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櫥窗] Mizuno Wave Spacer DYNA 前進U4ic的新世代

發表於 2014/09/17 23,256 次點閱 7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如果你對於日本多少有些了解,想必對其認真努力、在各行各業都能將專門技術發展至極致有著深刻的印象,之所以日本總有讓人為之讚嘆的工藝,「畢其生於一藝」的態度是關鍵,也因此有著一生懸命、職人等的美稱。


有壽司之神美稱的小野二郎,就是因為其終其一生致力雕琢壽司技術而聞名,這樣堅持、延續的態度也成為日本各行各業的標竿(圖片來源:YouTube)

這樣的態度應用到各行各業,就連跑鞋也不例外,有別於歐美品牌較為單純的品項,與隨流行不時更替的鞋款,日系跑鞋總是有著細膩多樣的鞋款,同一類型的跑鞋經由外觀、結構、重量的微調,就可以衍生出數個鞋款,而只要一推出熱賣經典的跑鞋,就會將這個鞋款不斷的延續下去,具有傳承與榮耀的意義,他們認為,只要能堅持下去,就能精益求精,創造更完美的作品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Wave Spacer DYNA,是Mizuno最具代表性的競技路跑鞋,「速度」是這款鞋被賦予的任務,從推出自今已超過了十個年頭,當家路跑鞋的地位仍無可動搖,特別的是,Spacer的命名並不如一般鞋款是以數字來代表世代(如Wave Rider 「17」),而是以AR(輕量)、DYNA(動態)等來表示該代的跑鞋特性。

 

延續經典的外觀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儘管已經推出了數十年,但Spacer系列的外觀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可見當初這款鞋問世時設計師的功力,跑鞋的外觀可不能只從美觀來考量,畢竟鞋子是拿來跑的,不是拿來看的,尤其是對於穩定與包覆性要求較高的路跑鞋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款鞋,它的外觀應該不會特別吸引你,甚至有些平淡無奇。

但低扁的鞋身、圓弧的楦頭、末端拉高的鞋跟,配上醒目的Mizuno飛鳥標誌,不僅延續Mizuno的傳統樣式,識別度高,也讓配色更好發揮,同時經過幾代的機能調整,鞋身包覆性也越來越好,兼具外型與機能的需求。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因應路跑鞋較大幅度的腳掌動作,Spacer DYNA的鞋身以透氣網布為主體,在前腳掌採用容易彎折的布面材質,後腳跟則使用輕薄的合成皮來增加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DynamotionFIT行進間包覆設計,跑步時腳掌的動作是在3D空間下進行的,而不是單純的縱向或橫向彎折,所以鞋面的彎曲與活動狀況也需要依照足部的動態來設計,提供支撐、靈活、與穩定的包覆效果。

 

前進U4iC的新世代

自2013年起,Mizuno開始在自家鞋款上搭載全新的中底材質U4ic,取代使用許久的ap與ap+中底,中底可說是跑鞋跑感的靈魂,也是緩衝、靈活度、與穩定性的主宰,所以各家鞋廠竭盡心力開發出中底平台後,多半會使用好長一段時間,也不會輕易地更換,以免砸了自已的招牌,近年來隨著跑步熱潮的興起,各家品牌也陸續改變以往使用多年的中底配置,使用新的素材或結構,如adidas boost、New Balance Fresh Foam、PUMA Mobium、以及本篇的主角,Mizuno U4ic。

U4ic其實並不是什麼化學符號,它其實是「euphoric(心滿意足)」的意思,取其英文發音,用容易辨識的文字來呈現,從今年(2014)開始,U4ic已大量使用在Mizuno的跑鞋產品中,取代自家傳統ap與ap+的勢態明顯,原因無它,因為U4ic不僅保有ap中底的吸震性,還減少了30%的重量,且更為耐用。

筆者曾在2013年底至Mizuno位於大阪的總部參訪,當時U4ic才剛推出不久,據原廠的材料工程師表示U4ic兼具吸震、輕量、與耐用的優點,但彈性的表現確實不若ap+來得優異,雖然我們知道中底設計本來就是要在避震、重量、與彈力三個特性上取得平衡點,不過U4ic對於長期搭載ap+的Wave Spacer究竟會有甚麼影響?就讓後續的實測來說話吧。

