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深蹲蹲不下去?其實是髖關節卡住了!打開髖關節活動度5動作
文|Joy
深蹲是最實用也最經典的訓練動作之一,不只能鍛鍊腿部與臀部肌力,更能提升全身協調與下肢穩定。不過,若髖關節活動度不足,不僅蹲不下去,還可能出現「屁股眨眼」、代償性動作,甚至導致膝痛或腰痠,讓你越練越挫折。本篇 5 個動作,幫助你有效打開髖關節。
深蹲蹲不下去、蹲到一半就覺得卡卡的,甚至膝蓋出現不適?實際上最常見的元凶是髖關節活動度不足。這樣不只容易受傷,也會讓臀部訓練效過大大下降,快來看看如何改善吧!
|深蹲蹲不下去的可能原因
深蹲時感覺卡卡的,或是勉強蹲下後會覺得姿勢歪斜、腰痠、膝蓋不適。這些狀況其實不全然是力量不夠,而是整體動作結構中出現了限制。以下是常見導致深蹲蹲不下去的幾個原因:
▪︎ 髖關節活動度不足
髖關節是深蹲最核心的關節之一,負責讓身體下沉、骨盆後傾。當髖活動度不足時,身體會自動「借用」膝蓋來完成原本該由髖來做的動作,結果就是膝蓋負擔過大,更容易感到不適甚至受傷。
▪︎ 踝關節活動度不足
踝關節足背屈角度不足,蹲下時就容易腳跟浮起、重心前傾,造成動作變形。小腿緊繃也有可能影響踝關節活動度。
▪︎ 核心控制能力差
即使關節活動度足夠,但若軀幹控制能力不足,也容易造成塌腰、駝背或整體不穩,無法順利下蹲。
圖|World Gym Blog
本篇文章將聚焦在髖關節活動度的影響,並分享幾個實用的動作,幫助你改善深蹲卡關的狀況。
|為什麼髖關節活動度這麼重要?
髖關節是連接骨盆與大腿的球窩關節,正常情況下,它應該擁有高度的靈活性與活動範圍。它不只負責我們下肢的動作,也影響脊椎與骨盆的穩定。當髖關節活動度不足時,身體會自動用其他部位來「代償」,以深蹲來說,最常見的就是:
- 膝蓋內夾或過度出力 → 引發疼痛或慢性發炎
- 下背過度拱起或塌陷 → 增加腰部壓力
- 身體前傾過多 → 增加下背與膝蓋的代償風險
髖關節太緊繃,不只容易受傷,也會大大影響臀肌的訓練效果。臀部還沒往後坐,會讓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出力太多,練著練著反而覺得大腿變壯、屁股沒變翹。
|5 動作打開髖關節活動度
1. 高弓步式
高弓部式。圖|World Gym Blog
- 一腳往前彎曲成弓步,後腳伸直踩穩,拉伸髂腰肌,雙手往上延伸。
- 注意骨盆保持中立,不聳肩、不塌腰,保持 5 個呼吸。
2. 跪姿髖屈肌伸展
跪姿髖屈肌伸展。圖|World Gym Blog
- 後腳膝蓋著地,前腳彎曲 90 度。
- 雙手放在膝蓋上方,吸氣、往上延伸,重心微微前移,身體後仰,伸展髖屈肌群,保持 5 個呼吸。
3. 鴿式伸展
鴿式伸展。圖|World Gym Blog
- 前腳屈膝放在身體前方、後腳向後延伸。
- 上半身慢慢前傾,手肘可撐地或放鬆趴下,伸展梨狀外轉肌群,保持 5 個呼吸。
4. 蜥蜴式
蜥蜴式。圖|World Gym Blog
- 雙手撐起身體,將前腳踩在雙手外側,膝蓋彎曲約 90 度,後腿往後伸直放鬆。
- 接著雙手往前爬兩步,再慢慢將手肘輕放地板,放鬆讓身體自然沉下,伸展內收肌,過程中保持均勻呼吸。
5. 蝴蝶式
蝴蝶式。圖|World Gym Blog
- 坐在地板上,將雙腳腳掌相對、膝蓋自然向兩側打開。雙手握住腳踝或腳背,讓身體微微向前傾,維持背部平直。
- 可輕輕用手肘輔助向下壓膝蓋,但不需強壓,重點是放鬆髖內收肌群。
看完這幾個動作,是不是很想跟著試試看?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責任編輯:Ian
文章授權:World Gym Blog
圖片來源:World Gym Blog
*運科訓練,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