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測] 釋放原始跑步能量—MERRELL BARE ACCESS 2

發表於 2013/06/05 28,660 次點閱 2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很長的前言

如果你這幾年有在跑步,你應該會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各大廠相繼推出號稱赤腳感受的跑鞋,奇型怪狀的赤腳跑鞋一下子充斥體育用品專櫃,這類跑鞋 (以下統稱赤腳系列跑鞋) 與傳統跑鞋有著完全不同的理念與外觀設計,大部分的赤腳系列跑鞋嚴格來說甚至不像是鞋子,反而像是腳底下包一層橡皮的腳套。

傳統跑鞋具備的包覆、避震、穩定、校正過度內旋、緩衝內旋不足對於腳外側的衝擊、以厚鞋跟緩衝著地力道…等等特色在赤腳系列的鞋款上通通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中前足著地,降低鞋子本身對於腳的包覆,減少保護,或是說減少鞋子對於腳步的校正與限制,讓人類的腳發揮原有擅長的功能,也就是跑步。

 

人類擅長跑步?

沒錯!以演化的角度觀察,人類的祖先從長腳趾演化成現在的短腳趾後,喪失了以腳掌抓物與爬樹的能力,生活領域也從樹上移到樹下,同時褪去了覆蓋全身的厚毛,大幅提高散熱能力 (人類是靈長類中唯一光溜溜沒有厚毛的動物) ,這一切的演化方向似乎只有一個目的,提高人類的跑步能力。

等等,世界頂尖的百米高手可能還跑不過一隻花豹,然後你要我相信人類擅長跑步,這不是笑話嗎?

不是笑話,因為人類擅長的不是短跑而是長跑,布滿全身汗線提供優異的排汗與散熱能力、高效率的跑步呼吸方式、跑步時穩定的視覺,這些讓人類自然具備了馬拉松的天分,看過《天生就會跑 (Born to Run)》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我沒有唬爛,以上也不是我自己說的,有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幫我背書 (參考連結一) 。

好啦!你勉強相信人類是適合跑步的,或是說人體構造是適合長跑的,這樣一來,有個邏輯上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人體構造是適合跑步的,那以往為何會強調一定要穿正確的跑鞋才能保護雙腳呢? 精確的說,跑步時可以打赤膊,穿著短到不能再短的慢跑褲,然後主流的思考還是要你乖乖地穿上厚重的慢跑鞋,以保護『脆弱的雙腳』,這說得通嗎?人類的雙腳是不是真的可以在極少的保護下完成長距離的跑步呢?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做過了 (包含我自己) ,而且有很多人正在做,人類使用傳統跑鞋的歷史其實不長,約從1970年開始,現代強調保護與校正的跑鞋才開始流行,在那之前,人類其實是穿一般薄底的鞋子跑步,所以真正的傳統、人類從直立人開始使用的跑鞋,絕對不會是你所認知的避震型或穩定型的慢跑鞋款。

不論你相信與否,認同赤腳跑步觀點的人已經越來越多,赤腳跑步熱潮由2009年從美國延燒至今,連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跑者雜誌Runner’s World ,也開始在每季的鞋測報告增加了 “Minimal” 類別,10年以前根本沒有人相信會有這樣的變化。

回到你自己,那你可以開始把鞋櫃中的跑鞋捐給偏遠鄉鎮的育幼院,然後開始赤腳或是穿薄底跑鞋跑步嗎?這個答案其實就不是那麼絕對了,首先,你絕對應該將多餘的跑鞋捐出去,其次,你必定可以勝任赤腳跑長跑的,但不是立刻,從你出生會走路到現在,你都沒有赤腳長跑過,你的腳底肌腱與小腿下方的腳跟肌腱 (阿基里斯腱) 被現代跑鞋完整的保護著,貿然開始赤腳跑長距離,會讓你小腿痠痛到以為沒跑過步,更嚴重的是,你可能會被讓跑者第一頭痛的『足底筋膜炎』纏上。