 

DYNA:源自於鞋底的動力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前面提到Wave Spacer會以主打的特性來命名,這一代以DYNA為代號,所要強調的就是更符合跑者跑步「動態」(DYNAmic)的設計,這個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第一個就是前述提到的DynamotionFIT行進間包覆機能,另一個就是整合中底與大底的鞋底設計,依照跑步時腳步的動作,在相應的部位給於貼切的機能。

落地緩衝

從前腳掌的外側看起,正常步態、或者應該說大部分的跑者多以腳掌的外側觸地,再向內旋到前腳掌(蹠球部,the ball of foot)、最後由腳趾離地,所以Spacer DYNA在腳掌外側採用圓形外展的大底刻紋,分散腳掌落地的壓力,同時也將該區塊的大底切割獨立,增加腳掌內旋時的靈活度。

也由於Spacer DYNA是競技取向的路跑鞋,所以將腳掌觸地位置設計在中前足,符合快跑時自然的步態趨勢。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順勢內旋

中足到前腳掌內側的大底採用G3硬質顆粒材質,並以弧形線狀的樣式,面積順著推進的方向收尖縮小,以利更快速流暢地翻轉動作,鞋底也在腳趾與腳掌交接處開溝,讓腳趾更容易活動彎折。

避震彎曲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步伐轉換間的腿部支撐期,後腳跟所承受的體重與路面回饋會增加,必須提供充足的避震效果,而配合身體重心前移,鞋跟也要有彎折的空間,才不會讓腳跟死死地撞擊地面,進而造成腿部或膝蓋的不適。


(圖片來源:Mizuno)

提到避震,自然不可不提Mizuno獨樹一格的波浪片避震系統Wave,利用嵌入中底夾層的波浪狀塑膠結構,打造壓縮避震的機能。

此外,利用波浪片的結構調整,還可以改變中底受力支撐的角度,提供正常內旋、內旋不足、與過度內旋等不同步態的跑者需求,以Spacer DYNA為例,它採用平行Wave波浪片構造,適合正常步態、或是有內旋不足的跑者穿著。

相關閱讀: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

扭轉穩定&輔助推進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Spacer DYNA將後腳跟波浪片沿腳掌內旋的方向延伸至中足內側,提供足弓落地支撐與推進時的回彈輔助,讓落地、內旋、推蹬的動作更為流暢。

後腳跟的鞋底外側採用X-10耐磨大底,兼具緩衝與耐磨的特性;內側則使用G3硬質顆粒大底,增加抓地力,讓落地後的推進動作更有效率。順帶一提,G3大底不只是質硬有效率,也是筆者所穿著過的跑鞋中,耐磨性最佳的材質之一,耐操又有力。

 

師出同門:Wave Idaten DYNA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提到了Wave Spacer DYNA,不免要來介紹一下同門師弟Wave Idaten。Spacer鞋身輕盈,鞋底輕薄,對於某些剛開始嘗試路跑鞋、或跑鞋磨損較大的跑者來說,可能感到又愛又恨,想要擁有輕快有效率的跑鞋,又對於較薄鞋底的耐用度感到疑慮,畢竟Spacer定價台幣3,480元,雖然在各大鞋廠高階路跑鞋中並不算貴,但較薄底的路跑鞋壽命的確會比慢跑鞋來得低,長期汰換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考量,堪稱「Spacer訓練款」的Wave Idaten或許是另一個、或作為Spacer備胎的好選擇,和Spacer相似的造型,相同的中底、較為耐磨與舒適的大底構造,以及相對便宜的價格(2,980),很適合練習量大、或想要開始嘗試路跑鞋的跑者使用。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Idaten DYNA一樣採用了U4ic的中底平台,但經過前腳掌大底的調校,衍生出和Spacer截然不同的跑感,見微知著,日系鞋廠的細膩工藝可見一般。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鞋身是Idaten和Spacer另一個有所差異的地方,Idaten使用合成皮面包覆,Spacer則使用類麂皮的柔軟布料,重量和舒適度表現當然是後者優異,Idaten穿起來,總有幾分粗糙感,不若Spacer細膩的輕貼包覆。不過既然是小老弟,當然不能搶了老大哥的風采,還是要做出落差才行。

