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LAVA 鐵人賽事創辦人 林澤浩

發表於 2017/04/17 5,207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16 年的 9 月 12 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臺南最著名的馬沙溝海水浴場聚集了來自全球 17 個國家的 1738 名鐵人,隨著裁判的槍聲響起,鐵人們展開了一場國際級的鐵人競技。這裡是一年一度的 LAVA 鐵人賽事-臺南馬沙溝站,在臺灣鐵人界當中,LAVA 鐵人賽代表著晉升為國際選手的一個關鍵指標。LAVA 的意思是「炎漿」,取自於夏威夷大島 Kona 地區的炎漿地形,這裡是全球最艱難的鐵人三項比賽地點,是全球鐵人們競技的最高殿堂,而「LAVA 鐵人三項賽」正代表著最高水準的鐵人賽事。


LAVA ,全臺水準最高的賽事品牌(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臺灣鐵人界的關鍵推手

鐵人三項在臺灣是一項全新的運動,臺灣的第一批鐵人誕生於 1990 年代,而臺灣的第一場國際鐵人賽事 Ironman 舉辦於 2010 年,二十年的時間,鐵人的人口與賽事每年都翻倍成長,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鐵人三項成為臺灣發展最蓬勃的運動項目?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一家與 Ironman 臺灣賽事同樣年輕的公司身上找到解答,它的名字叫「臺灣鐵人三項公司」。這家公司旗下共有 6 個品牌,不僅代理了全球最知名的鐵人品牌 Ironman 的臺灣區賽事,更在 2012 年成立 LAVA 鐵人賽事品牌,在臺灣各地舉辦,使得臺灣選手能夠體驗與 Ironman 相同競賽規格的賽事,而每一個賽點至今都發展為一個獨立品牌,就像一枚磁鐵,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鐵人。這一切奇蹟般的跳躍式發展,在創辦人林澤浩的回憶裡,其實是從一段無心插柳到有心栽培的過程。


林澤浩從愛好者到經營者,與好友一同創辦臺灣鐵人公司(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林澤浩從小生長於美國,1999 年回到臺灣接手家業,但熱愛運動的他發現在臺灣並沒有過去旅美時期的運動項目,在嘗試新運動的過程中,常聽朋友談起卻沒機會接觸的鐵人三項成為了首選。在 2000 年的前後,臺灣每年只有 2 到 4 場賽事,規模不大,活動和設備也不多,當時的鐵人們必須透過國外網購器材,閱讀英文的訓練指南,各種知識的缺乏和訓練門檻限制了鐵人運動的族群。天生就是運動好手,又具備語言優勢,林澤浩的鐵人訓練非常快速,成為當時少數遠征世界各地賽事的鐵人,從日本宮古島、澳洲、紐西蘭到美國夏威夷,林澤浩把每一次的賽事都當成是一趟旅行,由於每個國家的環境條件不同,使他對於各個國家的鐵人比賽都躍躍欲試。


林澤浩本人的比賽經驗豐富,是各國 Ironman 賽事的常客(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Ironman 讓世界看見臺灣 LAVA 讓臺灣跟世界接軌

隨著鐵人經驗越豐富,林澤浩心中的一個疑問就越深:為什麼自然條件豐富的臺灣沒有國際級的鐵人賽事?

作為一個實踐主義的鐵人運動員,林澤浩決定不再問為什麼沒有,而是問:該怎麼在臺灣辦一場國際鐵人賽事?2009 年透過朋友介紹,林澤浩親自遠赴美國 Ironman 總部,成功地說服 Ironman 公司讓他代理臺灣區的 Ironman 鐵人賽事。「當初的想法只是想把賽事辦起來。」林澤浩談起當初拜訪 Ironman 的動機,「我有背景、有經驗、也有人脈,我覺得應該用自己的力量,讓臺灣有一場國際級賽事。」雖然林澤浩表示成立鐵人運動公司只是他的副業,但他投入在鐵人賽事的時間與心力跟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不相上下。

2010 年臺灣史上第一屆的 Ironman 70.3 盛大舉行,林澤浩隨即發現臺灣有大量的新手鐵人需要更多專業的賽事作為經驗的累積,「鐵人是以比賽為前提的運動。」他表示。為了讓更多臺灣鐵人不需要出國就能透過國際賽事來鍛鍊自己,林澤浩決定在 2012 年正式創立臺灣原生的鐵人賽事品牌「LAVA 鐵人三項賽」,一舉將臺灣鐵人運動帶到世界舞臺上。「我認為運動不僅是觀光,更是外交,當初做 Ironman 就是想讓世界看見臺灣,而做 LAVA 是希望臺灣與國際接軌。」林澤浩說。LAVA 賽事的起步並沒有很順,但隨著口碑的建立,很快地在鐵人賽事中建立出「LAVA 與其他」的市場定位,「我們 2013 年在苗栗通霄舉辦 LAVA 的時候只有 400 人參加,到 2016 年是 2200人。」林澤浩提到。如今的 LAVA 一年在臺灣共有 6 場賽事,除了有成人比賽,更有給青少年的 Try Tri 賽事。


