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訓練】跑步:量比較重要,還是頻率比較重要?

發表於 2018/04/24 20,63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圖片來源:123RF、運動筆記)


Running Science

跑步:量比較重要,還是頻率比較重要?

訓練量(一個禮拜跑幾公里)跟頻率(一個禮拜跑幾次)是跑者在安排課表時最常問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在追尋提升量跟頻率,但又希望不要到會受傷的程度。

訓練量跟頻率的通常是以沒有什麼科學支持的方式決定出來的,即使這個主題可以透過科學研究給出很多建議。


先說結論:

  • 如果是訓練量跟訓練頻率來比較,跟頻率比較沒有關係,跟比較有關係
  • 但是!!對一般跑者來說,通常一個禮拜超過 64 公里左右,對體能的好處幾乎就是零了。
  • 對於訓練有素的跑者來說,一個禮拜 81 到 121 公里左右是上限了。量再多,「找不到」任何好處。
    對體能最有幫助的,是訓練「強度」!(下一章的討論重點)


S.Y.J. Grant and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in Scotland:分析 88 個跑者,發現全馬的完成時間跟訓練里程關聯極其微小。這個研究發現全馬完賽時間跟 10-16 公里的訓練速度是最佳的預測指標。

不過!!不管是像上面這個研究最後的結論是訓練強度比量重要,或是其他研究結果顯示訓練量跟完賽時間有關聯的研究,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批評:很有可能是比較優秀/資深的跑者,本來就就傾向採用較大的訓練量的訓練方式,還有他們的運動表現本來就比較好,跟訓練量沒有直接關聯。

有經驗的跑者跟第一次跑馬拉松的跑者,對於「增加里程」的反應也不同:

有些實驗條件控制得比較好的研究,顯示訓練量會有幫助完賽時間:其中一個研究顯示資深跑者增加訓練量的時候,完賽時間進步了。

但另一個研究發現:第一次跑馬拉松的跑者,里程跟完賽時間沒有關係,而且不只如此,最大攝氧量,跑步經濟性,乳酸閾值,身體組成,十八週的訓練以後,兩組跑者「沒有」差別。

對很多跑者而言,一個禮拜跑超過 64 公里之後,對身體的好處幾乎就看不太到了。

就最大攝氧量而言,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每週在超過 81-121 公里以後,「不再」會有任何幫助。就運動表現而言,「從來沒有」研究指出一個禮拜超過 91 公里會讓你的運動表現或是跟運動表現相關的生理參數有進步。

但是很多菁英跑者的里程數常會不斷推進,超過這個里程數。作者認為應該去規劃的其實是課表的強度以及針對跑者的肌力訓練。



本文由 Mona's Running Lab 授權刊出
原文出處:Running Science chap19 跑步:量比較重要,還是頻率比較重要?



※ 運動傷痛與防護知識的貼心叮嚀
本文由作者熱心分享,運動筆記僅為資訊分享之平台,請網友依自身狀況謹慎參考內容,運動筆記不負相關醫療或傷害責任,若在練習或飲食過程中身體不適,請盡速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切莫因等待或延誤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跑步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