還不急著認為我不僅唬爛,還說了一堆赤腳跑步的好處後叫你不要跑,一個正常的跑者如何開始赤腳跑步的練習呢?答案是『5分鐘』,這是來自一位赤腳跑步橫越美國跑者的建議,選一個合適的場地由5分鐘開始,感受空氣在腳趾間流動的奇妙感覺,打開敏感的腳底觸覺神經,感受不穿鞋後跑步姿勢的改變,然後驚訝的發現,跑步原來可以更輕鬆、更舒服,第二天起床後,當你的小腿下方痛到不行時,你再想想要不要由5分鐘變成10分鐘,或是繼續穿上你的厚重跑鞋。

 

簡介

從2009年開始的赤腳熱潮攪動了原本慢跑鞋的市場生態,最讓人意外的莫過於Vibram 五趾鞋的成功,這個奇型怪狀的『腳套』大受歡迎後,刺激了更多新的鞋廠投入研發不同樣式的『腳套』,MERRELL 這家原本以戶外登山休閒用品為主的品牌,也順應潮流的開始推出一系列赤腳系列跑鞋,記得當年看到MERRELL推出第一款Barefoot (赤腳) 跑鞋廣告時,我還去問直營店何時進貨,直營店的小姐信誓旦旦的說半年內不會進貨,結果下一個月相同的門市已經有MERRELL赤腳跑鞋鋪貨了,沒有幾年後的今天, MERRELL官網上當季的超輕Barefoot跑鞋竟然高達11款,其中一款,就是本篇鞋測的主角MERRELL BARE ACCESS 2,以下將從外觀、穿著感受與實際路測各方面介紹這一雙特別的跑鞋。

 

外觀特色

MERRELL BARE ACCESS 2 的外觀其實與一般的馬拉松鞋類似,以赤足系列或是說Minimal系列的鞋款來說,鞋底似乎太厚了一點,感覺上根本是馬拉松鞋來的,不過如果將BARE ACCESS 2翻面,你將會發現BARE ACCESS 2與一般馬拉松鞋差異最大的地方-鞋底。

BARE ACCESS 2的鞋底按照人體腳底關節與『腳趾』分佈設計,試圖還原腳趾抓力,可以明顯看出腳的關節與腳趾位置,傳統跑鞋並不會特別強調腳趾的抓力,而是認定大多數人跑步時腳底內旋 (Pronation) 的模式是腳跟外側著地,腳尖內側離地,兩種鞋底假設的腳底運動方向完全不同,由上圖可以觀察出鞋底設計特色與腳底著地後的運動方向。

BARE ACCESS 2 強調中前足著地,所以於足弓處強化緩衝,腳掌前部以溝槽的設計提高彎折能力 (上圖紅色溝槽處) ,彎折處其實就是在你踮腳尖時腳底著地的位置,以單手可輕易彎折 (如下圖) 。

鞋底的文章還不只是外觀,往內部觀察,BARE ACCESS 2與一般赤腳系列跑鞋相同,採無鞋墊的設計,手伸進去摸還會發現鞋底內部有一個明顯的曲線如下圖。這樣的設計可以更貼近腳底形狀,有助於穩定腳步,降低雙腳在鞋內滑動的可能。

由前方觀察 (下圖) ,鞋底的特殊紋路似乎直接傳遞了腳趾的抓地力,還滿神奇的。

除了特別設計過的鞋底以外,個人觀察BARE ACCESS 2還有幾個重要的特色:輕量、透氣、與降低包覆。

 

輕量

以重量來說,BARE ACCESS 2甚至比輕量型馬拉松鞋 AdiZero 還要輕11g,如果與一般鞋款比較,差異就更大了 (上圖中所有的鞋款都是我穿過或正在穿的跑鞋,所以尺寸都差不多,沒有大鞋比小鞋的情況) 。

