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心得】讓跑步去延伸人生 別在意別人怎麼想 #管他就跑我的

發表於 2017/12/06 9,70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不要在意旁人的眼光,可以跑得更長、更遠,也正是「管他就跑我的」的精神吧!(圖片來源:Fish)


回想我的跑步史,實在是沒什麼感人心脾的故事或是胸有大志的動機,而是回歸最原始的目的——減肥、維持身材。大概是從退伍開始,為了保持因當兵而趨於正常的體重,開始慢慢養成跑步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在經歷了三次的職業跑道轉換、從台北搬回台南,都沒有被影響中斷,一直維持到現在。

說起來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就是回歸最單純的感動與動機,追求成績的大躍進,或是想以跑步一戰成名,有時反而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或是壓力而迷失或是中止運動,不要在意旁人的眼光或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管他就跑我的」就對了。


運動,反而是讓頭腦休息的最好時機(圖片來源:Fish)


回想我 7 年多的跑步過程,身邊周遭的跑友也輪換的很快,看過太多突然消失的經驗,伴隨各種理由藉口都有,但不少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失去自我。現代人常因刻板印象而被框架住自己,之前從事服飾設計時,在許多人眼中,服飾設計師都是夜貓子或是不愛運動的咖,然而跑步反而是我讓頭腦休息,或是尋找更多的靈感的時候,不在乎別人的指點或是眼光,就是跑我的!


 「不讓人生只有跑步,而是讓跑步去延伸人生」 

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意義,剛開始都屬於生理層面,像以減肥為目標,持之以恆順便鍛鍊心志,經過長時間的反履跑之後,開始追求更好的速度,放眼更快的成績,也因此去學習、收集更多不同的訓練方式,並替自己規劃有規律、有週期的課表。


「不讓人生只有跑步,而是讓跑步去延伸人生」(圖片來源:Fish)


但隨著跑齡的增加,賽事一場接著一場後,並不是說所謂厭惡或是倦怠,反而是心態上有了變化,不再追求帳面上的數據,而是成為生活上的一個環節:藉由慢跑過程中,來當作是一天的轉換與重新開機,並藉由完成預定的目標來提升自我的信心與堅定心智,不讓人生只有跑步,而是讓跑步去延伸人生。


 南投馬 不在預期內的成績 

今年因個人生涯的規劃而打算不參與路跑活動,但因為這回成為 AR-adidas runner 的契機,正好有 BOOST 裝備測試的機會,還是挑了 2017 南投馬拉松 21K 的賽事來體驗感受一下 Boston BOOST 的實戰能力。


賽前裝備整備,衣、褲、鞋再加上一張號碼布,就能上場了(圖片來源:Fish)


出發前就擬定以平常心來練跑,沒打算追求成績,畢竟今年身體一直當機和人生規劃沒辦法維持之前的練跑量,單純以完賽為目的就好。


有點硬的南投馬,賽前沒有設定特別的完賽目標,倒是賽中跑起來感覺還不錯(圖片來源:Fish)


南投馬拉松算是我參與的第 4 次了,除了去年是在埔里之外,前二屆也都在中興新村舉行,算是很熟悉,當然也因為主辦單位路跑活動經驗豐富,結合在地觀光產業又不失基本的賽事規劃,是一場典型的地方型賽事,就是跑的很開心,完賽又可以吃的很開心的意思啦!


第 4 屆南投馬拉松半馬順利完賽!(圖片來源:Fish)


當天的天氣非常涼爽,除了愈接近中午愈熱之外,跑步過程中無大逆風或是大太陽,算是可正常發揮的好溫度,雖然中興新村無火車站或是其他大眾運輸工具,但大會貼心的提供台中—南投的接駁車服務,也提高外縣市跑者的參與意願。


賽道來說,雖然高低落差最大只在 100 公尺多,但持續性的上下坡也是考驗雙腳的應變能力(圖片來源:Fish)


以高度曲線來說,賽道我自己區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K:前半段的路線算是平穩,無大幅的起伏,剛好可以熱身和調整一下配速和呼吸節奏,但記得保留體力,不要太快就 all out,因為 8K 的水站讓你吃飽飽後,才是地獄的開始

