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鐵人三項: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全能運動入門》—你的體能有極限嗎?

發表於 2012/12/18 12,159 次點閱 2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體能」是耐力運動的關鍵,你是如何解讀這抽象的一詞呢?想提升自己的體能狀況,可是卻不清楚應該如何執行?本書作者徐國峰教練在此篇章中,為大家清楚解說影響體能的各項因素,並引導讀者有意識地去感知身體狀況,藉此成就準確、有效率的訓練。

 

2004年,我帶著滿滿的信心報名參加人生第一場51.5公里的鐵人比賽,當時自認為體能已經達到人生的巔峰,沒想到最後卻以非常狼狽的姿態完賽。但又經過幾年持續的練習後,我的成績竟然又超前進步了30多分鐘,那種不知不覺目睹自己進步的感覺,讓人不禁懷疑──人的體能到底有沒有極限?

1978年,當戈登.哈勒以11小時46分58秒完成世界第一個總距離226公里的超級鐵人三項賽時,就被認為那已是不可思議的紀錄,是人類體能極致的表現!但時至今日,夏威夷IRONMAN比賽的冠軍成績,早於1996年由比利時選手Luc Van Lierde推進到了8小時04分08秒。由此反思,人類體能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認識自己體能的優缺點

常聽身旁的朋友互相比較:「你的體能真好」、「我的體能差你好多」……來表示個別的運動表現,但「體能」這個字眼實在太過抽象、模糊不清,到底要如何來定義呢?

就像我有一位朋友,當他開始為人生中第一場鐵人比賽努力投入練習期間,時常來徵詢我的意見,例如:練習單車騎乘只要超過一個小時,就會覺得很無力,速度也會慢很多,雖然感覺不會很累,但就是沒有力;還有練跑步時,總是跑到喘吁吁,一下子就跑不動了,每次跑到5公里左右,就覺得大腿好痠、快喘不過氣的感覺……

凡此種種,令他很憂慮在鐵人三項賽中,最後會跑不完10公里。總之,他一直不斷地質疑自己:為什麼那麼快就累了?擔心自己的體能太差,無法完成比賽。當時,他問我要怎麼訓練來改善這些情況,以保證自己能完成比賽。我聽完之後就先反問他:「你知道自己體能上的缺點在哪裡嗎?」因為,要知道具體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針對個別體能的不足來加強訓練。

 

雖然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但是限制體能的因素,大致可歸類下列四種情形:

限制體能因素之一:身體裡的能量不夠用

一如我的朋友提及:「練習時,只要騎車超過一個小時就會覺得很無力,速度也會慢很多」的情況,是因為身體裡儲存的主要運動能量──血糖用完了,而血糖又是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唯一的能量來源,所以才會在騎了一個小時之後覺得很無力。

 

限制體能因素之二:乳酸堆積超過負荷

不管是拿起桌上的杯子,或是舉起10公斤重的啞鈴,人體在任何時刻都會產生乳酸,但這些乳酸都可以及時排掉。當激烈運動時,乳酸會增加,人體排除乳酸的機制也會增強,以保持身體裡乳酸濃度的動態平衡;但如果運動強度繼續增加,以致乳酸製造超過排除機制所能負荷的量,造成動態平衡無法維持時,就會導致乳酸大量堆積。

大量堆積的乳酸會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縮、產生疲勞,進而影響運動表現。我們可以把身體想像成一個底部有小孔的容器,當你慢慢注水時,水會從小孔排出,不會在容器中累積;但是當注水的速度比排水的速度快時,容器就會開始積水。而容器所盛滿的水量,就是我們乳酸堆積的臨界點,運動生理學家稱之為「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簡稱為LT)。

所以,當我那位朋友描述「每次跑到5公里左右,就覺得大腿好痠、快喘不過氣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他的乳酸堆積量,超過了身體所能負荷的排除量。

 

乳酸=痠痛?

