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防護】不當肌內效貼紮,小心二次運動傷害

發表於 2015/12/26 21,87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隨著肌內效貼布(近來改名為肌能系貼布)的普及,使用肌貼的族群早已不侷限於職業或菁英運動選手,許多業餘運動愛好者都有使用或最起碼聽聞過的經驗。進一步來說,由於逐漸有相關科普書籍的推出,加上肌貼本身有著操作簡便的特性,許多人已經開始忽略其實肌貼本身仍存在著屬於「醫療處置項目」的特質,淺藏著處置不當而衍伸醫源性傷害的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開門見山地說,我本身並沒有肌貼的任何相關認證。然而在接觸、學習肌貼的過程中,許多前輩的經驗告訴我們:解剖學、生物力學、肌動學、運動傷害防護學......等學科的相關概念對於肌貼的使用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我常感覺肌貼就像針灸有著各種流派,對於我沒看過的貼法,我通常不會主觀認定是錯的,反而有機會的話都會問問操作者的思路:為什麼這樣貼?定點在那裡的原因?張力為什麼這樣拉?我的結論是基本上那些符合上述學科邏輯的肌貼方式,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太差,而一些不那麼合理但沒有重大衝突的,不見得有效但通常最起碼沒有危害。

相對地,我也聽聞或看過一些肌貼致傷的案例。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明白看似難以造成傷害的肌貼實則仍有風險的是一位小腿外側挫傷的大學生。據事後協助處置的防護員所述,挫傷兩天後本來症狀已經有緩解,該名學生依據過去接受治療的經驗,自行依樣畫葫蘆拉了一條肌貼想放鬆小腿外側的肌肉。然而可能因為貼紮方向有偏斜且張力偏大造成循環障礙,隔天醒來發現肌貼下緣以下的小腿到腳踝突然又更腫痛了,嚇得他趕快又跑到防護室求助,經指導重新貼紮後症狀才又持續改善。防護員所述狀況也得到在場的當事人證實。

上述以我的理解是屬於違反解剖學與傷害防護學的例子。這邊再舉一個被我歸屬於與解剖學、肌動學有所衝突的例子:長跑選手腳踝不適,經物理治療師評估認為腓骨長肌過度緊繃,協助以肌貼放鬆腓骨長肌(如圖一)。初期原腳踝不適有明顯改善,然而持續訓練後一、兩天後開始感到跟腱外側輕度疼痛,且有逐漸加重的傾象(如圖二)。經重新評估,認為原始診斷正確,但肌貼長度過長蓋過腓骨頭、稍影響了脛腓關節。

大家可以嘗試摸著自己的腓骨頭再動動腳踝,會發現腳踝活動時,腓骨頭是連帶在活動的。因此上述貼扎部分限制了腓骨的正常活動,連帶影響了腳踝運動,在長跑訓練中便可能造成跟腱外側的勞損。最後,當我們將最上段的肌貼撕掉放鬆(如圖三),選手的跟腱疼痛便立即有明顯的改善,證實了我們的想法。


(圖一)、(圖二)、(圖三)

這篇文章劈頭就把問題拉高到醫源性傷害的層次,目的並非認為應該限縮肌貼的使用資格,而是希望提醒大家不應因為肌貼的操作看似容易,便產生「依樣畫葫蘆即可」的便宜行事心態。提醒各位關心自己健康的跑者注意!

(為保護當事人,文中舉例情節、身份略作修飾,但不影響所欲表達概念)


王凱平醫師專欄文章

*運動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