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礡後的餘韻 2014上海馬拉松

發表於 2014/11/21 3,660 次點閱 2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陽光灑灑落在上海體育館終點前,2014年唯一、也是第一場在中國的馬拉松結束了,微涼的風伴隨屬於外灘冬季的氣息,四小時前寒風陰雨的天候全然不見,手中握著獎牌,人聲雖然喧鬧,但我好像聽不太見,此時想起的,是這場比賽前後的故事,以及一些今年的回憶。

前一次造訪上海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還是個連1600公尺體適能測驗都跑不完的高中生,那次來上海純粹是旅遊,有幸看到襄陽市場結束營業前那屬於上海最真實的面貌,與浦東大樓興起、那正逐漸站上世界頂端的申城。

今年由於在工作上負擔的責任更多了,雖然在去年底希望今年能挑戰波馬門檻,但不得不說要兼顧工作、家庭、與訓練,真的不容易,也是一門藝術,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那些成績出色的市民跑者;上半年在工作管理與訓練之間調適,大多進行基礎訓練,週跑量維持在80公里上下,有時擔任配速員或跑跑節奏跑,自覺今年沒有全力備戰的霸氣,所以也沒有特別打算參加全馬比賽,因為我一向就不是為比賽而跑的人,跑步對我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算把路跑賽從這個世界中抽離,我還是會跑。

但上帝的安排就是這麼奇妙,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讓生命激起不一樣的火花,五月初,我獲邀參加上海馬拉松,在工作排程再三調整、上半年的差旅與事情都告一段落後,拖到七月底才敲定這趟旅程,也就是說距離比賽只剩下三個月。

在IAAF金標認證的賽事中,若能拿下佳績,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但從準備期開始的幾次測驗,評估後自覺三個月內要將心肺適能提升到破三標準不太可能,再加上這幾個月睡眠時間常常不足,光是維持訓練和肌力,身體都不時感到疲累,所以就不勉強自己,畢竟我沒有受傷的本錢,就工作、家庭、和我個人來說都是。


(照片來源:Faith)

但要盡情享受一場馬拉松,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充足,準備得越充分,越有餘裕體驗與享受比賽的點滴,而不需要總是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狀況上;八月開始,我進行了三個四週循環的基礎期,三週逐漸提升訓練量與強度後,搭配一週恢復週。


(照片來源:Faith)

肌力的部份我把要做的拆開分布於週間輕鬆跑後進行,主要是維持核心與髖部的肌力,此外,每週會進行1-2次的山坡跑,和一次節奏跑,長距離練跑的部分並未著墨太多,一方面是時間有限、週末有時因為工作的關係,只能在空檔自己安排練習,另外就是完賽能力並不是我所欠缺的,有別於傳統準備馬拉松會用較慢的速度跑上30公里,我改以20公里的配速跑取代。


(照片來源:Faith)

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起床、訓練、上班、陪家人、睡覺,跑步對我來說是什麼呢?我想,在時間如此緊湊的生活中,每天清晨能有一個時間,讓我好好聽著自己的呼吸、跑著屬於自己的節奏,時空彷彿是凍結的,沒有煩惱、干擾、複雜的思緒,只有呼吸、腳步聲、和身體的律動,令人著迷,令人留戀。

時間很快地來到10月最後一週,10月26上午進行最後一次賽前的配速跑時狀況很好,沒想到隔一週連續幾天的南來北往後,胃部出現不時絞痛的狀況,精神也有點虛弱,所幸並沒有發燒咳嗽等症狀,評估後決定照常參賽,沒有特別去看醫生(不好的示範)。


(照片來源:Faith)

比賽裝備方面,跑衣跑褲不是問題,不管天氣再冷我都穿背心短褲,且上海馬拉松今年特別提前舉行,為的就是避開去年的低溫,賽前看了氣象預報,比賽當天氣溫約在攝氏11-19度之間,陰涼舒適的好天氣,只要注意跑前保暖即可;至於跑鞋,我在Zoom Streak 5和Zoom Elite之間考慮許久,照理來說輕薄的路跑競賽鞋Streak是必然之選,但總覺得它鞋內空間稍窄,賽前也沒有進行30公里以上的試跑;Zoom Elite鞋內空間充裕,跑起來緩衝與避震都很足夠,但個人覺得鞋底與包覆都厚了些,以馬拉松配速的強度而言,Elite不是平時習慣的腳感。