2012 年 LAVA 的第一場鐵人三項賽,林澤浩(右一)親自主持(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第一場 LAVA 鐵人三項賽的獎牌,全臺灣只有極少數人擁有(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LAVA 賽事的成果 要與當地人一起分享

「為什麼比賽要兩天阿?」LAVA 賽事的最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可以說這是被抱怨最多的事情。時常到國外比賽的林澤浩認為「選手去一個地方比賽,一定要讓選手在當地住一天」這是 LAVA 最獨特而最堅持的原則,他說:「我們憑什麼到人家家門口辦比賽,把垃圾留在人家家門口,卻不把錢留給當地人賺?這樣對當地政府和民眾是不公平的。」考量到一場賽事對當地造成的影響,以及賽事的永續經營,林澤浩特別重視回饋當地與尊重當地人,因此 LAVA 除了不辦一日的賽事,也特別選在淡季舉行比賽,減少交通和擾民的問題。雖然每次比賽都會有選手來抱怨,甚至還有不看報名簡章就跑來抗議的選手。林澤浩對這些客訴回應得毫無懸念:「既然報名了當然就要遵守規則,比賽這麼多,不然就不要來比 LAVA。」為了堅持 LAVA 的理念,林澤浩表現出鐵人特有的堅毅。


不只打造鐵人學員 更打造鐵人教練

事實上,LAVA 鐵人賽事的興起不僅孕育了大量的新手鐵人,也催生出許多的鐵人教練,伴隨著臺灣鐵人的族群飛越式地成長,鐵人教練成為一種極度缺乏的需求,但臺灣至今仍沒有一個鐵人教練的認證制度,不過 LAVA 已經引進了全球公認的 Ironman Coach 認證系統。擁有 Ironman Coach 三鐵系統教練認證的林澤浩表示,在國外一個專業教練需要的證照很多,但臺灣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劃,一位好教練可能因為沒有認證,而無法讓別人知道他的專業性。因此 LAVA 在新成立的「鐵人學苑」當中,不僅培訓新手鐵人,也持續推動鐵人教練的認證,希望為臺灣培訓出更多鐵人教練,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

鐵人三項的訓練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針對三項、兩項、單項的訓練都有不同的教練進行指導,就如同棒球會有總教練、投手教練、打擊教練等整體和個體的訓練人員,LAVA 鐵人學苑裡頭不僅有多位受過 Ironman Coach 認證的三項教練,能夠提供選手三項運動的訓練與賽事規劃,讓選手在不同等級的比賽中發揮到最大極限,而學員剛入門所需要的雙項、單項教練團更是人才濟濟,在 LAVA 鐵人學苑裡幾乎可以受到最完整的系統化訓練。

標準的鐵人賽事中,游泳的比賽地點是在開放性水域,但臺灣受到過去政策與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民眾並沒有太多的游泳經驗,海泳經驗更是缺乏,而開放性水域是 LAVA 鐵人學苑的訓練強項,每兩週在基隆的外木山和新店的青潭堰,以及每次 LAVA 賽事的時候都會舉辦開放性水域教育,搭配 LAVA 具備專業的海上救援系統,確保比賽的安全性。在自行車訓練上,LAVA 鐵人學苑的自行車功率課程是最高科技的訓練系統之一,教練透過學員的踩踏瓦數就能判斷學員的騎乘能力並進行訓練,而目前全臺灣擁有這樣瓦數功率器的店家不到十間,但 LAVA 的學員可以免費使用。


採用科技化的自行車訓練,更有效提升鐵人的表現(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目前全臺灣為數不多的自行車功率踩踏器,能夠用數據呈現使用者的騎行能力(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LAVA 鐵人學苑在短短時間內累積了 500 位不同等級的鐵人學員,他們當中有從來沒參加過比賽的,也有參加過好幾場國際賽事,想要精益求精的,林澤浩表示這是鐵人最大的特色:「當你的比賽等級提升之後,新等級的訓練方式會跟以前不一樣。」


LAVA 2017 將會怎麼做?

作為臺灣鐵人運動的火車頭,林澤浩表示 LAVA 2017 年希望持續引領臺灣的鐵人界,做出更多有別以往的新突破。LAVA 在今年將會進行鐵人產業上中下游的整合,讓群聚效應持續提升,同時 LAVA 透過鐵人學苑,讓 LAVA 成為一個持續與使用者對話的品牌。林澤浩認為,店家是產業的最前線,客戶不論需要任何資訊都會直接與店家互動。

「Anything is possible.」林澤浩在訪談的最後提起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多年來從事鐵人運動的他,養成了「只有目標,沒有極限」的價值觀,他對於自己、員工和選手,永遠都以這樣的精神鼓勵他們,也賦予 LAVA 相同的期許,2017 年 LAVA 將會為臺灣鐵人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與感動,大家拭目以待。


上個月剛圓滿落幕的 2017 IRONMAN 70.3 Taiwan,林澤浩親自出席頒獎典禮(圖片來源:Our Trails 一路報導



本文由 Our Trails 一路報導 授權刊出。


*鐵人三項訊息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