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跑者故事】運動是最好的良藥 讓我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發表於 2016/11/29 57,606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跑者──董智尚(圖片來源:Raymond


我,小智,1994 年生。

#WHYIRUN #NOTJUSTRUN


故事從雞在鶴群開始

故事要從孩提時期說起,沒有壯麗的情節,而是涓滴意念。大概從幼稚園開始,每當晨間集合活動,同學們整齊列隊時,我總是發現身邊的同學身高至少比我高出一顆頭,或許是所謂的鶴立雞群,但整體平均看起來,我卻像是雞在鶴群。

鄉里間的婆婆媽媽們總有聊不完的媽媽經,尤其牽著孩子在側,什麼事物都能比較,非得要說上別人的孩子兩句才肯罷休。想當然爾,外觀上的差異自然是最容易觀察的,李家的孩子遺傳到父親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陳家的孩子擁有櫻桃般的小嘴等,而我總是被分配到身材嬌小這件事。不過又因為活潑好動,真正跑起來根本沒幾個大人能抓住我,精力充沛像極了《精靈寶可夢》的主人翁小智,恰好我名字中也有一個智字,街坊鄰居叫著叫著就因此成了小名。


小時候因活潑好動,而有了小智這個綽號(圖片來源:Raymond


與生長激素為伍的日子

後來,母親帶我到成大醫院檢查,在新陳代謝科確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明顯有生長遲緩的傾向,除了骨架較小之外,骨齡比同年孩童小兩歲,還順道贈送我一個禮物──先天性地中海型貧血,抓到了這個令我不時頭暈的鐵證。那年,我 7 歲。

從那時候起算 7 年多的時間裡,我必須每天施打生長激素,並每個月定期回到成大醫院做追蹤,這一路以來的治療雖有健保給付,但父母親花了不少心力,五體投地謝謝他們。


因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有 7 年多的時間,必須每天施打生長激素(圖片來源:Raymond


跑步 帶來源源不絕的自信

小學時期,我發現即便自己體型嬌小,仍可輕鬆跑贏那些個子高大的同學,下課的鬼抓人遊戲,我真的很難被抓到,同學們後來乾脆要我當鬼,在追逐的過程中,享受那片刻騰空的飛翔,於是對跑步產生了興趣。

升上國中,雖然已經長到 170 公分,然而體弱多病的特質並未改善,身材依然單薄,仍是醫院常客,自我揶揄似乎把家裡附近的診所用藥都吃過了一遍。國三,校內體育組當時徵選縣中運代表隊隊員,自信稍嫌不足的我沒有報名參加,反倒是體育組長親自來班上找我。在就讀升學班的壓力之下,起先我躊躇不前,但平時凶悍的班導師得知此事後卻特別放行,「去吧!這是你的夢想,為校爭光!」她堅定說。

我的田徑專長是 400 公尺,老師為我們報名的是 4 × 100 公尺接力,那時的訓練相當嚴格,尤其是多趟數的間歇衝刺訓練,大家常常上氣不接下氣的,而我就更慘了,必須靠著操場旁的欄杆喘氣,無論是動態恢復或是靜態休息,都必須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恢復到跟大家一樣,這也在我心中種下改善自己體質的種子。


跑步,建立了我的自信(圖片來源:Raymond


參加縣運會或許是臨危受命,但到了會場後儼然表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態度,甚至還有一點興奮,印象中大家合作跑出了 46 秒多的成績,即便沒有進到最終的決賽,但仍非常開心。逐漸地,每當我站在田徑場上時,我的自信源源不斷地湧出,但那並不是一種驕傲,而是更深刻的了解自己。

高中開始,較少對外比賽,但還是在校運會屢屢以 10 公尺以上的差距穩穩贏下 400 公尺比賽,並達成三連霸,隨後的學測考得還不錯,但想要更上一層樓,於是報名指考。在課業之餘,參加體育老師開設的跑走俱樂部,展開了每天放學後 30 分鐘的慢跑活動,久而久之,壯碩的爆發肌褪去,轉為細長的有氧肌。

