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評測】 Mizuno Wave Rider 21 不只寬楦 更有 3 大進化

發表於 2017/12/19 41,424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DSC02751.JPG

Mizuno Wave Rider 21 SW 寬楦版,穩健紮實,頂級舒適(圖片來源:吳俊毅)


當季節進入秋冬,密集的馬拉松賽事即將來臨,該選擇哪一雙跑鞋上場呢?這是許多跑者賽前面對眾多鞋款時的共同心聲。筆者擔任運動筆記配速列車任務,面對下半年的第一場配速任務「臺灣馬拉松」,毫不猶豫地選擇 Mizuno 剛推出的 Wave Rider 21 SW 寬楦版進行這場雨中半馬,除了基於過去歷代 Mizuno Rider 系列的穿著經驗之外,更是因為經過兩週試跑體驗後,對 Rider 21 SW 寬楦版的信賴。


P_20171015_084025_BOK-1.jpg

陰雨中的臺灣馬拉松,選擇穿上 Mizuno Wave Rider 21 SW 寬楦版,完成這趟配速列車任務(圖片來源:吳俊毅)


如果要票選一雙歷久彌新的 Mizuno 長銷鞋款,Wave Rider 系列當之無愧,備受跑友們注目的 Wave Rider 21 於 9 月份推出大阪馬紀念款之後,「是否有寬楦版?」一直廣受台灣跑友詢問與期待,有鑑於亞洲人的腳掌寬度普遍較歐美人士略寬,Mizuno 深知跑者的需求,推出「Mizuno Wave Rider 21 SW」寬楦版,一起迎接秋冬馬拉松賽季的來臨。


寬楦設計,讓腳幅比較寬的跑者在穿著時,腳趾有更足夠的活動空間(圖片來源:吳俊毅)


 Rider 21 的 3 大進化 

歷經 20 載的傳承,Rider 系列不斷地與時俱進,有時是革命性的跑鞋科技躍進,有時是細膩的貼心微調,每一代 Rider 系列跑鞋,總是帶給跑者比上一代更精進的穿著體驗。


DSC02796.JPG

相較於 Rider 20 (左),Rider 21 (右)貼心地再微調細節,提供跑者更佳的跑步感受(圖片來源:吳俊毅)


此次 Rider 21 與上一代 Rider 20 相較,只進行了幾個細部微調,依據筆者過去一年穿著 Rider 20 的訓練與賽事經驗比較之下,今年 Rider 21 在下列幾點的精緻改良,在細節中帶來跑步的絕佳感受:

  • 雲波浪片:改善了腳跟到中足間波浪片的平緩度,提升落地時的重心轉移。
  • 更透氣的鞋面:長距離跑步,依舊透氣舒適。
  • 柔軟的鞋口:上下坡道跑步,沒有摩擦更順暢。

在接下來的實測體驗中,將分別分享這些細部差異的實際感受。


 透氣編織網布鞋面 

Wave Rider 21 SUPER WIDE,鞋楦部位加寬,符合腳掌普遍較寬的東方人需求,減輕腳背與前掌的束縛與壓力,前掌與腳趾間擁有足夠活動空間,降低互相擠壓磨擦的不適感,再加上鞋面特殊編織機能性網布,兼具透氣性與包覆舒適性,增加跑步過程的舒適性。


DSC02803.JPG

鞋面特殊編織機能性網布,透氣與包覆兼具(圖片來源:吳俊毅)


 柔軟鞋口不磨腳 

足踝鞋口採用舒適發泡墊,搭配具有包覆穩定功能的足跟杯,確保跑上下坡時,跑步過程中的穩定及舒適。


 

足踝鞋口採用舒適發泡墊,搭配具有包覆穩定功能的足跟杯,確保跑步過程的穩定與舒適(圖片來源:吳俊毅)


 進化中底 提供流暢跑感而不晃 

波浪避震片是 Mizuno Wave 系列跑鞋的最大特色,藉由波浪片吸收並平均分散足部落地衝擊,創造舒適流暢的跑感,Wave Rider 21 承襲上一代的 Cloudwave 雲波浪片,採用足弓部位中央凹陷型的波浪避震片,將落地的衝擊平均分散,結合 U4ic 與 U4icX 的輕量彈性中底,發揮避震與安定性能,避免跑步時的不穩定搖晃,讓跑步動態重心移轉更流暢平順。



