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運動心理學:「堅持很難,但放棄更難」受傷了,還要咬牙跑完嗎?

發表於 2024/10/25 24,042 次點閱 2 人收藏 5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在今年夏天巴黎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後,英國選手 Rose Harvey 透露,她在股骨頸疲勞性骨折的情況下完成了比賽。據 BBC 報導,她在比賽前已接受治療,醫生警告她參加比賽會使傷勢惡化。賽後她表示從訓練中獲得了「毅力和韌性」。  

然而,這種選擇是否健康,小編就不妄下評論了☺️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的說法吧!


圖|BBC

✦ 社會對痛苦有種迷戀

柏林的運動心理學家兼跑步教練 Mari Dottschadis 表示:「社會對於痛苦的克服有著某種迷戀:控制痛苦、戰勝痛苦,以及痛苦消失後所帶來的喜悅。」

這種迷戀讓我們深深被那些在痛苦中取得非凡成就的故事所吸引,例如 1996 年奧運會上,美國體操選手 Kerri Strug 在腳踝骨折的情況下,依然完成了跳馬,並助美國隊奪得金牌。


圖|Getty Images

✦ 跑者為何常無視傷痛?

Dottschadis 指出:「菁英運動員和普通跑者之間的界線經常模糊,一旦某種信念根深蒂固,就很難動搖。」因此,像「痛苦是軟弱的離開」、「不痛不成長」這類格言在跑者間流傳多年,特別是在長跑領域,克服痛苦彷彿成為一種必達的目標。🧐

運動心理學家 Emily Saul 補充,跑者常會忽視疼痛來完成訓練,因為我們的大腦有「保護機制」,但要達到頂尖水平,就得突破這個「安全緩衝區」,全力挑戰自我。


圖|運動筆記 邵邵

✦「黑白思維」與完美主義的陷阱

許多跑者擁有 A 型人格,追求完美,認為只要精確完成訓練,就能確保成功。然而,這種完美主義與「非黑即白」的思維,往往導致焦慮與憂鬱,並提高受傷的風險。

研究顯示,完美主義是運動員受傷的重要預測因素之一。心理上的驅動力也不可忽視,當跑者將成敗寄託於馬拉松成績時,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只有達到特定目標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忽略了過程中的成長與自我肯定。(小編就是這樣,寫這篇是想告訴大家也提醒自己:我們都很棒的!👍🏻


圖|運動筆記 邵邵

✦ 堅持很難,但放棄更難

「放棄」其實是對自我認識和深度反思的展現。正如《Do Hard Things》一書所提:

『真正的堅韌,是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做出智慧的選擇,而非盲目堅持。』

此外,跑者需學會透過其他運動或方式來紓壓,因為跑步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運動,還是釋放壓力與建立社交關係的方式。如果無法繼續跑步,則需主動尋找替代方式來維持這些功能。

「帶傷比賽」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滿足,但也可能損害跑者的長期健康與運動生涯。要能夠長久跑下去,真正的勇氣在於懂得何時該適時停下,才是未來長期成功的關鍵。(一起加油吧💪


圖|運動筆記 邵邵





責任編輯:Ivy

新聞來源:Runner's World


* 運科訓練,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