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又到了重新累積『月跑量』的時候:為什麼跑量如此重要,要如何調整?

發表於 2025/01/02 20,613 次點閱 0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相信跑者們都很努力的想湊個月跑量,然後再分享到限動上(就是小編本人),而又到了月初,要開始重新累積越跑量啦!🤙🏻

對於訓練計劃來說,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跑量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跑量有多重要,我們又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量呢?


圖|運動筆記 邵邵

👉🏻 為什麼跑量如此重要?

跑量與跑步強度不同,「強度指的是任何能使心率加快、讓你超出輕鬆跑範圍的東西,例如間歇訓練、節奏跑或坡道訓練。」  

跑量就像汽車的總里程數,而強度則是你踩油門的力度,跑量有助於建立耐力和有氧能力,這是長跑的基石;而強度則透過挑戰身體在短時間內更努力地運作,提升速度、效率和表現。為了降低受傷風險,通常建議一次只增加一個變量。例如,如果你增加了訓練計劃中的跑量,那麼強度應該保持不變,反之亦然。  


圖|運動筆記 邵邵

👉🏻 如何找到適合你的跑量?

比賽訓練計劃(無論是 5K 還是馬拉松)通常會提供跑量目標。然而,這些目標僅僅是一個大致的參考,適合你的跑量還需要根據經驗、目標以及你可以投入跑步的時間來調整,關鍵在於傾聽你的身體。😌


  • 初學者的 5K 計劃:跑量在高峰週可能達到每週 16 到 19 公里。
  • 初學者的 10K 計劃:大約是每週 29 到 33  公里。
  • 初學者的半馬計劃:每週 48 到 56  公里。建議單次長跑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每週總跑量的 40%。  
  • 初學者的馬拉松計劃:單次長跑距離不會超過 33 或 35  公里,達到每週 60 到 72  公里的跑量。  


👉🏻 調整跑量的技巧

❐ 策略性增加跑量

如果想增加跑量,可以從延長長跑距離開始,這有助於提升耐力。在增加幾週長跑距離後,可以考慮延長中等距離跑步的時間,比如坡道訓練或速度日。最後才增加恢復跑的距離,但這些跑步仍然應保持輕鬆。

❐ 不要急於求成

 在提升跑量時,每週的增加幅度不要超過 10% 到 15%,而且這些增幅並不需要每週都發生。保持跑量穩定幾週,能幫助建立更強的力量和耐力。

❐ 加入減量週

跑量的提升不必是線性的,建議每四週加入一個減量週,讓身體有時間充分恢復。即使希望達到更高的跑量,也可以先用三週逐漸增加跑量,在第四週降低跑量,然後再重新開始循環。

❐ 休息幾天再重新調整

如果你覺得跑量過高,可以完全休息兩到三天,讓身體恢復,恢復訓練時,稍微減少跑量,例如縮短長跑距離,並減少輕鬆跑的里程數,看看感覺如何。也可以加入更短的節奏跑或間歇訓練,在減少總跑量的同時,仍然維持體能水準。  


小編好奇寶寶👶🏻

你的平均月跑量是多少呢?(小編要努力 300 k )





責任編輯:Ivy

文章來源:Runner's World


* 運科訓練,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