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專訪】奔向臺北馬:陳季暐、江芃葦選手—穿著 UA Velociti Elite 2 挑戰極限

發表於 2024/11/29 8,666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24 年臺北馬拉松倒數一個月,參賽跑者們進入最後備戰階段,努力調整狀態,期望在臺北馬的賽道上全力向前、挑戰自己。今年,UNDER ARMOUR 有兩位參加臺北馬全馬賽事的選手:陳季暐與江芃葦,他們穿著 UA 推出的二代碳板跑鞋 Velociti Elite 2 訓練與比賽,力拼突破 PB!



▍▏800 公尺到 42 公里:選手生涯永不設限

陳季暐在國中時加入田徑隊,因有優異的體能,決定選擇中長距離的 800m、1500m 為主項,到了高中成為專攻 800m 的選手。他是位認真的選手,「教練開的課表我都會全部完成,以前教練都會騎機車在田徑場拉著我跑」,像電影情節般的畫面是陳季暐的日常。他是需要時間摸索、領悟的選手,因此他堅持訓練、風雨無阻,在高三那年忍著腳傷,吃著止痛藥訓練、參賽,終於跑到全中運的參賽標準,也順利錄取大學獨招,進入理想的科系。


學生時期許多時間都在田徑場度過,也逐漸透過努力獲得不錯的成績。(圖片來源:陳季暐)


大學時期,陳季暐繼續投入 800m 的訓練,維持著選手的生活作息,為了早上五點起來晨練,晚上十一點就得就寢,大學生常去的夜唱、夜店、夜衝,寢室內的開趴、打遊戲都與他無關。他笑著說,當時對訓練最大的阻礙其實是室友,晚上睡覺時室友大多還醒著,因此他常常睡不好。所謂「越自由、越自律」的特質在他身上展露無疑,「當時有目標,要做的事情也沒那麼雜,只要專心地把運動顧好、把課業顧好,因此還是每天很規律地去訓練,就算我們大學沒有晨操,我還是會自己安排,就是努力去拼成績。」


與其跟同學出去玩,更願意花時間好好訓練好好休息,與帥氣和外向的氣質有不少反差。(攝影:王武楠)


至於怎麼會從專攻 800m 的選手轉為跑馬拉松呢?陳季暐坦言,他從大一開始擔任助教帶跑團,一直帶到研究所畢業後去當兵,當完兵原本不打算繼續帶跑團,不過原本的學生卻先把跑團創建好等他回來。「他們連 LOGO 都設計好,所以我就不得不繼續帶跑團了。」陳季暐笑著說,也算是被學生的熱情推入馬拉松領域,他的第一場全馬也是學生幫他報名。


800 公尺與 42 公里不單是距離的差距,訓練模式、心態也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攝影:王武楠)

談到首場初馬:柏林馬拉松的心得,陳季暐表示,世界六大馬之一的柏林馬有最速賽道之稱,氣候與賽道、比賽氛圍都非常棒。他從五月開始訓練,正好是臺灣天氣炎熱的夏季,備賽十分辛苦,訓練時並沒有跑到全馬的距離,沒辦法完全熟悉全馬的強度與時間。果然,「這場比賽我一直在適應撞牆期的狀態,29 公里後肝醣消耗過快,只好提高補給的量,希望身體能適應,35 公里時有抽筋的感覺,一直撐著讓身體恢復,好險最後沒有抽筋,等到完賽才抽!」最後以 2:47 的成績作收,雖然未達到原先設定的 2:45,仍是難忘的經驗。對於想挑戰初馬的跑者,陳季暐建議能以一年為備賽週期,找教練制定課表、配合個人情況調整,週期性的吃課表,進步的幅度會更理想。全馬的目標賽事則建議安排在較冷的天氣,如臺北馬或渣打馬,會更好去訓練與安排。


初馬即挑戰六大馬的柏林馬拉松。(圖片來源:陳季暐)