就兩雙都帶著吧,10月31日,出發去上海。


(照片來源:Faith)

十年不見的上海,再次見面是在瀰漫霧氣和飄著細雨的夜晚,東方明珠仍矗立浦東,江水靜靜的、帶有絲絲漣漪,天氣有些涼;站在江邊看著夜景,此時的上海很寧靜,靜到我忘了它是中國第一大城,只有輕柔的江水聲,彷彿細語呢喃地在說些什麼,唔,胃又絞痛了,早點睡吧,明晨進行賽前最後一次慢跑。


(照片來源:Faith)

一早起床,模擬上午7:00起跑的時間到外灘試跑,路上碰到不少為明天比賽暖身的跑者和跑團,對這個城市的印象、不熟悉的口音、與新穎流行的裝扮在我的視覺與聽覺之間交雜著,路跑在中國方興未艾,但這兩年成長的速度絕對遠超過一般人所想像,不論是比賽、裝備、還是跑者,也許世界第七大馬拉松,就要在中國誕生了。


(照片來源:Faith)

早晨七點的上海微涼、舒適,是個適合跑馬的好天氣,手套和保暖跑帽決定不用,和朋友一起慢跑30分鐘,加上幾趟的輕快跑,最後還是決定讓輕快的Zoom Streak 5上場。下午到上海體育場參觀了博覽會,國際馬拉松該有的都有,唯獨人真的很多,明天不知道是否也會這樣擁擠地開跑?


(照片來源:Faith)

夜深了,今晚的上海飄著雨、一樣寧靜,跑者們都睡了吧?今天胃絞痛的狀況舒緩許多了,感謝教會朋友們的代禱;邊按摩肌肉、邊默想著明天的策略,這次參加上海拉松屬於參訪性質,前半段有任務在身,希望可以協助同行的朋友穩住節奏,別好號碼布、綁好晶片,海關大樓的鐘聲響起,提醒我該上床了,晚安,明天見。


(照片來源:Faith)

4:30,鬧鐘響起,上海馬拉松正式開始,要跑好一場馬拉松,比賽的當天可不是從槍響開始,是從你醒來的那一刻就開跑了;沖個熱水澡、換上昨晚早已準備好的衣物和跑鞋後,吃了一份這樣的早餐:什錦堅果燕麥、香蕉、和一杯熱咖啡,跑馬前可不需要吃太多,如果平時跑量有足夠,中長距離的速度耐力有做好,其實身體會使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不必擔心比賽中途會肚子餓。


(照片來源:Faith)

天空陰陰的,不時飄著細雨,溫度偏涼但體感相當舒適,看來今天是個適合跑馬的好天氣,等待朋友時一邊調整鞋帶,看了看錶,清晨5點30分,不禁莞爾一笑,我每天也都在這個時刻,做這樣的事情,一場比賽,只是平時跑步生活的縮影。 


(照片來源:Faith)

前往起跑區時真的見識到所謂萬人空巷,是怎樣的一回事,成千上萬名跑者一個勁的往前頭鑽,魚貫擠入狹小的巷弄裡,一旁的遊覽車不載人,載行李,沒錯,這是寄物車,和日本比賽載行李用的大型貨櫃車大異其趣。

這時天空的雨大了起來,寒風陣陣,集結到起點時身邊滿滿都是人,風雨越來越大,眼睛都有些睜不開,起點看台上的主持人一邊吆喝著:「再來點吶喊吧!讓天空的雨降得再多一些吧!風再大一點吧!」這種逆境求生存的民族情懷,和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激勵方式,還真是第一次在馬場上見到。

而參賽者們似乎也被這有如行軍口號般地鼓勵所感染,隨著雨勢變大,驚嘆、吶喊、與大叫的聲音不絕於耳,幾萬人在黃浦江邊大聲的鼓噪著,宛如軍隊即將披掛上戰場一般,氣勢磅礡,十分震撼


(照片來源:Faith)

緊接菁英跑者優先起跑後,所有參賽者在7:10準時起跑,為2014上海馬拉松揭開序曲,我開跑後試圖帶著朋友繞開前方較慢的跑者,但怎麼擠前方還是滿滿都是人,根本跑不起來,只好隨著人群慢慢往前走,大約過了近五分鐘才跑過起點線。


