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防護】骨刺非最主要病因,足跟痛應分清部位對症下藥!

發表於 2016/07/13 36,347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足跟痛是很常見且很惱人的毛病,臨床上可以用疼痛部位粗分造成疼痛的結構是蹠筋膜炎、脂肪墊炎或滑囊炎,進一步擬定治療策略。以脂肪墊炎或滑囊炎來說,以針灸、震波或注射……等局部治療為核心,周邊放鬆與後續防護加固為輔助的方式,有滿高的機會可以穩定改善疼痛。熱敷或熱水泡腳、選擇較軟的鞋、控制體重……等,都是有用、應該配合同時執行的措施。


對許多人,尤其是跑者來說,「足底筋膜炎」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但是大家知道嗎?常見的足底或足跟疼痛,跟骨刺其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同時,他們並不是單一種疾病,治療方式也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常見病因有三種,蹠筋膜炎、脂肪墊炎、滑囊炎

常見的足底或足跟疼痛,除了足底的「蹠筋膜炎」(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足底筋膜炎)之外,常見的「跟下脂肪墊炎」和「跟下滑囊炎」。他們共同的表現通常是早上下床的時候特別痛,走動後逐漸緩解,但是久站、久走之後或者休息一段時間再踏地,又開始痛。而他們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疼痛位置的不同。

「足底(蹠)筋膜炎」的疼痛容易偏向足底的中 1/3,尤其容易發生在內側足弓的位置。「跟下脂肪墊炎」和「跟下滑囊炎」的疼痛則更偏向足底的後 1/3,也就是足跟的位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我們來看看足底的結構。


受傷結構分布與功能不同,可用痛點位置粗分


圖片來源:網路搜尋修改,若有侵犯權益還請來信告知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足跟的皮膚之下有一層有點厚度的脂肪,也就是本文中一直提到的「脂肪墊」,而脂肪墊深層和跟骨之間的滑囊就是所謂的「跟下滑囊」。不管是脂肪墊或跟下滑囊,其實都是提供我們的足底緩衝的結構。至於足底(蹠)筋膜,則是在脂肪墊下,起於跟骨、止於腳趾跟部的一片扇形組織,同樣具有吸震的功能,也協助維持著的足弓。

主要就是由於位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才使得「脂肪墊炎」和「跟下滑囊炎」的疼痛比較侷限在足跟,而「足底筋膜炎」比較偏向足底的中 1/3,且在足弓牽扯時容易有內側的帶狀疼痛。


成因複雜,釐清病因後分三步驟對症處置

目前已知足底筋膜炎通常並非單一因素所致。事實上對於病因,醫界還說不上有一致的共識,甚至「筋膜炎」這樣的診斷都不算是非常恰當。為什麼呢?因為目前有些觀點認為病灶可能「不只在蹠筋膜」,而且也不見得是「發炎」。若要討論足底筋膜炎的這些問題和相對應的治療,足夠再寫一篇文章,我們今天先鎖定另外兩者。

無論是「脂肪墊炎」和「跟下滑囊炎」,基本上都跟足跟的反覆衝擊有關,體重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並非決定性因素。如前所述,脂肪壂和跟下滑囊都扮演著足跟緩衝的角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反覆的衝擊損傷,脂肪有可能退化、失去飽滿的彈性。

大家可以摸摸看自己足跟的那坨肉球,如果按壓時容易留下按痕而沒有很快地反彈恢復飽滿,就是足跟脂肪墊已經有退化的現象了。退化的脂肪墊除了本身容易受到傷害,失去了這層緩衝,深層的跟下滑囊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傷發炎。

若你已經有足跟痛,可以試著深壓看看,若手下有摸到一小顆硬硬的、有一點像橡膠球的彈性,而且壓到會很痛,那就可能是跟下滑囊發炎了。

對於脂肪墊和跟下滑囊炎,治療策略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

  1. 局部的治療
  2. 周邊的放鬆
  3. 後續的加固


局部治療為核心,周邊放鬆與後續防護加固不可少

在局部治療方面,針灸、震波、注射都是治療過程中會考慮的選項。在過往我是傾向不局部針灸的,然而因為這兩年有幾位慢性疼痛超過 3~5 年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有很明顯的效果,所以目前我對急性疼痛的患者也會建議局部針療合併艾灸。局部的震波治療是有效的,通常會建議三次為一個療程,一般在 1~2 個療程內有 7~8 成左右的患者會有感地進步。最後,若這些治療沒有穩定的進步,或者患者相當期待快速的療效,局部的類固醇注射當然也是選項之一。

關於周邊的放鬆,例如小腿後側的腓腸肌、比目魚肌的緊繃,可能透過跟腱(阿基里斯腱)傳遞到足跟造成壓力。因此,為了讓足跟局部有更好的恢復環境,若相關肌肉明顯緊繃,在局部治療前先行放鬆是有必要的。我個人就曾治療過一位在半年中足跟痛反覆發作的大學跳高選手,在透過針灸、指導伸展來放鬆小腿多處肌肉後才有穩定的進步。


圖片來源:王凱平


在後續加固方面主要是針對脂肪墊。就如同前面所說,脂肪墊提供了足跟的緩衝,當脂肪墊有退化、失去彈性的情況,我們可以透過肌內效貼布去適當地擠壓、集中,如此一來就可以恢復他對足跟的緩衝。事實上,即便沒有明顯的退化,這樣的集中、加厚都會對緩解疼痛有所幫助。

照片中簡單讓大家了解上面所提到的幾種治療方式。一般來說,透過這樣的治療,有很高的機會可以在一個月內擺脫長期的足跟疼痛。而在這些項目中,大家可以自療的部分包含了拉筋或按摩放鬆肌肉、學習適當肌貼方法等。此外,熱敷或熱水泡腳、選擇較軟的鞋、控制體重……等,都是有用、應該配合同時執行的措施,供各位跑友參考,也祝大家別碰上這種惱人的問題!


作者:王凱平醫師

部落格:Dr. KP  



*跑步話題 就到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