Cloudwave 雲波浪片+ U4ic 與 U4icX 彈性中底,平均分散落地衝擊 (圖片來源:吳俊毅)

 超耐磨大底 C/P值超高的跑鞋 

Wave Rider 21 大底延續上一代的設計理念,前掌部位採用 Smooth Ride 彎曲溝槽,貼合腳型,順應跑者步伐軌跡,維持腳掌離地瞬間的流暢性,確保步伐轉換靈活;腳跟部位採用 X10 超耐磨橡膠大底,並在鞋底後跟外側磨耗最激烈的部位做加強的設計,提升耐磨性。 

根據許多跑者的經驗,上一代的 Wave Rider 其實尚未磨損太多,新一代的 Wave Ride 跑鞋便已經推出上市了,Wave Rider 系列跑鞋的耐用性,其實早已備受肯定。


5.jpg

6.jpg  7.jpg

大底腳跟區塊採用 X10 超耐磨橡膠大底,並在鞋底後跟外側處加強耐磨性(圖片來源:吳俊毅)


 Wave Rider 21 實測體驗 

在說明下述體驗之前,先簡單介紹筆者的跑步經歷,供跑友參考。跑齡數年,剛開始基於健康休閒紓壓而跑,從 10 公里到半馬,漸漸產生對跑步的興趣,4 年前進入全程馬拉松領域,迄今完成 60 場全馬,2 場 54 km 超馬。

全馬 PB 03:33:32(2017 第 10 屆金門馬拉松)
半馬 PB 01:37:36(2016 臺北渣打馬拉松)
2016 花蓮國際洄瀾灣風獅盃超級馬拉松:54 km 超馬組男子組第 5 名
2016 嘉義諸羅山議長盃全國馬拉松:機關乙組全馬第 6 名

隨著跑步經驗的增加,體驗過許多不同的跑步裝備,接觸了許多訓練知識,當然也嘗試過許多錯誤,承受過一些不當訓練與裝備帶來的的傷痛,目前加入運動筆記配速列車團隊,在數場賽事中擔任配速列車任務,期待以自己的經驗,帶領跑者順利完賽,也以自己的分析體驗,提供跑者選擇跑步裝備的參考。


DSC02177-2.jpg

Wave Rider 21 搭配 Mizuno 排汗跑衣及跑褲,一起為馬拉松賽季備戰(圖片來源:吳俊毅)


 柏油路面:路感紮實、安定流暢 

趁著秋天涼爽氣候,先跑幾趟 Free Run,在柏油路面上,CloudWave 雲波浪片與 U4ic、 U4icX 輕量彈性中底的結合下,分散釋放足弓的壓力,並不會有大底過軟的無力感,路感紮實,也可以感受到回饋彈性,避震性與安定性帶來流暢的跑感。

Rider 21 單腳重量 285 克(男鞋26.5公分),看似較一般路跑鞋有份量,但是實際穿上試跑後,卻有一種輕盈的腳感,應該是採用的中底材質及鞋身網布,讓實際穿著感受無負擔。


DSC01968.JPG

Rider 21男鞋 26.5 公分,單腳重量 285 克(圖片來源:吳俊毅)


10.jpg

Wave Rider 21 的波浪片設計與彈性中底,在柏油路面可以享受自在流暢的跑感(圖片來源:吳俊毅)


 坡道考驗:減緩衝擊、抓地力佳 

相信許多跑者跟筆者一樣,經過許多次教訓之後,深深感受到「訓練與恢復並重」的重要,要追求成績的突破、克服坡道起伏的賽道,在日常訓練中加入山坡跑步,是有效的訓練項目,但是也常常在山路訓練中造成疲勞或受傷,其中除了跑姿、技巧等技術之外,跑鞋的選擇,也是關鍵。


上坡訓練,測試 Rider 21 的 Cloudwave 波浪片帶來的避震與安定性(圖片來源:吳俊毅)


過去也曾經盲目追求速度,選擇避震緩衝性能較少的輕量跑鞋進行山路練跑,結果導致足底筋膜炎的困擾。實際穿著 Wave Rider 21 進行山路練跑體驗後,Rider 21 的避震波浪片設計與彈性中底,在山路練跑中,提供緩震效能,尤其是下坡路段,減少衝擊,又能保持節奏的流暢,上坡路段也能帶來紮實的回饋力道。