(照片來源:Faith)

跑前偶然被拍到的照片,這時的雨勢不小,我正隨著大隊緩步前進;上海馬拉松讓所有組別、近四萬名跑者同時起跑,日後若能不同分組分開時間起跑,應會讓賽道順暢許多。


(照片來源:Faith)

上海馬拉松從外灘的陸毅廣場起跑,沿金陵東路、南京東路等市區幹道而跑,途經上海大劇院、展覽中心、靜安寺等著名景點,透過跑步飽覽城內風光理應是愜意舒適的跑步之旅,但在這擁擠的賽道上我無心欣賞沿途人文景緻,只盡可能地維持緩慢但穩定的速度,並從健身慢跑的跑者之間找到一條通往「正常」馬拉松速限的路。


(照片來源:Faith)

開跑約半小時後雨勢漸漸緩了下來,我終於得以抬高那壓低以久的帽沿,往四周望去,原來我正經過的是那自1842年以來兼融中西歷史與文化的十里洋場,傳統英式建築與現代金融大廈前後分布,巷弄間傳統商號與時尚店鋪交雜,路旁也不時傳來上海特有的交通問候:喇叭聲,複雜的多元文化和時空並列,讓你很難定睛在一個焦點上,回過神來,原來我跑在中國第一大城,上海的道路上。

這對於十年之前的我來說,是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我是一名跑者,用雙腳和屬於自己的節奏,跑過中國千年歷史,也同時寫下我二十多年人生當中另一個新的篇章。


(照片來源:Faith)

跑過健身跑的終點(約6公里)後人潮舒緩許多,接著進到個人很喜歡的淮海中路,筆直的道路兩旁種滿了梧桐樹,配上老式建築,優雅而舒適,此時速度也得以恢復正常,到路旁的公廁小解後回到賽場,我的比賽正式開始。

上海馬拉松前10公里可說是跑遍上海市中心的精華地段,所有的組別都會參與其中,但跑進西藏南路後,街景被高架道路、現代公寓、和商辦工地取代,天空變開闊了,加油群眾也不如市中心那麼多,路上的聲音少了,全半馬在15公里處分開後更顯得安靜不少,只剩下你我的呼吸,和有些雜亂、卻似乎又一致向前的腳步聲。

跑者不就是這樣嗎?剛踏上跑步這條路,你可能是為了感受氣氛、和朋友同樂、或感受比賽的熱鬧而跑,但跑步這條路是漫長的,絕大多數的時間,跑者要面對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如何面對這屬於跑者的孤獨,也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跑者。

對我而言,跑步之所以讓我能持續下去、如此著迷的原因,我想就是當我在跑步時,不論是清晨、深夜、或任何時候,那種一切歸於寧靜、只剩下呼吸和步伐和諧運作的感覺,這時的我沒有煩惱和多餘雜念、超越時空,享受這屬於跑者的片刻。


(照片來源:Faith)

20公里後賽道上的跑者少了許多,每個人都維持自己的節奏跑著,我因為前半段堵車太過嚴重,恢復正常配速後從後半段一路趕了上來,沿路經過形形色色的跑者,有艱苦奮戰的、有從容自在的,當然也少不了那有著濃濃中國風的裝扮跑者,西遊記、擺夷姑娘、朝廷大官等等,對於第一次在中國跑比賽的我來說,頗為新鮮,也讓里程不知不覺的累積,到30公里左右一路順暢,自在而愜意。

順帶一提,賽前有聞28公里的龍騰大橋是上海馬拉松唯一有起伏的地段,但和台灣許多上下起伏的山路賽道相比,這龍似乎騰得不算太高,有些類似台北馬拉松中山北路轉往北安路的高架橋,跑上橋頂,可以遠眺龍騰大道與陽光照在黃浦江上的景致,與其說這是上海馬的考驗,對我而言反倒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小丘。


(照片來源:Faith)

黃浦江邊的風有些大,跑進上海徐匯區,這被譽為「上海科教文化核心區」的地方,高樓與工地林立,有著現代上海的另一個面貌,和市中心西洋與中國傳統人文兼具的氣氛截然不同;上海馬拉松是國際田徑總會認證的金標賽事,所以賽道補給也依循國際規則,菁英跑者不能接受除了大會安排之外的所有補給,只能在指定地點放置通過檢驗的私人補給品,不過一般的跑者當然沒有這麼嚴格,除了每2.5公里處運動飲料和海綿水站,大會也「遵循民意」在34與39公里處發放燕麥棒。

