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跑者的核心訓練:不只撐棒式「深層核心」你練了嗎?

發表於 2025/06/04 16,231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在跑步訓練中,核心訓練早就不是新鮮話題,但你真的有練對嗎?

Jo 是要練核心。圖|Ai

多數跑者熟悉仰臥起坐、棒式等訓練,但卻忽略了更「深層」的核心肌群,它是幫助支撐我們跑步姿勢、穩定骨盆、協調上半身、下半身的重要關鍵!

這些位於表層底下的深層核心肌肉,包括腹橫肌、腹斜肌、多裂肌、豎脊肌、橫膈膜與骨盆底肌,是你在後段抽筋、身體旋轉、下背痛時最常忽略的核心肌肉。


🤔 跑者的「深層核心」為何如此重要?

跑者們應該都有過這種經驗,在比賽後段時,步伐開始混亂、骨盆左右晃、下背也開始感到緊繃、甚至擺臂都感到不順暢,而這就是深層核心罷工的結果。

核心強,就像是穩固的地基,你的骨盆穩定後、上半身不會過度扭轉、力量傳導更順暢有效轉換推進力,不會浪費過多能量。TS Fitness 創辦人 Noam Tamir 教練就形容:「沒有深層核心的穩定,就像在沙灘上蓋房子。」


🏃🏻 不只是撐棒式:給跑者的4個深層核心動作組合

以下這套訓練動作,特別針對跑步時會用到的穩定肌群所設計,不只是訓練腹部、也強化臀部、內收肌與下背部,建議跑者們可以作為獨立訓練,一週進行 2 至 3 次,或每日進行一輪作為「微量訓練」。


▪︎ 死蟲式膝碰肘(Dead Bug Knee-to-Elbow)

死蟲式是訓練核心強大的動作之一,參與的腹橫肌、腹直肌、腹斜肌有助於穩定骨盆、穩定身體軀幹;並且透過這個訓練可以控制軀幹與四肢的穩定性,幫助跑者在長距離跑步中避免姿勢崩塌,減少疲勞。


該怎麼做?
  • 仰躺,雙腿抬起,膝蓋彎曲。
  • 雙手放頭後,捲起上半身,使肘碰膝。
  • 同時將右臂與左腿伸直,再回到起始姿勢,換邊。
  • 每側做 10 次。

注意保持下背貼地,避免過度拱背,動作切記要慢而有控制,專注於核心與呼吸上,如果動作太難可以從單側開始執行。


▪︎ 哥本哈根棒式(Copenhagen Plank)

哥本哈根棒式主要是針對內收肌群和核心穩定性,內收肌可以協助控制腿部動作,特別在單腳著地時避免骨盆過度傾斜,改善步伐的穩定性,可以減少不穩所導致的膝蓋或腳踝問題。


該怎麼做?
  • 側躺,支撐側前臂,另一腳放在椅子或長凳上。
  • 抬起身體並懸空下方腿,保持 20 秒。
  • 換邊重複。

注意動作執行時避免骨盆下沉或過度扭轉,核心全程收緊,保持呼吸穩定。


▪︎ 熊式支撐抬膝(Bear Plank Lift)

熊式支撐抬膝是一種結合動態與靜態的核心訓練動作,同樣能夠提升核心穩定性、髖部力量,特別是針對長時間久坐的跑者,這個動作能夠喚醒被抑制的核心啟動模式。

該怎麼做?
  • 四肢著地,膝蓋在臀下、手在肩下。
  • 抬起膝蓋離地,背部拱起,維持約 1 秒或一個呼吸。
  • 重複 8 次。

如果動作太過簡單,可以改為抬起對側手臂和腿,支撐時切記保持核心出力穩定,避免身體晃動或代償動作。


▪︎ 前臂支撐後退(Forearm Plank Walk-Back)

前臂支撐後退是棒式的進階動作,除了核心外,上肢和下肢的協同工作,能夠模擬跑步時多肌群的協力,同時也能增加肩部的穩定,提升擺臂的效率,減少上半身的疲勞。

該怎麼做?
  • 進入前臂棒式姿勢,腳趾頂地。
  • 小步伐將腳往後移動,保持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 慢慢移動回到起始位置,重複 8 次。

注意避免骨盆上下晃動或旋轉,保持背部的平直,呼吸穩定、核心發力。


🗣️ 編輯結語:

鍛鍊核心不僅僅是為了跑得更遠,也是為了跑得更健康!無論你是想要認真變強、跑得更健康,別再忽略核心訓練的重要性,或許肌力訓練對於跑者來說枯燥乏味、但它可能是你突破個人最佳、避免跑姿崩壞、能夠健康跑下去的關鍵。





責任編輯:Ian


*跑步訓練,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