 

溫文厚實的前腳掌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看起來輕薄的大底,為什麼說是「厚實」呢?其實這是指Idaten的跑感,有別於Spacer顆粒狀的G3大底的輕快明確,Idaten的前腳掌採用發泡橡膠大底,跑感較為溫和;也可以看到腳掌外側有部分大底橫跨溝紋,所以彎折範圍也不若Spacer靈活,這並不是說Idaten相形失色,筆者認為這樣的設計反而很適合剛開始穿著路跑鞋的跑者,能循序漸進地讓雙腳適應較為輕薄的跑鞋。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Idaten後腳跟外緣也使用X-10耐磨橡膠,內側則使用一般發泡橡膠,採取緩衝舒適的設計取向;中足的架橋和Spacer相仿,一樣由後腳跟平行的波浪片延伸而來,也是適合一般步態的跑者選用。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Idaten和Spacer的鞋跟兩相對照,就可以看出兩雙鞋有著同樣屬性,卻是不同的調性:Idaten偏舒適,Spacer偏效率,並無孰優孰劣之別,端看跑者自身的條件與習慣而定。

 

實測:熟悉的陌生人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筆者從2010年開始,穿過了好幾代的Spacer,正如文章一開始所提到,Spacer以特性為該代的鞋款命名,前幾年的Spacer AR系列,從AR1、AR2、AR3,都是紮實、輕快、硬調的跑感,甚至原廠以「加速革命」稱之;第一次穿上Spacer DYNA練跑時,跑感卻和以往感受的大不相同,硬朗的大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較為柔軟的感覺,多了幾分緩衝,少了很多分紮實。

前幾次練跑的感覺,讓我想起同樣是日系跑鞋的Asics Tarther,Spacer DYNA更換為U4ic中底平台後跑感和Tarther頗為接近,都是柔韌中帶著輕快的感受,Spacer因為採用U4ic的新中底,重量較前一代更為輕盈,約180g的重量,提起腳來相當輕快,但落地後少了過往直率硬朗的觸感,剛開始還真的有些不習慣,總覺得抓不到這雙鞋的特性,推進彈性不足,划水而過又少了幾分腳踏實地的觸感,這真的是我以往必備戰靴之一的Wave Spacer嗎?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經過了好幾次的試跑,我才逐漸抓到新款Spacer的箇中奧妙。

因為中底的緩衝性變得更好,腳掌落地後那有如輕掠雲朵而過的感受,讓中底前後落差(Drop)變得較為模糊,以往Spacer AR腳跟處高起的感受很明顯,有助於腳掌自然前傾的推蹬動作,配合紮實的前腳掌G3顆粒順勢推進,跑起來很有速度感,但若以同樣的方式穿Spacer DYNA跑步,那可能會吃虧,因為中底改用U4ic材質,彈性不若以往ap+來得優異,性質較偏緩衝,較適合以提代踩、利用快速提腳的步伐轉換輕掠過地,否則只是在和中底對抗,推蹬卻得不到等比例的回饋。

依照足部動態設計的大底,在每一個步伐轉換間恰如其分地給予適時的輔助,支撐、扭轉、轉移、離地,整個步伐的感受是相當細膩的,可別小看鞋底的設計,跑感好壞的成敗與否就在這裡,鞋底的弧度與相應的區塊如果拿捏不當,跑起來就像跟雙腳打架,該凹的時候凸起,該折的時候卻硬挺挺地無法彎折,這點Spacer DYNA的表現十分優異,儼然一派日系精緻的風格。

 

