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運動心跳的3個迷思

發表於 2015/10/15 26,512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運動時搭配心率帶或心率錶,是監測運動強度的便利方法。透過觀察心跳率,你可以確定你的強度是否足夠卻又不至於過強,亦可維持在一個區間內,此外,還能快速評估自己的體能及恢復狀況。

但使用這種器材並不會自動讓你的訓練變得更有效率,你仍舊需要自己動手做計算,以及實際去感受運動期間身體變化與心跳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自行調整運動內容與強度。

這時,你可能會犯一些錯誤!


(圖片來源:123RF)

《competitor》網站指出一般人在進行心率訓練中,有3個常見的錯誤:

錯誤1 使用220公式
過往,我們經常使用220這個數字去減掉你的年齡,來換算出你的最大心跳率(MHR),並且依據所得到的數字按比例制定相對應的菜單。這項公式從1980年代被發表後開始大受歡迎,許多運動員便依照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執行強度不一的訓練。

但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運動強度下所表現出的心跳率都不一樣,身體機能的代謝與心跳率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還有許多不同的生理機制(例如:心理因素)會影響心跳率,讓你不容易判斷出其中的意涵。

最好的方法是先進行一段30分鐘的高強度跑步,然後將你的心跳率紀錄並平均,所得的數值稱作:你的「有氧上界」。(註)

假設平均後的數字為每分鐘140下,則往後你的運動程度只要讓你心跳低於140,都屬於有氧運動,超過則為無氧運動。


(圖片來源:123RF)

錯誤2 測量高速運動的心率
心率監測在持續時間短、強度高的運動中,將無用武之地。例如:低於一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

因為當你瞬間增強運動強度時,心跳率的增加會稍微延遲,並不會立刻達到高原區。很可能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心跳都呈現線性增加直到結束,讓你無法準確量測,更別提心率帶或心率錶還可能有延遲傳送的問題了。

所以進行這類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時,最好是用時間、距離、速度、步頻等其他客觀指標或自體感受來做估算。


(圖片來源:123RF)

錯誤3 過度看重心率數據
習慣一定要在運動中使用心率帶或心率錶嗎?那請記得:使用心跳率做運動強度估算有他的極限在。

因為心跳率的個別差異性極大,相同年齡者的最大心跳差距可達30下。也就是說,你所算出的心跳率只適合你自己使用,無法套用到別人身上,而當別人與你進行相同強度的運動時,兩個人的心跳率不一樣也會是非常正常的事,並不需要太在意。

另外,影響心跳的因素相當多,並不是只有運動強度而已,運動過程中你仍應以自身感受為主要依據。如果你運動的目的是要在過程中感到舒適自在,那只要你保持在那個「快樂區間」內,則不論你的心跳率顯示為何都不要在意。

那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圖片來源:123RF)

註:
此為「乳酸閾值」的預估方法。更精確的計算方法為前10分鐘暖身,之後的20分鐘內要盡可能維持在最高強度的跑步速度,並且每分鐘紀錄一次心跳值,總共跑滿30分鐘。將最後20分鐘的心跳率平均後即為你的「乳酸閾值」(有氧上界)。

注意!這種方法僅適合體能良好者。所以為何220公式仍有其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為普通人無法做這種強度很高的測驗。

注意!此方法所預估的「乳酸閾值」會隨訓練而改變,經過一段時間後平均心跳應會降低,需重新測量。

如果你不適合進行這種測驗方法,卻又覺得220公式的誤差太大,那你可以嘗試另一組更精確的公式:『208 – (0.7)*年齡』。

統計顯示一般沒有受良好訓練的人,「乳酸閾值」平均落在最大心跳率的65~70%之間。

參考資料:
Fagard, R.H. (1996). Athlete’s heart: A meta-analysis of the echocardiographic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7, S140-S144.

James C. McGehee1, Charles J. Tanner1, and Joseph A. Houmard,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Lactate Threshold. Journal of Strength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5 Aug;19(3):553-8

*跑步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