「乳酸」(lactic acid)與我們一般所謂的「痠痛」是毫無關係的。

「痠痛」是因為肌肉組織受損,當活動拉扯到受傷的肌肉時產生的疼痛;「乳酸」則是因為我們生活作息,身體自然產生的一種物質,當運動的強度很低,身體可以快速排除掉;但劇烈運動時,排除的速度趕不上乳酸產生的速度,就會開始在肌肉中累積,造成肌肉疲乏、降低運動能力。

雖然「乳酸」看似有礙運動能力,但這也是身體所演化出的一種保護機制,因為當你從事高負荷運動的同時,也在傷害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乳酸的產生可以遲緩身體的運動能力,避免傷害擴大。

 

限制體能因素之三:肌肉超過使用限度,開始疲乏

肌肉就像橡皮筋,在某一強度快速的拉扯下,會有使用的期限。期限到了,肌肉就會以變硬或抽筋的方式拒絕繼續運動。

所以,「騎完腳踏車再跑步,會覺得腳很僵硬、容易抽筋」是因為腿部肌肉不習慣在長時間高強度的踩踏之後,忽然轉換成跑步的伸縮模式,肌肉無法維持相同強度時,就會開始以抽筋或變硬的方式鬧罷工。

 

限制體能因素之四:氧氣供應量不足

如果你身體貯存的燃料夠用,腳不覺得痠、也不覺得硬,但就是一直覺得很喘,稍微增加強度,甚至會有吸不到氣的感覺。表示你的肺部無法攝取足夠的氧氣,供給肌肉組織當前的運動量。

只要氧氣供應量不足,自主神經就會要求肺部努力工作,人就會開始變得喘吁吁。

 

簡單來說,「體能」指的是「身體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從上述四種限制因素來說明。大部分的人在大量運動時,只會說「好累喔」「沒力了」之類的話,但你必須在練習與比賽的過程中保持知覺,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才能盡量了解自己所謂的累,是累在哪裡?

你在運動或比賽時所感到的「累」,可能只是某一項身體活動的能力不足,只要能好好感受身體在運動時發出的訊息,就能對症下藥,有效率地提升自己的體能。

 

 

鐵人必備的兩種體能

體力

體力,如同汽車油箱裡的燃料,是我們貯存在身體裡的能量。體力值愈高,表示你在游泳、騎車與跑步時所能使用燃料愈多。

在我們的身體裡主要有三種燃料,分別是醣類(Carbohydrates,又稱為碳水化合物)、脂肪(Fat)與蛋白質(Protein)。它們都可以被代謝成小分子的能量元素來供給肌肉收縮之用,其中,又以醣類與脂肪為主。

在不同的運動強度下,身體會燃燒不同混合比例的醣類和脂肪,運動強度愈高,醣類被燃燒的比例也愈高;雖然醣類燃燒的速率很快,能很快地被轉化為肌肉所需的動能,但它在身體的存量卻有限,不像脂肪在身體裡的存量是沒有限度的。

因此,我們說一個人「體力很好」,除了表示這個人的身體有個大油箱,如同體內醣類貯存限量比一般人多之外;也表示你具有一組好引擎,能有效率地轉化身體裡的燃料,成為肌肉可用的動能。

 

耐力

耐力,是指身體能忍受某一運動強度的持續力,也就是乳酸忍耐力、肌耐力與心肺耐力綜合起來的能力。

以跑步來說,假設甲、乙兩人都擁有完成一場42.195公里馬拉松的體力,但甲生只能以平均每公里5分鐘的速度跑完,而乙生能以每公里4分鐘的速度跑完相同距離,表示乙生擁有比較強的耐力值,也就是乙生有忍耐較高運動強度的持續力。

倘若我們要求甲生同樣以每公里4分鐘的速度跑馬拉松,換算他能忍受的強度應是30公里,因此,當到了30公里處,就會超過他所能忍受的極限!雖然他的體力還沒耗盡,但肌肉已經疲乏,或是心臟與肺也開始鬧罷工。好比汽車引擎超過負荷、傳動系統受不了長時間的高速運轉,或是排氣管過熱一樣,即使油還有很多,但機器零件已經超過使用的限度了。

 

 

資料來源:

《鐵人三項: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全能運動入門》徐國峰 著;臉譜出版 (官方粉絲團)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