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測] PUMA Mobium Elite慢跑鞋劃時代的鞋款,充滿『創新與想像』

發表於 2013/04/23 17,118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最近市面上新上市的慢跑鞋如雨後春筍般百家爭鳴。總括它們強調的要點不外乎:1. 創新的材質 2. 結構設計的改進。所要表現的優點就是:輕巧、穩定、通風、機能、耐用等等。無論是選擇日系、歐系或美系的慢跑鞋,只要跑齡超過一、兩年的跑友皆有這種經驗—鞋櫃裡面眾家跑鞋好幾雙,但總是無法完全滿意。

如上圖的顯示,要達到全部都均衡的需求,各家慢跑鞋實在蠻難做到,但是科技總是來自人性。慢慢的新鞋款已經十分接近我們的各項需求。

網路報載—東京馬拉松前夕,德商PUMA在當地舉辦罕見的大型跑步鞋款全球發表會,向跑者們鄭重介紹配備多項專利科技的Mobium Elite。對於這外型構造特殊的鞋款,台灣跑友也掀起好奇與討論的話題,能為跑者帶來什麼樣的益處?官方的說明:移動力道大、靈活,操控力更佳,行進間更為自然、舒適,步幅效率提升,不用再因足部長度變化選購大半號的跑鞋。”聽起來太神奇的效能!!真的嗎?

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的鞋測,既期待又興奮。當收到包裹時,紅色包包內面裝著一雙綠色的PUMA Mobium Elite 慢跑鞋。根據網站上所描述的特性,仔細的把玩與慢慢的研究細節,先從鞋子的結構與功能說起:

Expansion Pods獨立緩衝塊墊、Windlass Chassis縮提式大底、Mobium BandX型彈力繩,這三項特殊功能是這雙外觀立體慢跑鞋的重點中的重點。

可以說這是前所未見的結構創新,相信你我應該都沒見過這種鞋底—前足與腳跟分離的大底僅僅扣上X字環而已。官方宣稱動力的來源就是這中底與大底,我要細細的觀察,他是否能產生革命性改變呢?

二話不說立即穿上鞋子。恩恩—第一個感覺是走起來怪怪的、輕飄飄的,走著鞋底還傳出 “畸畸” 聲音。

走完操場三圈再小跑三圈 (約2K)。脫下PUMA觀察鞋面有些新的發覺,與市面上它牌專業慢跑鞋設計上真的有很大的差異性。差 (殺) 很大…。

1. 單薄的鞋墊,平坦柔軟,沒有立體足弓鞋墊的設計,僅有一片厚薄相同的襯墊。鞋墊的下方前後各一片雙面膠來固定 (但是實際上足弓表現支撐十足,這應該是為了大底能大角度的移動而設計的,避免移動造成鞋內擠壓打腳)。

2. 彈性鞋帶,不會因跑步經常引起鞋帶鬆脫的困擾 (這應該是為了搭配可延展大底所做的準備)。

3. 薄薄一片的鞋舌上亦有定位孔與透氣孔的設計,中間覆蓋較厚的塑膠,跑完後發覺完全固定原先的位置上,不會位移。因為它很薄也不會造成足背的擠壓不適。


(右圖為目前服役中的跑鞋之一,做比較用)

4. 單面網布覆蓋整雙鞋,透氣度極佳。(從鞋頭上面可以用肉眼看見所穿的襪子)

5. 標準楦頭,但由於它所使用的材質極薄又有延展性,所以腳不會因此會卡住的感覺。腳的中間部分有內外從鞋底延伸上來的包覆非常好的塑膠片固定帶 (我猜這是對於這款鞋子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大底的移動量大的關係,需要將腳弓與腳跟牢牢的固定住)。

6. 腳後跟內部裝有硬質碗狀CUP,固定腳跟方便跑步提腳。但是我覺得CUP的高度可以再高一些才不會有點鬆鬆的感覺。CUP以上部分非常柔軟。

7. 鞋的重量約250克左右,重量落於慢跑鞋與路跑鞋中間。

以上是我初步的觀察與小跑後的心得與假設,還需各種路況與長距離的跑動才能證明我的觀察是否切題。接著跑步測試計畫如下:

1. 平路跑10K (六分速跑3K與五分速跑7K) 地點:公園外圍道路

2. 山路跑10K (上下坡道與彎道) 地點:台中市國際高球場外圍道路(來回兩趟)

 

跑步後心得分享

1. 3K六分速先適應這種特殊大底的接觸地面的感覺。因為速度沒有很快所以可以明顯感覺X字環的作動的引力,順著往後檯腳的力量無形中發生一股向後蹬踢的力距十分輕鬆的。加速中…自然的進入7K 五分速的加速跑步,通過90度的路口彎角與不平的路面 (備註:台中市道路狀況要改進),發現中足著路的跑動前腳大底的顆粒可明顯的路感發生 (太神奇) ,速度越快時足底的三段獨立Pods能明顯感覺到它的分別的路面抓力。過90度彎角與不平坦路面時,鞋底的順向性表現出貼地性如此完美。(說起來好像有點誇張,有那嗎神奇嗎?建議大家去試試)

2. 山路跑10K (上下坡道與彎道) 坡度最大約8%。一段緩坡之後接著約2.7K的長上坡,前腳掌的大底又發揮它的向上角度的接觸面的路感,因為有平路時候的路感感受,檯腿的動作比起以前跑起來較順暢。跑至山頂我太太觀察到給我的意見:速度與腳部抬放都很自然不費力 (我太太幫我拍照攝影) 看看碼表比起以往跑這段路快了約16秒。接著下坡來了,長下坡這是我最弱的一環。加上又要過彎道以往我都儘量減速保持平衡,步伐放小重心放低,第一個彎道過去真的長下坡就再腳前。順順的速度平穩的往下,心想放開速度試試,自然的腳步檯腳蠻順的,到達終點不用看碼表就知道超速完成。

 

檢討與比較

從下列幾張照片,就是秘密所在 (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試著分析:

獨立的Pods間白色EVA中底也是各自獨立製作,所以可以大角度的曲折形變。Pods可以各自因地形地貌而自然不費力的著地,腳底不會感到路面不平或過彎斜坡角度的側面的力距而使腳底與腳踝需付出過多的力量去抗衡。

回頭比較比較一下設計理念完全相反的兩雙鞋子大底的構造,更能發現PUMA設計師的巧思與創新。我大膽的假說Puma大底運動起來時是將中足著地後力量釋放至前腳Pods上,大腿後台腿又借助X字環的回饋助力。可以說它幫助跑動時腳步完整的運動cycle。

反觀另一雙慢跑鞋 (右邊) 是訴求穩定足底,可明顯看出這款慢跑鞋是將重心設計偏後面,硬式的足弓大底連接前腳大底與腳後大底,所以跑起來似乎只有用到前腳作動的運動模式。(常常造成足跟著地的跑姿)

上圖凸顯現出下坡較順暢的關鍵了嗎? 一般我慢跑鞋穿過一段時日最先磨損的是後面足跟的外緣。大家的經驗應該是相仿的,起先以為是跑姿所造成磨損,經過這次下坡的跑動後我感覺是因為慢跑鞋為求穩定而加大後跟的面積,但是相反的會造成腳後跟自然的與下坡路面的摩擦。所以因腳跟地面摩擦的阻力,總體下坡會無法順暢移動 (個人假設)。

綜合上述的分析—設計理念的方向與創新科技的發現,給我很多對慢跑鞋產品的啟發,更體會出長跑運動的動態運作模式。

 

結語

中底通透隆起的彎曲設計,讓前足與腳跟徹底分離,讓整個腳型能隨腳步的前進做充分地伸展,以X字型的彈力繩緊摳住前足與後跟,其功能就如同人腳掌上的足筋一樣,拉扯力量越大,回彈力道越大,藉此提升腳步往前踏與往後縮的速度與一般路跑鞋硬化的足弓保護墊不同。

還是用車子設計的概念來說明可能比較貼切點。油門反應十分線性順暢,油門一拜感覺快意盎然,在路上逢車超車豪不費力。車上配備的Dynamic運動底盤,懸載回饋柔韌明快,操駕起來讓人信心十足,遇上路面凹凸也能有吸收彈跳,整體表現相當均勻。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