 

透氣

由上圖觀察,鞋內紅色鞋底可以輕鬆辨識,可以想見BARE ACCESS 2 透氣程度,實際穿著感受稍後分享。

 

降低包覆

BARE ACCESS 2的鞋跟與AdiZero相比明顯較低,可以從鞋帶高度為準觀察兩者差異,實際測量兩者鞋跟高度差距達 2 公分,這讓穿著BARE ACCESS 2的跑者可以更自由的活動踝關節。

是不是還有個重點還沒介紹? 鞋底下的8角形Mark是不是號稱黃金鞋底,強調耐磨抓地力強的Vibram呢? 這個你已經知道了我就不多說了,不知道的人Google 一下吧! 

 

穿著實感

第一次穿上BARE ACCESS 2的感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感覺應該就是無敵寬敞的楦頭,我的腳是屬於肉多寬厚型的,左腳3E右腳2E,一般楦頭的跑鞋常常把我擠到黑指甲,因此買大一號或是一號半的跑鞋已經是我的習慣,不過BARE ACCESS 2的超寬楦頭,讓我可以選擇正確的尺碼,不需遷就楦頭而買大一號的鞋子。

細心感受BARE ACCESS 2寬敞的楦頭,可以發現那是一種三度空間的解放,不僅是左右有餘裕空間,上下的活動範圍也很大,自由的感受大概僅次於夾腳拖鞋了吧,由上圖比較可以清楚發現,BARE ACCESS 2 在鞋尖運用較少複合材質增加強度,整個楦頭空間幾乎都是由透氣且柔軟的布料所構成,難怪可以有效解放腳趾空間。

下圖可以觀察一般跑鞋楦頭強化的範圍,你可以與BARE ACCESS 2 鞋尖複合材質的範圍比較看看。

由於BARE ACCESS 2 的低腳踝與薄鞋跟的設計,自然讓腳踝活動力大增,與傳統跑鞋不太相同,由以下兩張照片可發現BARE ACCESS 2如何降低鞋跟包覆。

下圖中藍色線為一般跑鞋的鞋跟高度。

很薄很薄的鞋跟包覆設計。

傳統跑鞋設計假設所有跑者都是腳跟著地,鞋跟處往往以多層複合材質構成堅固的支撐,加上刻意強化加厚的鞋底緩衝,讓一般跑鞋的鞋跟又厚又硬,試著踩一下你的傳統跑鞋,你會發現根本踩不下去,以這一點設計來說,BARE ACCESS 2 不僅降低腳踝,還運用很薄的材質包覆腳跟,顯然就是要提高腳跟或是腳踝的自由度,不過,更重要的是,BARE ACCESS 2不再假設你是腳跟著地了,和赤腳跑步一樣,穿上BARE ACCESS 2後,你應該要改成中前足著地了。

前面所提到的鞋內弧度不僅可以用手摸,穿上BARE ACCESS 2 也可以透過腳底實際的感受到,由下圖可以觀察出腳底與BARE ACCESS 2鞋型貼合的情形,實際的穿著感受像是鞋底與鞋尖各有一個凹洞,中間隆起的地方剛好貼合足弓處,精心設計緩衝中前足著地的衝力,並保留部分赤腳跑步的感覺。

下圖中綠色線約略是內側腳底的弧形。

上述鞋內弧度的觀察,其實在其他鞋款也有類似的設計,但強調後腳跟著地的鞋款基本上鞋跟不會太薄,另外,多了一層鞋墊的緩衝,會讓鞋內前後凹洞的弧形感覺更模糊。相對來說,BARE ACCESS 2後鞋跟幾乎像是挖了個大凹洞,成功營照出一種較接近赤腳著地的感覺。

 