利用假日前往石門水庫進行山坡路線練跑,這次選擇在楓林步道進行幾趟上坡間歇速度訓練,一方面加強上坡肌力訓練,另一方面也測試 CloudWave 避震波浪片與彈性中底的效能,在幾趟上坡衝刺下,腿部肌肉獲得足夠的刺激,可以感受到雲波浪片承接足跟落地衝擊的柔軟緩衝,並且將回彈力轉換成動能。


12.jpg

上坡間歇訓練,Rider 21 的緩震性能,中底紮實的回饋能量,讓坡道訓練更流暢敏捷,大底的抓地力,也讓上坡步伐保持穩定(圖片來源:吳俊毅)


除了緩震性能之外,中底紮實的回饋能量,讓坡道訓練更流暢敏捷,大底抓地力也增加了上坡步伐的穩定,這幾趟上坡間歇衝刺得以在靈活、平穩而順暢中完成。與上一代 Rider 20 相較,Rider 21 在鞋口部位採用更柔細的材質,讓腳踝與跑鞋間的觸感更滑順,在上下坡道跑步中不會產生摩擦不適。

 田徑場:跑感厚實、不減敏銳 

除了長距離有氧訓練、山路訓練,在田徑場進行速度訓練,調整跑姿、促進跑步流暢性與經濟性,也是平日訓練不可或缺的項目。這段期間在田徑場進行不同速度里程的練跑,在 PU 跑道上可以清晰感覺到 Wave Rider 21 大底彎曲溝槽的觸地反應,紮實敏銳,在加速過程中,在雙足落地與抬腿之際,也感受到中底雲波浪片的輕緩避震,讓轉換步伐更顯得輕快流暢。


DSC02711-11.jpg

相較於薄底輕量跑鞋,Wave Rider 21 在田徑場速度訓練中,提供更佳的緩震保護(圖片來源:吳俊毅)


在田徑場進行速度練習過程中,除了須要跑鞋的觸地靈敏反應之外,避震緩衝、落地回饋與步態穩定,也是速度訓練中跑鞋性能的展現。筆者平日進行田徑場速度訓練時,較常選擇薄底輕量跑鞋,但也常因在此較高強度訓練下,導致腳底板疼痛或小腿肌肉痠痛緊繃的後果。

在最近穿著 Rider 21 進行在田徑場進行速度訓練的經驗中,雖然整體跑鞋構造較為厚重,但中底提供的落地緩衝與回饋力道,讓步伐得以輕快流暢無負擔,也因為 Rider 21 的避震緩衝,在幾趟速度訓練後,沒有產生腳底板疼痛或小腿肌肉痠痛緊繃的現象,得以放心地繼續參加週末的賽事。


 草地、水泥路面:包覆穩定、減震舒適 

在一般訓練項目之後,通常會在草地上進行幾趟輕快跑,讓雙腳接觸不同的路面刺激,訓練腿部小肌肉的靈活反應,此時跑鞋的穩定性與包覆性就很重要,避免在不平整的草地上扭傷。在賽事後的動態恢復中,Rider 21 的穩定包覆與緩震效果,也為草地輕快跑帶來很好的恢復效果。

而石磚水泥路面屬於較為堅硬的材質,除了仰賴跑者肌力的控制能力之外,跑鞋提供的避震性與安定性,也影響跑步過程的流暢與舒適性,Wave Rider 21 的中底與雲波浪片設計,彌補了石磚路面上的生硬跑感,在應付此類路面之際,減輕雙腳的衝擊負擔。


16.jpg 18.jpg

無論是在草地進行收操緩跑,或是於石磚水泥路上練跑,Rider 21 都是最佳夥伴(圖片來源:吳俊毅)


