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不必早起訓練 60歲後別再被老觀念綁死!3 個打破框架的新習慣,讓你健康活更久
你還在相信「早睡早起、天天運動、三餐定時」才是健康唯一解方嗎?
對於60歲以上的樂齡朋友來說,這些過去的健康觀念,其實早該與時俱進了。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和田秀樹就提出,「與其活在傳統標準裡,不如根據自身狀況,打造適合自己的健康節奏」,這樣反而能讓人生下半場過得更舒適、健康。
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 3 個 60 歲起該知道的健康新常識,讓我們一起從「打破框架」開始,活得更聰明、更自在!
圖|Barry
1. 【睡眠篇】不是愈早睡愈健康,重點是「睡得好」
長輩們常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年齡增長後,人體的生理時鐘會自然提前,睡眠時間也會縮短,硬是逼自己「早睡」,反而越睡越焦慮。
重點不是早睡,而是睡得好。
保持約6小時的高品質睡眠,搭配:
- 調整室溫到舒適範圍(約24-26度)
- 選擇支撐性好的枕頭
- 戴眼罩、使用遮光窗簾,打造昏暗安眠環境
這些比強求早睡早起更實際。睡得安穩、身體修復得好,自然氣色好、行動力更佳。
睡眠品質比睡多睡早還重要 圖|Barry
2. 【運動篇】運動「量力而為」反而比較好
你是不是也覺得「年紀大了更要拼命運動」?
其實,運動量並非愈多愈好,尤其對樂齡族來說,「持續下去」才是真本事。
根據WHO建議,65歲以上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約等於每天30分鐘,5天即可),已經能有效維持肌力、代謝、心肺與骨骼健康。
小編提醒:
- 有慢性病、關節退化或體能較弱者,務必先諮詢醫師與物理治療師
- 可以選擇快走、游泳、健走杖、輕重量肌力訓練
- 別忘了給身體「休息修復」的時間,比天天硬撐更有益健康
運動是長期投資,不是短期衝刺,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才能陪你走得長久。
樂齡更該保持運動,但不是動越多越好 圖|Barry
3. 【飲食篇】三餐非絕對,適度調整腸胃反而更輕鬆
傳統認為「一日三餐不可少」,但如果明明不餓、卻為了吃而吃,對腸胃其實是種負擔。
小編建議:
- 若食慾低落、不覺得餓,可嘗試減少進食頻率
- 可採用「微斷食」方式,讓腸胃獲得適當休息
- 重點是飲食質量而非進食次數
但要注意:高齡者、糖尿病患者、有特殊飲食需求者,務必先諮詢營養師與醫師,再做適度調整。
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
樂齡更應該重視飲食品質 圖|Barry
【小編結語】
60歲之後,健康不再是「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學會跳脫框架、量身打造自己的節奏,反而才能活得健康又自在。
放下標準答案,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身心平衡」才是王道。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Barry
參考資料:早安健康《不必早睡早起狂運動!60歲後「打破框架」學3種新習慣讓你更健康》
* 健康生活,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