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著地球跑] 2011那霸馬拉松—初馬篇

發表於 2011/12/12 7,494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人生的第一次經驗是最令人懷念與津津樂道的,初馬對馬拉松跑友的意義自然也不在話下。筆者在2005年3月國道馬拉松比賽以4小時9分順利完成人生初馬,抵達終點的那一瞬間,整個人的肌耐力、心肺耐力和意志力幾乎都要耗盡,回到家倒頭大睡了一下午後精神才慢慢恢復,心想自己真是瘋了,好好的日子不過卻要如此自虐。

家人憂心連續跑4、5個小時的馬拉松會影響身體健康,不約而同的建議跑一次全馬就好了。筆者當時也覺得一生跑一次全程42.195公里馬拉松,紀念意義應該足夠,以後不需要再玩這麼大,腳癢的話頂多跑個半程馬拉松就好了。

話才說不到一年,同年12月在同儕的鼓舞下又報名了台北ING (富邦馬的前身) 全程馬拉松比賽,從此逐漸喜歡上馬拉松運動。

參加馬拉松比賽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讓自己在繁忙的工作生活步調下,維持每天早上練跑5公里的習慣,行有餘力再以突破四小時作為努力的目標。六年來順利牽了30馬,也在2008的富邦馬將個人最佳成績 (PR) 推向3:45,為了健康將持續跑下去,並期許有朝一日能夠完成100個馬拉松。

今年那霸馬拉松,全團23位選手,初馬者就佔了8位,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其實不是每一個人都想跳級挑戰全馬,由於全程馬拉松是那霸馬的唯一選項,半數以上新手是被動升級,其中也包括筆者的哥哥,他僅跑過兩次半程馬拉松,成績差不多在3小時20分,賽前每週的練習距離約20公里左右,這次報名那霸馬,主要是想體驗嘉年華馬拉松的熱鬧與歡樂氣氛,順便嘗試在6小時完成初馬的可能性。

比賽當天,天氣晴朗,氣溫約在攝氏22度左右,比往年氣溫稍高五度,對跑者的挑戰除了體力的調整之外,食物、水、鹽份、熱量的補給是決定下半程能否順利完賽的重點。由於本團成員都是慕名參加那霸馬,其中雖不乏幾位全馬4小時以內的好手,但多半是以「玩跑」的心情邊跑邊吃邊拍照的居多。筆者也打算全程和門外社好友一起吃吃喝喝,邊跑邊玩到終點,同時心裡也默默許下盡力協助哥哥完成人生初馬的心願。

從起跑線出發後的前半程,無論是老馬或初馬選手,很快就被四周熱情加油的群眾所感動,看到身旁裝扮成醫生、護士、消防隊、水電工、忍者、新郎新娘、男扮女裝、香蕉、月亮、皮卡丘、小野貓、阿婆阿公、飛機、小丑魚...等奇裝異服與動物造型的選手,會情不自禁拿起相機徵求與他們一起拍照留念。在這種歡樂嘉年華會的氣氛下跑步,心情自然輕鬆許多,不知不覺就看到了20公里路標,不過手錶時間顯示已經過了3小時8分,也就是說距離21公里中間檢查點限時3:15只剩下7分鐘了,大家趕緊暫時收起相機,加快腳步向前跑。還好在象徵時間到的煙火施放前一分鐘通過中間檢查點。

可惜,還有幾千名選手被阻擋在中間檢查點之外,他們將被迫請上收容車直接送回終點。通過中間點的這一邊,除了持續跑向終點的選手之外,在路旁拉筋休息與放棄後半程的選手比比皆是,猜想他們原本就只打算跑半馬,當目標達成後席地休息等待收容車吧了!但是,對於以全馬為目標的選手,此刻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因為必須在3小時內完成剩下的半程21公里,因此絕對不能鬆懈而停下來休息,最多只能在補給站適量補充食物、水和鹽之後,就得繼續向前跑。

大約在25公里處,發現哥哥的腳步開始緩慢下來,詢問之後得知是大腿肌肉開始有些僵硬的感覺,此外也觀察到他的臉部及腿上佈滿了結晶的鹽粒,依筆者的經驗判斷,這應該是前半程的補給出了問題,熱量補充不足,且消耗的水分與鹽遠超過補充的份量。

將以上的疑點向哥哥確認後,果然都驗證了以上的判斷,原來是前半程享受歡樂的氣氛下,當時自我感覺良好也就忽略了熱量補充,甚至根本沒有補充鹽,所以在25公里處大腿肌肉開始僵硬隱約要抽筋的現象,以上的現象過去也經常出現在初馬的跑者身上,主要還是經驗不足所致。