▍▏動漫愛好者的進擊|長跑道路奔馳中

江芃葦是「半路出家的長跑選手」,直到大三才開始跑步。他以前喜歡看動漫、打電動,並不怎麼運動,直到大三時,先是聽到同學準備警專鑑測 3000 公尺,「當時覺得 3000 公尺 12 分 30 秒怎麼可能跑不到,就想自己跑跑看,沒想到真的跑不到!覺得怎麼可以輸給他,就開始練習跑步了。」江芃葦爽朗的道出這段經歷,展現出他性格中樂於挑戰且不服輸的一面。再者,當時的體育老師教學認真,也會講解運動科學,他越聽越感興趣。最後,是看了以跑步為題材的著名作品——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立刻深受吸引:「跑步怎麼這麼帥!」有了這三項契機,江芃葦就此邁出步伐,開始跑步。


江芃葦熱愛動漫文化,也成為他踏上運動這條路的契機之一。(攝影:王武楠)


從 2018 年開始練跑,跑步距離從 3000 公尺開始增加至 5000、10000,一年後江芃葦抱持著:「我已經跑一年了,那就跑個馬拉松吧!全馬大概是四趟十公里,也沒有很難吧!」便率性地報名了人生第一場全馬:日月潭環湖馬拉松,也在此受到全馬的震撼教育,索性認真投入馬拉松練習。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時,他的腦中不斷思考著如何能跑得更好,後來進入研究所,參與田徑隊的正規訓練。2023 年又毅然決然休學,到花蓮訓練一年,投入全運會準備,由弟弟擔任教練。如今已成為企業隊的培訓跑者,跟著臺灣馬拉松記錄保持人許績勝老師訓練,每天工作四小時、訓練四小時,「這個訓練量有點太充份了!」江芃葦爽朗地笑說。


儘管每天花這麼多時間訓練,仍然保持對運動的熱情。(攝影:王武楠)


從大三那年開始接觸長跑,江芃葦努力訓練、不斷嘗試,越投入越想繼續努力,有了成為選手的目標,期間跑過全運會、到印度移地訓練,一直到今天成為企業跑者。描述現在企業隊的訓練經歷,他坦言和厲害的選手一起訓練,「一直有被現實的重拳揍在臉上的感覺」,雖然也會挫折,但正向的他並不會一直陷在灰心的情緒中,而是繼續琢磨、下更多功夫,希望跑得更快、更好。


透過移地訓練不同的環境與訓練模式,讓自己可以適應不同挑戰。(圖片來源:江芃葦)


今年的首爾馬拉松,他帶著跑進 2:30 的目標前往韓國。賽前先參加半程的臺北馬、也研究賽道影片,前兩個月更是一天三練、一週最多跑兩百多公里的巨大練習量,增強了他的信心。雖然最終以 2:33 的成績作收,不免覺得可惜,卻也體會到許績勝老師所言:「認真去準備、認真去跑,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江芃葦認真回顧每場比賽的過程與不足之處,這些經驗都將成為前往下一站的養分,「累積的東西都會在某些時刻開花結果」。若是有想要挑戰自己的跑者,江芃葦認為「要先肯定自己微小的成功,也要給自己時間慢慢進步」,且強調基礎訓練的重要,如大重量訓練可以增加組織耐受度,讓自己不容易受傷,很建議排入訓練項目。


在首爾馬打破自己的最佳成績。(圖片來源:江芃葦)


▍▏「參賽即奪牌」強力鞋款 Velociti Elite 2 

然而今年陳季暐、江芃葦兩位選手也有一個相同的目標,就是在即將到來的臺北馬拉松打破自己的最佳成績!並且他們都選擇 UA 今年推出的第二代碳板跑鞋 Velociti Elite 2,這雙也是馬拉松選手 Sharon Lokedi 在波士頓馬拉松奪得銀牌所穿著的鞋款,她卓越的表現立即引發大眾關注,也反映著 Velociti Elite 2 的升級效能,這次也將成為陳季暐、江芃葦兩位備賽、參賽的重要夥伴。


全新 Velociti Elite 2 碳版鞋,非常適合比賽和追求成績的跑者穿著。(攝影:王武楠)


