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2023 TNF100菁英越野運動員江晏慶,50K備戰秘笈大公開!

發表於 2023/02/15 25,882 次點閱 6 人收藏 8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TNF100好久不見,我是江晏慶!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簡稱 TNF100)回來了!我將分享「訓練週期規劃」、「恢復工作」、「50公里賽道特殊技術要領」等「三大」備戰秘笈回到大自然與歷史人文相依的東北角 - 金瓜石。

50公里組從百年勸濟堂出發,途徑夢幻瀑布旁的神秘夢幻寺、清朝巡撫劉明燈題字的金字碑、見證台灣黑金年代興衰的侯硐車站、波瀾壯闊的三貂嶺瀑布群、無言的山丘故事源起的貂山古道、芒花怒放的淡蘭中路燦光寮古道等眾多歷史遺跡,彷彿進入一趟閱歷東北角近代200年歷史的深度探索之旅。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歷經改朝換代、產業興衰等變革,東北角這一整個地域仍然保有鮮明的人文歷史特色和大自然景觀。


TNF簽約越野跑運動員 江晏慶。圖/ 2023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


為符合古時民生與軍事要道所需,古道的工法多符合人體工學,以此次50公里總爬升約2300m來說,是北部地區可跑性較高的野跑路線,地形上以北部低海拔的森林為主體,點綴像是黃金博物館旁的舊礦區打石路段、草地、溪流、階梯步道等,環境變化相當豐富,且路線大多寬敞,非常適合舉辦越野賽事與大自然探索。


2023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賽道實景。 圖/江晏慶。


若說金瓜石地區見證東北角200年的歷史,TNF100的賽道則見證了台灣越野跑從始至今的賽事發展,從公路佔比80%的年代,蛻變到符合ITRA規範的85%以上山徑比,TNF100一直是國內傳承最久、觸及族群最廣的大型品牌賽事,就算歷經2020年Covid-19的洗禮,仍然於2023年重磅回歸,無論是賽道或參賽選手陣容都值得讓人期待!


2023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圖/江晏慶。

分享完了歷史背景,是不是對於這場賽事有不一樣的看見或期待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切換到「備賽模式」,透過專業的角度向選手們分享準備TNF100 - 50公里比賽的完賽小祕訣,啟動你的越野超馬修煉之旅!

一、訓練週期規劃

訓練週期建議表
2~3月準備期/有氧耐力基礎期
3~4月有氧耐力基礎期/爬升能力建構期
4~5月專項強化/巔峰期
5月份顛峰期/調整期
  • 2~3月準備期/有氧耐力基礎期

「準備期」顧名思義是要為接下來的訓練做預備,這裡要先區分三種不同類型的選手。第一是沒有太多越野跑經驗的「跑者」,第二是單攻百岳的「登山者」,第三是「越野跑者」。因為特質不一樣,準備期的重點會有很大差異。

 (一)跑者

如果您成功報名50公里組,代表您已經具備完成42公里全馬的能力,而對於沒有越野跑經驗的跑者來說,投入「技巧」與「肌力」訓練則會是首要訓練重點。訓練課表的安排建議以一週安排2次的下坡技術訓練為主,找一段難度水平為「跑得起來,但有點困難」約100~200m的山徑,來回重複跑8~10趟,並專注於前腳掌落地、上肢的放鬆,以及盡量將腳掌落在身體下方,找尋最適合自己舒適舒服的節奏,逐漸習慣越野跑多變的動作,也會對路況選擇越來越有概念。除了技術之外,專項肌力訓練的準備也相對重要,倘若有擅長有氧耐力運動的肌力訓練教練指導您會是最好的,反之則可以透過騎自行車爬坡、階梯等訓練,也是很好的交叉訓練菜單,建議以一週安排1~2次練習為原則。


圖/ 2023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二)登山者

在我執教的經驗中,特別是長年重裝的登山者,肩膀、背部常有緊繃、軀幹旋轉活動度受限等問題,感覺就像身體是一塊木板一樣。若您有這樣的情況(跑步時肩膀背部容易痠痛),在準備期真的需要花一些功夫在身體結構的調整與功能性訓練,建議可以找教練或治療師來協助,當然平時自己放鬆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在結構平衡沒有太大問題的條件下,建立「跑步」的能力會是這個週期很重要的部分,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輕鬆跑」來累積跑量! 一般我們會以一週10~15%的增量來計畫,約3週安排1週的減量恢復,並建議在輕鬆跑課表後,加入100m左右的快跑6~10趟,間休慢走回起點,以提升跑步的節奏,而這類輕鬆跑的課表訓練場地,則會建議在主要在公路上進行,較能夠以量化的方式達到進步的成效。


 (三)越野跑者

若您已經具備一定的越野跑經驗與能力,可以不需要刻意進行技術訓練,除非您的下坡特別弱,同樣可以在這個週期當中透過技術訓練來強化。當然如果您有上述的結構問題或長年累月的運動傷害,也需要在這個週期當中尋求專業的協助,良好的健康狀態是做課表的基礎! 肌力訓練的部分,如同對於跑者的建議,騎自行車爬坡、登階訓練都是很好的處方,能夠幫助我們擁有更強壯的生理條件,提高訓練的成效。

小提醒:無論您的屬性為何,在準備期中我建議同步開始有氧耐力的建構!