實際路跑測試紀錄

我的身高176 cm,體重約79kg,算是重量型的跑者,跑齡4年多,開始跑步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實在太胖了,有完跑過一次富邦全馬,也輕鬆跑過幾次半馬,不過2010年開始,因為小朋友出生的關係,無奈的犧牲了假日與晚間長跑的練習,改在每天中午午休時間在公司園區內跑5公里,假日抽空跑一次10公里,再過幾年小朋友長大一些,我應該會恢復先前的練習,原因很單純,中午跑實在是太熱了。

本次路跑測試的進行大多是利用上班午休時間的5公里練習,測試期間剛好碰上不穩定的梅雨季節,正好來測試一下不同路面的感受。

  1. 5/6 12:00,天氣:陰,里程數:5公里,測試路面:柏油馬路
    第一次穿上BARE ACCESS 2跑步,我沒有穿襪子跑,跑起來的感受腳底中間的足弓有明顯的支撐,與傳統跑鞋相比,後腳跟支撐與避震較弱,不過神奇的是,因為後腳底較貼地,所以明顯感受到腳步自然地被轉換成中前足著地,小腿下方跟腱(阿基里斯腱)有吃到力量的感覺,沒有穿襪子可以更貼合鞋底,感覺上也比較透氣。
  2. 5/7 12:00,天氣:陰,里程數:5公里,測試路面:水泥石階、充滿落葉的泥巴步道
    今天穿上襪子跑跑看,穿上襪子後,第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沒那麼透氣了,另外多了一雙襪子在鞋內多多少少有強化包覆,增加緩衝的功能,不過鞋底的貼合感受好像也差了一些,另外今天小小的offroad 一下,讓Vibram黃金大底回到它熟悉的地方,整體來說,offroad跑起來沒有特別的不舒服,不過因為BARE ACCESS 2 的鞋底紋路較細,下午上班時才發現鞋底卡了一些小樹枝。
  3. 5/10 12:00,天氣:陰天地面潮濕,里程數:5公里,測試路面:積水柏油路、潮濕磁磚路面
    今年5月初全台輪流豪雨也下到我工作的地方了,穿上BARE ACCESS 2來挑戰一下潮濕路面吧!在積水柏油路面上,BARE ACCESS 2可能因為有Vibram黃金大底的加持,所以沒有任何滑動的感覺,跑起來很安心,即使是在潮濕的磁磚路面也保有一定的抓地力,不過跑的過程中涼涼的積水很容易就透過超大孔洞入侵,只能說,下雨天還是做點其他的運動吧!
  4. 5/13 12:00,天氣:晴炎熱,里程數:4公里,測試路面:發燙柏油路面
    今天精心設計有趣的跑法,前2公里穿BARE ACCESS 2,後兩公里穿人皮跑(赤腳),直接對照兩種感受,這樣的跑法是很有趣,不過大雨後的晴空烈日把路面曬得發燙,後兩公里赤腳跑步不僅是要躲小石頭,還要避開發燙的路面,儘量讓自己跑在陰影下。

看似無厘頭的測試方法,其實是打開了腳底的敏感神經,收集真實的路面情報,包含材質、軟硬度、溫溼度、坡度,有沒有小石頭札腳,所有的資訊都直接傳遞到大腦,跑步本身不再是機械式的循環動作,大腦需要根據路面調整跑步姿勢,並找尋最佳前進路線,難道這就是直立人稱霸動物界的跑法?

回到測試本身,穿上BARE ACCESS 2與赤腳跑步最大的差異在於腳底足弓的感覺,BARE ACCESS 2不會造成腳底肌腱的負擔,赤腳跑步時,腳底肌腱則會有明顯用過力的感覺。

午休時間的點兵遊戲,今天要穿哪一雙呢? 