100公里:解除封印的分水嶺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抓住這個特點,經過了約莫100公里的測試,Spacer DYNA猶如撥雲見日般地漸入佳境,以短距離的速度跑來說,輕量的鞋身、U4ic柔韌的觸感、穩固的鞋跟包覆、搭配快速提腳的轉換,營造出行雲流水的「輕」速度,跑速相同,卻和以往Spacer堅實挺進的感受大異其趣,筆者認為這樣的特性,有助於減輕中長距離速度跑時足部的壓力,換來更持久的續航力。

長距離(20公里以上)的跑感則較以往為優異,「加速革命」時代的Spacer AR過於重視輕量與效率,距離拉長、疲勞開始發生之後,腳底其實並不是很舒適,所以Mizuno原廠建議Spacer適用於全馬3小時左右的跑者所使用,就和高性能跑車搭載帥氣的大輪徑薄底胎,乘坐舒適性勢必打折扣的道理相同。

Spacer DYNA利用新的中底配方U4ic改良了這個美中不足的缺點,增添中底的緩衝性,並以更為輕盈的重量保持步伐轉換的效率,只要你能抓住駕馭這雙鞋的要領,長距離跑的後半段仍能保有輕柔的腳感,讓雙腳沒有壓力,隨時做好準備揚長而去,展開最後一擊。

鞋身在軟質布料的加持下,仍保有和Spacer AR3一樣的舒適與靈活性,但礙於雙層鞋面網布的厚度,透氣性表現只能說普通,在炎熱天候比賽時也許會有些悶熱。

 

同場加映:溫文儒雅的訓練選擇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回過頭來,來談談Idaten DYNA的表現吧,Idaten DYNA和Spacer DYNA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鞋面材質與大底配置,其餘不論在鞋型、中底材質、中足結構等都幾近相同,但光是前兩者的微調,就衍生出兩款調性截然不同的跑鞋。

若說Spacer DYNA是行雲流水,Idaten DYNA可說是溫文內斂,Idaten前腳掌採用發泡大底,更為強調落地後的緩衝與吸震,跑起來的整體感覺偏向被動含蓄,而不是輕快直率的積極進取;大底的彎折度表現一般,並不是很靈活彎折的類型,較適合跑者順著鞋底的弧形順勢轉移重心前進,而對於剛開始嘗試路跑鞋的跑者來說,緩衝性良好的大底也能讓你的雙腳得到充分的緩衝保護。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缺少類麂皮布料的加持,Idaten的穿著的舒適與包覆性明顯遜於Spacer,合成皮面構成的鞋身較難以彎折,和雙腳之間容易牴觸、產生縫隙,無法如類麂皮般地輕柔貼合,對了,講到鞋身的包覆性,筆者對於Spacer DYNA與Idaten DYNA的鞋帶設計都不甚滿意,因為採用了寬版鞋帶,但鞋帶孔座直接穿過鞋面,彎折角度大、活動範圍小,所以稍微綁緊後鞋帶變得很難拉動,無法細部微調鬆緊,如果採用不同的鞋帶造型,或是將鞋帶孔設計為外縫在鞋面上的延伸式,鬆緊調整應會更為細膩。

 

總評

從AR到DYNA,從ap+到U4ic,Mizuno當家路跑鞋Wave Spacer邁向了一個全新的世代,以往跑者們熟悉的硬調紮實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船過水無痕般地輕柔明快,起初筆者也對於全新面貌的Spacer感到意外,但經過百公里的熟悉、懂得這台東瀛快艇的駕馭之道後,對於U4ic搭配小面積顆粒大底所營造出柔中帶剛的跑感感到相當滿意,尤其是長距離的配速跑,讓舒適與速度不需妥協。

依照足部動態設計的大底、更為輕量的鞋身、與良好舒適的包覆性,是Spacer DYNA的優點,美中不足之處大概要屬鞋帶固定,若能稍加修飾,整雙鞋將更臻完美;此外,若你是路跑鞋的入門者,或要找一雙Spacer的替代訓練鞋,同門師弟Wave Idaten DYNA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多了幾分緩衝避震,與溫文儒雅的跑感。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Spacer的頭文字,已經正式更名為「D」,你準備好迎接下半年的馬拉松賽季了嗎?

 


以上測試產品由Mizuno提供,更多跑鞋資訊,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