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好影片】從不運動到完成 42 km 全馬,女生如何跑起來?

發表於 2018/05/07 26,857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從不運動到完成 42 km 全馬,女生如何跑起來?(影片來源:The News Len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全台最悠久、動輒萬人報名的路跑賽事「台北馬拉松」前,關鍵評論網統計出近五年來報名台北馬拉松「全馬」項目的男女跑者人數變化,即使男跑者始終遙遙領先,女跑者卻整整成長將近一倍!究竟女生為什麼開始跑步?是什麼動力讓她們從不運動的生活,忍牙跑過長達 42 公里的全馬?


隨著冷颼颼的冬季來臨,當你我假日清晨裹在棉被裡取暖時,有一群人正在操場、馬路甚至每週全台至少十場的馬拉松賽道上奔馳。你有注意到跑者裡越來越多女生了嗎?在全台最悠久、動輒萬人報名的路跑賽事「台北馬拉松」前,關鍵評論網統計出近五年來報名台北馬拉松「全馬」項目的男女跑者人數變化,即使男跑者始終維持在高檔,女跑者卻整整成長將近一倍!究竟女生為什麼開始跑步?是什麼動力讓她們從不運動的生活,忍牙跑過長達 42 公里的全馬?


你知道在 50 年前,女人不准跑馬拉松嗎?

1897 年創立、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路跑賽事:波士頓馬拉松,在 50 年以前卻都只有男人參賽,直到 1967 年,一位年僅 20 歲、熱愛跑步的女大學生凱薩琳・斯威策(Kathrine V.Switzer)正式報名了這場賽事,即使當時社會上普遍認為女性不可能跑馬拉松,甚至有「跑步的女性腳會變大、長出鬍子、胸部縮水、子宮有可能掉出來」等迷思,然而凱薩琳依然無畏謠言,當她與一群男人跑在一起時,更引起眾人的目光,甚至遭賽事官員試圖將她趕出賽道,但她的男友與教練一起幫忙推開官員,讓她繼續完成比賽,當時的畫面登上了紐約時報。後來,業餘體育聯合會禁止女性參與男性選手的所有比賽,但凱薩琳與其他女選手持續爭取女性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權利,波士頓馬拉松賽終於在 1972 年正式開放女性報名,而當年把凱薩琳趕出比賽的喬克・森普爾也是其中的推手之一。直到今年(2017),高齡 70 歲的凱薩琳再度挑戰波士頓馬拉松,50 年以前她首次參賽的號碼牌「261」,不只象徵女性爭取參加運動賽事的平等權利,組委會更宣布將這一號碼永久保留,不再使用,以示對凱薩琳的紀念。


First Woman to Enter the Boston Marathon(影片來源:YouTube)


常年舉辦大型馬拉松賽事的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認為,台灣近十年來路跑人口成長許多,女跑者人數更是攀升好幾倍,這跟國人逐漸重視健康、運動有關!台灣去年(2016)至少舉行 703 場路跑賽事,平均每週就有十場賽事以上,即使近幾年有熱潮消退的現象,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跑步社團、課程與比賽出現,足見台灣社會已逐漸養成跑步的風氣。對此關鍵評論網整理出台北馬拉松 2012 年到 2016 年男女跑者在全馬組的報名人數變化與年齡層分佈,以及自 2011 年開始舉辦的台北女子馬拉松人數變化,並試著提出觀察與結論。

以「全馬」項目來說,男跑者始終大幅超越女跑者,但 5 年間男性人數的成長幅度僅只 1%,而女性則近乎翻倍,可見女跑者除了人數變多之外,越來越多人嘗試做長距離的挑戰(2012 年女跑者報名全馬 532 人,但半馬有 2,736 人)。而台北馬自 2016 年開始取消短程(非全/半馬)的項目,也可能代表跑者從玩樂、休閒的短距離取向,逐步往全面、專業的長距離挑戰為主。


2012-2016 台北拉松全馬報名人數變化圖(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從年齡上來看,在「全馬」項目裡,男女跑者的大多數落在 30-49 歲的區間,反而不是一般人認為「體力高峰的」20-29 歲。本身是運動選手、同時也擔任田徑教練的陳孟欣表示,其實馬拉松跟重視「爆發性」的短跑競賽不同,不一定「年輕就是本錢」,反而長期規律的訓練、穩定的身心靈狀態與經濟條件(編按:目前報名一場全馬賽事約 1,000-1,500 元不等)也是基礎。從這些指標來看,或許有一定年紀與社會閱歷的人,更常去跑全馬。


2012-2016 台北馬拉松全馬參賽者的年齡人數分佈(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翻開台北女子馬拉松報名記錄,報名人數與人數上限都逐年上升。這裡只統計每年「長距離」人數(編按:每年女子馬只有兩個長短距離組別,2011 年開始分為 5 km 跟 9 km,2014 年以後則是 10 km 與 21 km),而「短距離」人數則每年都沒有達到上限,可知女跑者不只報名人數逐年成長,挑戰長程路跑的風氣也日漸興盛。


2012-2016 女子馬拉松參賽者的年齡人數分佈(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女生跑步,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關鍵評論網在此專題的田野調查中,訪問了超過十位女性跑者,並嘗試歸納了女生接觸跑步的原因、堅持跑下去的動力,以及男女跑者不同的地方。


  • 什麼開始跑步?