此時必須趕緊重新做補給,雖然時間上有些晚了,但是只要調整得宜,運用接下來7~8公里 (約60分鐘) 的路程,調整體能與肌肉中堆積乳酸的狀況,仍然可以挽救回來,只不過要在大會限定的6:15時間之內抵達終點,似乎是項不可能的任務,筆者當時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但總想嘗試幫忙哥哥在那霸完成人生初馬,於是在剩下的17公里 (2小時15分) 與哥哥開始進行並肩作戰計畫。

首先是補充半根香蕉、喝一杯加入鹽 (約手指一把) 的水,塞幾粒黑糖在嘴裡補充熱量,大腿小腿噴上肌樂後,在酸硬的四頭肌再貼上消除酸痛的貼布。這樣一次還不夠,但是又不能一下子將胃撐的太滿影響跑步,必須以少量多次的補給方式進行。又跑了兩公里後,進行第二次補給行動,先補充鹽和水,其次吃半根香蕉,腿部再噴一次肌樂,最後抓兩粒黑糖在手上邊跑邊吃,此外筆者再多拿兩粒橘子在手上,作為在後面兩公里路程中兩人分段補充的食物。

在步幅控制方面,則是盡量縮小步幅增加步頻以減緩對肌肉的負荷,遇到上坡就採取大步行走取代跑步 (因為當時也跑不起來),目的在調整腿部肌群,讓長時間跑步所使用的肌群稍微獲得休息,也讓其他肌群共同分擔後面的艱鉅任務。

以上的補給與調整動作,約每2公里進行一次,總共進行了5次,當時「最後尾車」一直尾隨在後,虎視眈眈地等著將兩個兄弟請上收容車。在33公里檢查點前方約50公尺處,「最後尾車」突然加快速度趕在大會規定的5小時前通過檢查點,隨即拉起繩子,準備攔下後面選手並請上收容車。眼看工作人員準備將躺在地上繩子拉起的同時,我們兄弟倆死命地向前衝,說什麼也不能就此功虧一簣,並趁隙穿過繩子。當時穿越33公里檢查點時的心情,就像是逃出惡魔手掌的小丑魚,既刺激又興奮。不過興奮的心情持續不到3秒鐘,還是得回到現實。

面對尚未完成的九公里路程。對一位初馬的跑者而言,此時此刻正是考驗個人肌耐力、體力和意志力的第二道難關,若是沒有旁人的鼓勵,許多跑者在這關鍵的第二關通常就選擇放棄了。初馬的哥哥為了不影響筆者完賽的目標,於是建議兄弟各自按個人的配速跑到終點。

筆者心裡清楚,這麼一分開哥哥就不可能在時間內完賽了,於是堅持一定要一起跑,而且要一起通過終點。其實經過一個小時食物、鹽、水的補給後,哥哥四頭肌的酸硬的情況已經好轉了,體能狀況也在繼續比賽的許可範圍,於是啟動第三階段策略計畫,除了定時補給之外,開始運用一些激勵的方法,設定前方約五百公尺遠的目標,邁開步伐向前跑,抵達目標後再大步走約50公尺,同時利用這短暫的四、五十秒喝一口水和兩片橘子,同時設定下一個遠處的目標,再繼續跑到下一個目標。

為了節省時間,筆者用寶特瓶裝滿了水,隨手抓了兩個橘子在身上,準備在大步走的階段讓哥哥飲用。依照這樣的節奏循環持續前進,哥哥的情況開始穩定了,設定的目標距離逐漸拉長到一公里。路旁熱情民眾的加油聲仍舊沒有停過,提供的補給食物、黑糖、鹽與水,給予沿途堅持到終點的跑者最大的精神鼓舞。好不容易通過一段漫長的上坡,轉過一個彎道後看到40公里路標,手錶時間顯示也僅剩下15分鐘。

這時忽然聽到哥哥用微喘的聲音說:真的跑不動了,速度慢下來用走的吧!筆者仔細觀察哥哥的眼睛瞳孔並打探呼吸聲,確定精神與心肺功能沒有異常,主要是肌肉與身體上的疲累現象。於是乎拿出最後的絕招,對哥哥說:「將你的雙腳借給我,由我帶他們一起跑。」於是用右手抓著哥哥的左胳臂防止跌倒,奮力向前按每小時7~8公里配速向前跑,看到最後一公里路標時,時間還剩下7分鐘,心裡盤算只要維持這種配速就一定有機會完賽,最後的決勝點就在關鍵的一分鐘。愈接近終點,旁觀群眾的加油聲愈發響亮,哥哥也將意志力自我激發到極限,兄弟倆越跑越快,終於在關門前一分鐘,兩人一起攜手並肩穿過終點成功拱門,我們成功了!

心得篇

馬拉松賽事 請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