▍▏全掌熱塑性碳版|中底加厚、掌跟差降低 提供絕佳推進力

這次 Velociti Elite 2 中層,採用角度更高、更堅硬的碳纖維板,並且延續前代中底科技結構,上層採用高能量回饋 PEBAX 泡棉,整體中底高度由 28-36mm 增厚至 37.5-39.5mm,掌跟差從 8mm 降至 2mm,有效提升步頻且更加緩震舒適。
陳季暐分享到,Velociti Elite 2 的特性在訓練時明顯感受雙腳更加省力,多了碳版的回饋,不論抬腳或往前位移的動作都更輕鬆,因此他會在長距離課表、或是有強度的訓練時穿著。江芃葦也表示,這雙鞋透氣性佳、推進力強的特性,很適合成為跑者首雙競速鞋款,中底偏硬帶來緩震的功能,絕對是十分安全又好用的跑鞋;因較軟的鞋款緩震力沒那麼好,初次穿著碳板鞋的跑者可能會無意間施力超過負荷,反而產生受傷的情況。而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Velociti Elite 2 不管是比賽或訓練都是很不錯的鞋款,在步態轉換及穩定節奏方面的訓練都很有幫助,稍重的重量在當訓練鞋時也能訓練腳力。 


加厚中底讓加速時,帶來更好的穩定度與回饋。(攝影:王武楠)


▍▏備戰比賽:UA 跑鞋交替穿著 訓練成效最大化

兩位選手亦分享此次準備臺北馬的訓練鞋款。陳季暐表示,平常輕鬆慢跑時,會穿主攻支撐的鞋款,讓雙腳放鬆一些。他也強調,選用高階競速的碳板鞋,須有足夠的肌力輔助,否則容易帶給關節過大的壓力,將有受傷風險。慢跑時他會穿 HOVR Sonic 6,因鞋底較硬、有支撐力、回饋感佳,適合當成恢復的鞋款;Infinite Pro 鞋底較軟,則會當作日常外出、教課時穿著的鞋款。

江芃葦則可以「Velociti Elite 2 一雙到底」,不論節奏跑、短間歇、長間歇、3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都可以穿著 Velociti Elite 2。若要替換,會選擇 Velociti Pro 用於節奏跑訓練,Velociti Pro 穿著腳感舒服,鞋面包覆性佳,也有不錯的推進力;Infinite Elite 可用於慢跑,也可用於長距離練習;跑階梯或加速跑時則會選擇 HOVR Sonic 6;重訓時則穿著訓練鞋 Tribase Reign 6,江芃葦也大讚:「UA 的重訓鞋做的非常好穿!」


耐用材質大底,提供跑步穩定抓地力。(攝影:王武楠)


▍▏挑戰自我、突破目標 ─ 有覺悟的人是最強的!

從動漫出發、邁開步伐,到成為跑步選手的今日,江芃葦分享熱門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第六季中的觀點:有覺悟的人是最強的。他是一位半路出家的跑者,也會因年齡漸長、基本功不足感到沮喪,但認清了自己的不足後,仍舊咬著牙持續向前,是他的覺悟、韌性,也是他對跑步的熱情與堅持。十二月的臺北馬,他給自己設定 2:29:40 這個明確的時間目標,希望能達成這個里程,在跑者生涯中更上一層樓!


不僅直視自己的目標,芃葦也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跑者。(攝影:王武楠)


對陳季暐來說,從專長 800 公尺到全馬跑者,兩者的痛苦狀態並不相同。800 公尺是瞬間乳酸爆發、極度不適的感受,馬拉松則是長時段的考驗,準備時間長、比賽時間也長,長時間的疲勞考驗著跑者的耐心與狀態,隨時都處在臨界的感受。適應這種截然不同的跑步型態,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覺悟、一種轉換,跑馬拉松的過程是不斷挑戰、突破自我,有很長的時間跟自己對話、建立運動信心。「就算訓練很辛苦,也會ㄍㄧㄥ住」,他仍舊是設定好目標就會全力去拼的選手。這次臺北馬,他給自己設定 2:45 的目標,讓壓力成為動力,希望拼在前一百名以內完賽!

期待能在臺北馬驗收紮實訓練的成果,再次突破自己的極限。(攝影:王武楠)



責任編輯:Vern

圖片來源:王武楠、陳季暐。江芃葦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