第二階段 9K-14K:這裡就是決戰的關鍵了,進入連續的上坡下坡的迴圈,雖然上坡的長度和其他場山路賽事相比,僅算是入門款,但也很容易造成肌力的疲勞而產生酸痛,此時就要注意下坡不可過於衝刺,因為接著上坡就會呼吸不順,這時配速可以試著降低,調整好上下坡的呼吸節奏,不要因速度不平均而大亂,13-14K 的大上坡就是最後的魔鬼考驗啦。

第三階段段 14-21K:這裡要留意中途路線會有一個上坡,挺折磨人的,原本預期開始下坡和平地,不少人就會在此加速衝刺,突然安插一個上坡,要留意以免爆掉,終點前也是一個緩坡,就是讓你在最後一刻一直都是痛苦扭曲的表情啦!


 

完賽後領一個便當,喝一下熱湯,聽一下大會安排的樂團表演,也是挺暇意的,我最愛跑地方性的比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淋浴間啦!馬上可以衝洗滿身的汗臭味,至少上車回程是乾淨舒服的狀態啦,(圖片來源:Fish)


裝備心得

這回南投半馬的戰靴-adidas adizero Boston 6(圖片來源:Fish)


這次的主角戰靴 adizero Boston 6,經過 1、2 個月的磨合相處,訓練感想大致如下:

1. 里程累績大概在 400 公里內,大家關注的鞋底沒有明顯的磨損現象,也沒什麼破損狀況,只有比較髒而己,畢竟是白色的主體網布啊…… 無法避免的。

2. BOOST 的好處就在於可減少肌力的負擔,維持持續性的練跑。有時練質量訓練,往往因強度拉高,隔天雙腳會有酸痛的產生,而需要多休一天;但 BOOST 可以提高續航力,讓腿部因高避震回饋、而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3. 我習慣在練質量時,換上比較腳感比較好的薄底鞋,而長距離的練跑則會換上保謢性較好的鞋子。但 Boston BOOST 的效能,讓我可隨心所欲的選擇當下課表的強度,不需額外擔心裝備是否無法配合強度練習。


里程累積 400K,鞋底並無明顯磨損現象(圖片來源:Fish)


而比賽中的實戰,則可以歸納為以下 4 點:

1. 透氣網布:比賽氣溫落在 20~25 度之間,沒算很炎熱,但上上下下的賽道也逼出不少汗出來,但襪子沒很溼,雙腳也沒過悶的現象。

2. 下坡的吸震力:BOOST 在下坡的表現很傑出,不間斷的上下坡沒造成膝蓋的不適感,像以往穿傳統式 EVA 避震材質的鞋款,過多的下坡時,後段會產生雙膝或是大腿的酸痛;又或像是有些強調柔軟的中底,一開始還不會痛,但隨著肌力無法負荷,整個陷下去的中底,很難把腿拉起前進,反而是種負擔。而完賽後的 2、3 天,雙腳也沒以往的酸痛感,只有略為沉重而己。

3. 穩定性:上下坡除了吸震要好之外,再者就是對腳掌、腳踝的包覆性要更好,才不會有下坡翻船跌倒的狀況,整場下來沒有多花心中在穩定雙腳上面,一切順騎自然、不需提心吊膽,專心在呼吸上就好。

4. 後段的加速能力:在最後 5K 的賽道,雙腳拉回抬起的俐落程度雖然沒比剛開始的完美,但至少流暢度和速度並沒有掉很多,BOOST 利用回彈給予額外的動力,讓疲備的雙腳有最後一道的推力,讓尾勁持續下去

簡單來說,BOOST 很適合在山路地形賽道,而且鞋重又落在速度的考量範圍,真的適合中距離的速度比賽或是山路賽事。


完賽成績 1:30:03,大會總排第 11 名,分組第 4 名,再沒刻意安排課程訓練的情況下,算是不錯的收穫了吧!
(圖片來源:Fish)



以上文章由 adidas 贊助刊出。



*跑步賽事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