回想首次參加路跑賽事是應表哥之邀,這是首次離開田徑場比賽,因不懂配速而跑得跌跌撞撞的,以 43 分鐘的成績完賽,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點懷念。第二次參加路跑賽就上凸台,但也造成悲劇性的開始,一直追求成績而忘記了運動的快樂。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追求成績而忘記運動的快樂……(圖片來源:Raymond


陰錯陽差的收穫

2012 年,指考大失常,按志願序分發到位於花蓮的國立東華大學。既來之,則安之,換個環境也換個心情,大學開學前拜讀了羅曼諾夫博士的《跑步,該怎麼跑?》,邊讀邊困惑,沒想到 9 月份剛成為大一新鮮人就遇上博士本人蒞校演講姿勢跑法,現場的即席翻譯就是該書譯者徐國峰老師。那時,老師已於中文所畢業,並擔任鐵人三項校隊的指導老師,羅譽寅、莊茗傑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體會循序漸進的重要性後,我更懂得如何和跑步相處(圖片來源:Raymond


話說回來,聽完演講後一股熱血,自己埋頭練跑步技術,但太過躁進,後來的一次受傷,讓我休養了一陣子。這也使我體會到循序漸進的重要性,更趁著這段休養時間閱讀運動相關的書籍,整個背景知識強化了不少。傷癒後,有計劃地安排訓練與比賽,以安全為第一原則之下,預定一年之中比賽不超過 3 場,於是跑了 10 場路跑賽才進階到半馬,又在跑了 10 場半馬後才進階到全馬,步步踏實。我找回了快樂,也找回了自己,甚至成績更好了。


步步踏實的訓練,也漸漸找回快樂的自己(圖片來源:Raymond


成立東華跑步社 推廣跑步運動

2014 年秋季,有鑑於學校慢跑社疏於運作,茗傑邀請我一起成立東華跑步社,並邀來國峰老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東華依山傍水的絕佳環境又有著歐洲風情般的建築,綜合清新的空氣與甘甜的水質,加上一年四季氣候穩定,非常適合訓練。我也開始利用心率錶搭配書籍進行科學化訓練,參加過年底的跑步博覽會後,認為這方面真的值得推廣,能使更多人受益,它是一項專門的運動。

2015 年秋季,被運動筆記選入 16 週心率訓練營,在人稱跑步萬靈丹的 Daniel 教練指導下,個人能力提升不少。學員們逐漸混熟後都不太相信我有貧血,因為實在是太難以聯想了!我認為它是父母給我最珍貴的禮物,讓我知道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必須藉由後天努力穩紮穩打,沒有絲毫僥倖的空間,因此在訓練上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先天性地中海型貧血是父母給我最好的禮物,讓我可以更加督促自己(圖片來源:Raymond


除了訓練之外,我也參加跑步學堂的全馬挑戰班以及跑步訓練相關講座,提升自己的運動科學知識,亦開設個人跑步部落格,定期撰文分享科學化訓練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渴求進步的跑者們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能真正體會到運動的美好。2016 年春季報考國內老牌體育龍頭──師大體育研究所,測驗自己學習的程度究竟如何。最後幸運地考上,並選擇運動科學組主攻運動生物力學。


馬拉松比的是心裡放的東西 #WHYIRUN 

從田徑場到馬拉松賽場,回顧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不過我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不斷地奔跑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現在的我不以追求百馬為目標,而是抱持著敬馬不玩馬的態度,將跑者的精神體現出來。無論是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規律訓練、持續進修,都自然地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是一種生命態度,不單單只是跑步而已。

馬拉松,比的是心裡放的東西,這並不是跑輸別人的辯解或阿 Q 精神,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何而跑。已經連續 3 年參加台北馬拉松,即便不是跑最快的,也要誓言當最努力的,把該有的態度拿出來。

我是小智,我跑我健康。


馬拉松比的是心裡放的東西 #WHYIRUN(圖片來源:Raymond



以上文章由 adidas 贊助刊出。更多內容請見「adidas × 臺北馬拉松 #WHYIRUN 專區」。



*跑者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