  1. 5/18 21:00,天氣:晴悶熱,里程數:10公里,測試路面:柏油路面與社區人行道
    終於等到天氣好不用說床邊故事哄小孩入睡的週末晚上,穿上MERRELL BARE ACCESS 2嘗試稍長一點的距離,在整個10公里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感覺到特別的地方,除了小腿下方痠痛可以確認是一雙赤足系列的鞋款外,其他的感受與一般輕量型或是說競賽型跑鞋相同,因為輕量、透氣、楦頭超寬大,多了一種解放自由的感覺,著地的感覺像是穿一雙中間塞一坨棉花球的夾腳拖,真的很特別。

 

總評

對於一雙赤足系列的跑鞋,避震、穩定、包覆性設計已經不復存在,按照傳統跑鞋的特性來評分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還是學學Nike以赤腳跑步為標準,看看 BARE ACCESS 2與赤腳跑步的差距。

評分的方式其實很好理解,以接近赤腳的程度評分0~10分,0分表示與赤腳跑步一樣,10分則是接近一般練習用的避震型或是穩定型鞋款,評分的項目,也不要拘泥以往的鞋底彈性、柔軟度、包覆型,避震效果,改用較好理解的評分項目如下表(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評分項目 赤腳 Vibram 五指鞋 Merrell BARE ACCESS 2 adidas AdiZero
腳底涼颼颼 0(很涼) 5(其實不太透風) 4(楦頭寬大,可以透一點風) 5
踩到小石頭 0(爆痛) 2(有感覺,不太痛) 6(無感) 6(無感)
變成中前足著地 0(絕對) 2(絕對) 3(明顯) 8(幾乎不會改變)
足弓落地後自由舒展 0 2 3 6
阿基里斯腱痠痛 0 2(會痛) 2(會痛) 7(幾乎不會痛)
保護膝蓋關節 0(無痛感) 1(無痛感) 1(無痛感) 7(有用力過的感覺)
腳底肌腱酸痛 0(我還很遜,每次赤腳跑後都會有用過力的感覺) 1(有用過力感覺,但比赤腳好一些) 7(幾乎沒有用過力的感覺) 8(幾乎沒有感覺)
平均分數 0 2.14 3.71 6.71

以上表來說,BARE ACCESS 2其實提供不算薄的鞋底,跑者可以不用在意路面上的小石頭,不過設計團隊刻意降低鞋跟緩衝與支撐,強化足弓 (中足) 的包覆與支撐,加上特殊鞋底,有效還原赤腳跑步的運動方式,引導跑著以中前足著地,很聰明的保留的赤腳跑步優點,消除赤腳跑步對於腳皮與腳底肌腱群的刺激。以接近赤腳的程度來說,BARE ACCESS 2大概可以拿到4分 (0~10分,0分為最接近) ,輸 Virbram 五指鞋,贏一般輕量型的馬拉松鞋 (如:adidas AdiZero) ,特別要強調的是,這裡比的是與赤腳跑步接近程度,不是絕對的好壞。

 

總結

好啦!你相信赤腳跑是人類的天賦,也認同赤腳跑步因為腳底肌腱與阿基里斯腱(跟腱)的緩衝,可以降低身體著地時對膝蓋關節的衝擊,為了保護膝蓋或是增加跑步樂趣,你準備要高掛跑鞋但是繼續跑步...先等一下,你的腳底肌腱與阿基里斯腱不見得準備好了,如果不想被『足底筋膜炎』纏上的話,找一個安全平坦的路面,從5分鐘開始練習,或者去體育用品專櫃試試 MERRELL BARE ACCESS 2,感受一下不同於傳統跑鞋的穿著感受與路跑經驗。

 

備註

赤腳跑步或是穿著薄底跑鞋雖然已經全球性的風潮,不過每個人生理條件不同,脫掉跑鞋後,請務必讓你的身體與未曾強力使用的肌肉慢慢的適應,MERRELL貼心的在赤足系列的鞋盒內提醒你(如下圖)。 

參考連結

相關文章

吶喊系列文章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AD【評測】2024全新翼型碳板跑鞋 HOKA Cielo X1 再創新巔峰 唯獨自己才能突破自己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