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6 成國人沒規律運動 最不愛運動縣市是...

發表於 2018/01/02 14,03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18-01-02 00:27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台灣有約有六至七成民眾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原因以「沒時間」最多。其中新竹縣規律運動的民眾不到三成,是全台最不愛運動的縣市;六都之中最愛運動的是台北市,近三成六民眾有規律運動的習慣。

專家呼籲,民眾可以運用零碎時間活動身體,將運動時間拆開「分期付款」,同樣能達運動效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造成死亡的因素,有百分之六與運動不足相關,僅次於慢性病高血壓、吸菸與高血糖,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的第四大危險因子。另有研究指出,二成以上的乳癌、大腸癌、糖尿病與三成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因活動不足造成。

國健署引用教育部體育署數據,發布二○一六年全台各縣市規律運動調查指出,六至七成民眾未維持每周三次、單次卅分鐘的「規律運動」習慣。各縣市之中,台北市、嘉義市、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及連江縣,規律運動的人口超過三成五;而新竹縣比率僅二成九最低;其餘縣市介於三成至三成五之間。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調查發現民眾不運動的原因,四成三是沒有時間、懶得運動占二成一、工作後疲憊無法運動占二成。而學童少運動最常見的原因,則是時間不足、場地不便及缺少運動同伴。整體十八歲以上國人過重及肥胖率,從二○○八年百分之卅七,上升至二○一五年百分之四十。

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表示,無論學童或成人都因時間少、難以抽空運動,建議不妨將運動時間拆開「分期付款」,例如一日運動卅分鐘,可拆解成早晚或分開兩天進行;也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像上、下班提前一站下出車步行返家、或將車停在較遠的位置、爬樓梯取代搭電梯等,累積零碎時間同樣能達運動效益。


累積零碎時間養成運動習慣,也能逐漸顯現效益(圖片來源:123RF)


林瀛洲說,累積零碎時間養成運動習慣,也能逐漸顯現效益,例如體重減輕、精神變好,也能透過運動讓腦部分泌使心情愉悅的腦內啡,進而使運動逐漸「成癮」,也能改善工作疲憊、排解疲勞。

國健署建議,成人每周至少從事一百五十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兒童及青少年每日至少六十分鐘。林莉茹表示,就算僅是簡單的走路,每卅分鐘消耗熱量也等同中等強度運動的活動量。




資料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運動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