前該會有一百多位視障跑友,也培育出超過五百位的陪跑員。只要有心、平時有練跑就可以報名培訓,流程如下:

  1. 居家陪跑:非賽事時間,在協會於全台各地的跑團中(以台北為例,如信義、景美、臺大等),陪伴視障跑者練跑,須至少服務 20 小時。
  2. 參加培訓營:經跑團團長推薦後,每年接受若干次培訓,主要提供陪跑技巧與上路要領的教學
  3. 通過測跑:由資深陪跑員扮演盲友,測試新進陪跑員如何帶跑
  4. 實際帶跑:帶視障跑者跑過五場協會認可的路跑賽

3、4項只要擇一完成,就能成為視障路跑協會認證的陪跑員。


本文由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授權刊出
原文出處:讓我們一起進終點:與視障跑者命運相繫的「陪跑員」


長跑運動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