同數據顯示,五年前女跑者還寥寥無幾,開始跑步自然也跟近年的全民路跑風潮有關。2011 年女子限定「Free Yourself 」路跑賽事,開啟了女子馬拉松的濫觴,主辦單位 Nike 甚至在 2014 年舉辦了第一場女子半程馬拉松,讓台北成為繼舊金山及名古屋後,大中華地區首次有半馬距離賽事的城市,也讓許多女生從一開始的慢慢走,到全程跑完馬拉松。但對過去不喜歡也沒規律運動的女生來說,要怎麼開始的?不少是工作忙碌而去跑步紓壓,也有人是為了身體健康或雕塑體型,但更多是被朋友「推坑」。「我朋友說現在的路跑很有趣,就幫我報名比賽,反正跑不動就用走的也行!」一位女跑者笑著說,一開始固然辛苦,但跟朋友這樣跑著跑著,發現其實沒有想像那麼難!而台灣多元趣味的路跑賽事,也讓她們從不運動的女孩,慢慢變成賽道上的跑者。


  • 馬拉松這麼累,是怎麼堅持跑下去的?

上段提及許多女生是被朋友推坑,而讓她們持續跑步的原因,則多半是從比賽中獲得成就感為主。從台北女子馬拉松歷年主題標語:「一起 AMAZING」、「BETTER FOR IT」,也能看出其主打「社群」、「自信」、「心靈」等訴求,而近年結合城市行銷的馬拉松風潮,也讓一直都是旅行主力消費族群的女性,普遍把「跑馬順便去玩」當作跑步動力,甚至開始嘗試海外馬拉松。許多運動品牌也看上女性在運動市場的潛力,紛紛推出「專屬女性」的商品與課程,「我可以穿著繽紛的運動服去跑步,還能認識很多相同興趣的朋友。」對女生來說,由內到外都是相輔相成的跑步動力。


  • 男女跑者各有何特質?

透過這次小調查,我們也發現男女跑者似乎有許多相異的特質。當然,樣本數量少不足以代表整體,僅供參考。

項目
男跑者
女跑者
訓練方式
照表操課,通常會配備專業數據儀器(例如跑錶或手機 App),做科學化的分析
重視跑步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跑到一定的時間或距離即可
目標
得獎、破 PB(個人最佳紀錄)
塑身、超越自我、快樂
其他
多半獨自跑、會搭配重量訓練或進修跑步知識
喜歡跟朋友一起跑、重視服裝穿搭、常以跑步照片記錄生活(多使用社群媒體如 FB、IG)


「跑步對我來說就像戀愛,要開心才能長久!」一位女跑者的路跑學

剛從日本跑完大阪馬拉松的章友萱(以下簡稱小萱),開心地與我分享她破四(跑完全馬不到四小時)的成績,但其實她以前幾乎沒有運動習慣,即使早在 2005 年就參加過台北馬拉松,但當時是以朝聖的心態去「走」完。一直到四年前被朋友揪去跑步,才開始真正參加路跑賽事,至今(2017 年 12 月)已完成 29 場全馬,下班也會抽時間跟跑團去團練,「我覺得跑步是一個可以獨樂又能同樂的運動,希望可以一直跑下去!」小萱自信的說著。


2017 年貓空路跑賽事結束後,小萱參加的「山貓路跑團」於政大運動場上合影(圖片來源:The News Lens)


然而她的跑步生涯也非一帆風順,2016 年因為練習間歇(一種跑步訓練方式)而拉傷大腿,被迫整整休息了半年。小萱認為這是因為成年後才開始運動,但過去有許多身體舊習還無法適應,就容易受傷,因此她建議要「無痛」跑完全馬,絕對需要一定的肌力與練習!問起如何鼓勵女生去跑步,小萱笑說現在跑步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認為常常跑很重要,「當你持續從跑步獲得樂趣與成就感,就會想一直跑下去,這不就跟戀愛很像嗎?」


本文由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授權刊出
原文出處:從不運動到完成42K全馬,女生如何跑起來?


長跑運動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