 大雨中的半馬實戰:臺灣馬拉松(苗栗)配速列車 

在測試此款 Wave Rider 21 之際,正逢晴雨多變的初秋時節,才剛開箱試跑 2 天就遇上連日大雨,看著嶄新的鞋身,一度猶豫是否要馬上讓新鞋淋雨泡水,但是轉念一想,身為跑者沒有選擇天氣的權利,跑鞋更應該接受雨天的考驗,也因為事先經歷了雨中練跑的體驗,發現 Wave Rider 21 鞋身的機能性網布不會因為在雨中吸飽水分後變得過於沉重,而鞋口與前掌較易產生摩擦的部位,在雨中練跑的過程,也沒有產生不適或水泡,因此 10 月 15 日的苗栗臺灣馬拉松雖然大雨不斷,仍然讓我放心地決定穿著這雙 Wave Rider 21 上場。


19.jpg

跑者沒有選擇天氣的權利,苗栗臺灣馬拉松雖然大雨不斷,仍然讓我放心地決定穿著這雙 Wave Rider 21 上場(圖片來源:吳俊毅)


擔任配速列車任務,作為賽道上眾多跑者們的跟隨或調整配速的完賽領航者,更是無論天候狀況,使命必達,必須在負責的配速區間下,準時且穩定均速完賽。

本次穿著 Wave Rider 21 在雨中以均速 5’40"/Km 順利完成半馬 2 小時配速任務,在去程 10 公里的緩上坡過程中,即使雨天路面積水濕滑,Wave Rider 21 大底抓地力性能優異,足底路感反應靈敏,雲波浪片使步伐轉換流暢平穩,面對折返後回程緩下坡路段與彎道,中底的耐震性減緩足底承受的衝擊,21 公里長距離再加上雨天,完全浸濕的 Wave Rider 21 並沒有讓雙腳感到沉重,也沒有產生水泡或不適,長距離跑步的避震耐受性能、鞋身材質與剪裁的舒適性,可以說皆禁得起考驗。

相較於 Rider 20,Rider 21 在鞋身重量上,雖然較重,但是在透氣性、排水性上,卻表現更優異,雨中跑步,並不會有沉重遲滯感。


 長距離山路的試煉:日月潭環湖馬拉松,全馬 5 小時配速 

這次日月潭環湖馬拉松擔任全馬 5 小時配速員,雖然是屬於偏慢的配速,但是在山路起伏的日月潭環湖公路上,以均速 7’00”/Km 完賽,雙腳必須承受長達 5 小時的山路上下坡衝擊,也是對跑者體能與跑鞋性能的一場考驗。


2048_365.jpg

日月潭環湖馬拉松,再度穿上 Rider 21 上陣,挑戰山路全馬(圖片來源:吳俊毅)


Rider 21 寬楦版給予腳掌足夠的伸展空間,在歷經 5 小時的上下坡衝擊,再加上長距離跑步後雙腳略微腫脹的狀況下,仍然保有一定得舒適性,也不會有山路馬過後容易發生的黑指甲後遺症。經歷了這場全馬山路試煉,上下坡起伏間,Rider 21 的雲波浪片分散的足底的衝擊力道,中底的回饋彈力,讓長程上坡路段顯得更省力,在緩震性能、長程耐受力上,Rider 21 的表現均值得肯定。

 總結 

歷經筆者前後總計 50 多公里的試跑體驗,Wave Rider 21 的定位是一雙兼具日常訓練及賽事使用、適合半馬實力 2 小時至 2 小時半、全馬實力介於 4 小時至 5 小時完賽跑者的訓練用鞋與競賽鞋款。除了舒適度與包覆性之外,也提供適當的避震緩衝性,讓中階跑者在平日紮實訓練,累積能量,在賽道上又能禁得起長距離的衝擊,穩健完賽。


DSC02644.JPG

Wave Rider 21的定位,適合中階跑者的日常訓練及賽事使用(圖片來源:吳俊毅)


對於追求全馬 330 以內或半馬破百的進階跑者,或許 Wave Rider 21 無法滿足競速上的輕盈需求,不過作為基礎有氧耐力或者賽後恢復的的訓練用鞋,Wave Rider 21 能為雙腳供良好緩震保護,在訓練過程維持基本的速度反應能力,儲備賽道上競速實力。Wave Rider 21 配備的「X10 超耐磨橡膠」及「Smooth Ride 大底彎曲溝槽」,加強大底的耐久性及抓地力,延長跑鞋的使用壽命,更是適合月跑量動輒 300 以上的進階跑者日常訓練所需。


以上文章,由 Mizuno 贊助刊出。


*跑鞋 評測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