或許是中國跑者吃不慣洋人的麥吧,經過這兩處補給站不時可以聽到「這太難吃了」、「哪來的鬼玩意」之類的抱怨聲,對於準備不夠的跑者來說,35公里正好是鬼打牆身心俱疲的時候,只見補給站的志工們面帶苦笑,還是幫跑者撕開包裝,熱情地遞上食物,並給跑者們加油打氣。

我個人還蠻能接受這類單純方便的補給品,順手拿了一條其實還不錯吃,我很少在跑步比賽中感到飢餓,也很少吃固體食物,但或許是這場比賽速度較慢的關係,吃了一口才覺得有些飢餓感,邊跑邊咀嚼著,滿口麥香帶著果乾的清甜,在缺乏能量的時候,倒也是一種滿足。


(照片來源:Faith)

賽前原本擔心的跑鞋問題,實際上場後卻意外地有著很好的跑感,Zoom Streak 5前腳掌配置Zoom Air氣墊,起初跑起來會覺得鞋底偏硬且靈活度稍嫌不足,但隨著距離拉長、步伐邁開,氣墊反而給予腳掌良好的回饋,雙腳落地輕彈,在比賽的後半段比一些超薄的路跑鞋有更舒適的感受。

前半程大部分使用提腳前傾的跑法,最後這段里程四肢與核心都徹底熱開了,於是我多帶了一點髖部的力量,下半身以脊中為支點旋轉,上下半身成為兩個各司其職、但協調運作的系統,35公里過後跑得越來越順,5分內游刃有餘,人體是個精密的儀器,傳統的競技跑法、近年來流行的姿勢跑法、或是獨樹一格的氣功跑步,其實最根本的道理都一樣,闡述和發力的方式不同而已,但這不同的系統卻可以讓你擁有多套不同的武器,面對比賽各種狀況時都能派上用場。


(照片來源:Faith)

通過39公里的龍華寺後,進入最後的倒數階段,看了看錶大約4小時出頭可以完賽,以前半程擁擠的狀況來說,後半段跑得還算可以,順勢提升速度到每公里4開頭的配速,上海市區道路的品質給了我很好的印象,平坦而寬廣,跑在這樣的路面上是相當舒適的,不會像一些中央高、兩旁低的道路,必須要改變跑姿以對。


(照片來源:Faith)

即使已經跑過了不知道幾場的馬拉松,但每當接近終點時,我的內心總會有種悸動,一些過往的回憶不知為什麼都會湧現在腦海,初次穿上跑鞋、從黑夜到黎明、艱難的課表、曾經過度訓練的痛苦、初馬的感動、領獎的榮耀...,眼角有些濕,但這是喜悅的淚水,人生不過數十載,能有幾次像這樣健康、享受的跑完一場馬拉松呢?每一次的平安完賽,都要珍惜,都要感激。


(照片來源:Faith)

終於來到上海體育館前的最終兩百公尺,筆直地通往42.195公里的拱門,肚子又開始絞痛了,但感謝上帝讓我在比賽過程中一切平安順利。按耐不住這段日子以來工作生活訓練三頭忙、但最終仍能好好享受這一場比賽的喜悅,我從一旁已經無人的半馬賽道上衝出去,通過終點,按下分段計時,後半程是跑得十分盡興的1小時40分,以賽前的身體狀況來說,很滿足了。

深深一鞠躬,在胸前和額頭劃十字感謝上帝,這是我的完賽儀式,也代表了對工作夥伴、父母、跑友、和另一半最深的謝意,有了你們,才有我在場上的一切,這份喜悅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謝謝你們。


(照片來源:Faith)

陽光灑灑地落在浦東,那象徵現代上海的地方,我站在曾經是十里洋場的外灘上,享受這賽後屬於跑者的寧靜與回憶,每一個步伐與呼吸,或許就像每次我接近終點時一樣,不論表現好壞,總是會不經意想起,也都是跑步生涯的美好回憶,讓人著迷,也總是讓人想再次追尋。

 

*跑步心得 盡在運動筆記*

AD【評測】2024全新翼型碳板跑鞋 HOKA Cielo X1 再創新巔峰 唯獨自己才能突破自己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