50公里是很長的距離,有氧耐力的水平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無論您是哪一種類型的參賽者,我建議趁著冬季開始累積跑量,盡可能選擇公路、或山路公路的「輕鬆跑」、LSD (長距離輕鬆跑),循序漸進累積跑量。週末假期也建議要安排時間到山徑上嘗試輕鬆的越野跑,上坡跑不起來就快走、下坡嘗試著跑起來,速度不重要,重點在於放鬆、協調,好好認識越野跑是怎麼一回事。當然,增加跑量的期間也別忘了要穿插減量恢復週,可以安排三週一次或四週一次的減量週,讓身體得以喘息恢復。

圖/ 2023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 3~4月有氧耐力基礎期/爬升能力建構期

接續上個月的有氧打底,在這個週期建議加入一週1次的公路、山路持續跑訓練,距離大概抓16~20K的「馬拉松強度」,並盡量找固定的路線,比較能夠量化進步的程度。除此之外,在路線的選擇上則建議挑選擁有上坡、下坡與平路的路段,如此能夠幫助我們擁有較好的跑感。另外,爬升的累積是這個週期另一個重點,利用上一個週期所進行的自行車爬升或登階訓練,在山徑起伏且不不劇烈的賽道建立50公里的良好基礎。不過,在距離拉長之下仍然會有需要「走路」的時候,像是山徑上坡的快走練習,也是跑者需要特別花功夫練習的重點之一;爬升的練習我建議分成兩個部分做,一種是有強度的上坡/登階反覆跑,另一種就是結合有氧耐力訓練,將LSD (長距離輕鬆跑)的練習從公路移到山徑,開始學習適應長距離越野跑的感覺。

越野跑與公路跑很大的不同在於「量化強度」上的困難,尤其越野跑是很吃體感的運動,需要透過大量經驗的累積、事先研究路線來擬定策略、分配體能與補給。對!談到補給~在山徑LSD (長距離輕鬆跑)的過程中,請開始習慣越野跑的補給方式。要在上坡與較穩定安全的路況上補給,同時保持專注,來避免分心受傷的情況。

  • 4~5月專項強化/巔峰期

如果您照著計畫進行,2個月的時間對越野跑應該會有相當的熟悉與概念了!此時台灣氣候正式進入濕熱的季節,量的訓練會明顯辛苦許多,訓練的重點來到「專項」與「質」的發展。原本馬拉松強度的持續跑,調整成12~16K的公路山路測驗,以及週末20~40K比賽節奏的越野跑訓練,可以單次的長跑進行,或是拆成兩天進行的Back to Back訓練 (短時間數次的高質量訓練),而在其他時間仍然要做好恢復的工作,好好按摩放鬆與營養補給,因為這個週期是最容易不小心受傷的週期,一定要很留心訓練過程中身體的感受,以及訓練後的肌肉狀態與心率變化,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準備即將來到的賽事。

  • 5月份顛峰期/調整期

5月份開始剩下3週的時間就準備比賽了,如果您有按照週期進行,我則會建議從5/1開始以一週10%左右的週跑量遞減訓練量,可以把週間輕鬆跑的跑量減少來進行恢復的工作,維持一週1~2次的比賽節奏訓練,訓練場地可以一次在公路山路進行,一次在山徑上進行,單次距離不超過30K,並按照比賽時的補給計畫練習補給,這樣也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的更好。

  • 調整期

調整期極為關鍵重要,有些人努力了很久就在這最後一關功虧一簣了,超馬的調整期建議可以抓1.5週,以輕鬆跑、恢復工作、1小時左右的比賽節奏練習為主,我個人不太建議在調整期做快過於10K比賽強度的間歇訓練,原因是這和我們目標賽事的「能量系統」差異太大,會讓身體習慣以無氧系統作為能量供應的主導,也可能讓我們累積不必要的疲勞。另外,在賽前一週的比賽節奏訓練安排,則可以進行1~2次以較充裕的間休時間,並採用反覆跑的方式進行,例如3K+2K+1K /馬拉松強度 /間休3~4分鐘。

由於調整期的「減量」會隨選手的恢復與訓練狀態產生很大的變數,所以我們原則上還是不希望一次減太多量,以10~15%遞減至比賽週(如果是50K組,可以把比賽的里程納入週跑量中),藉此保持身體有良好的體能與營養吸收。如果您是準備不夠充裕的跑者更是如此,建議在賽前增加輕鬆跑的次數,以每次較少的跑量,讓身體準備比賽的狀態。

二、恢復工作

恢復是很大的主題,這裡提供幾點方向給選手們參考:

  1. 按摩: 脫水的筋膜若不透過外力介入調整是不會自行吸收水分的。如果您對於自我放鬆沒有概念,請至少安排一個月一次的結構調理、運動按摩,我個人覺得是必要的。
  2. 營養補給:除了平時訓練後黃金半小時內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補充之外,建議選手們在賽前2個月進行長距離訓練時,同步將需要的補給融入訓練中給予充分補給,這樣不僅能夠訓練我們腸胃在運動過程中吸收營養的能力,也能幫助我們進行恢復。

※補充

週期化訓練是很龐大且深入的主題,不是幾頁能夠完整說明的。上述內容提供給選手們一個訓練上的方向,選手們還是要以自身的特性、訓練時間、恢復為出發點考量和變化,找到健康的方式循序漸進的訓練,一步一腳印、不貪快,注重每次訓練後身體的感受與回饋,是有效率進步的不二法門。

圖/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三、50公里賽道的特殊技術要領

  • 泥濘地型

金瓜石一帶的氣候比較容易下雨,加上古道旁經常有溪流通過,免不了會遇到泥濘地型。在處理泥濘地型,最重要的是跑鞋的選擇,強烈建議一定要穿越野跑鞋! 而且大底顆粒最好完整一點,避免穿耗損嚴重的跑鞋上場。此外,若真的遇到下雨天,在路線選擇上有個要點,就是如果整個鞋底都已經泥濘不堪了,看到前方有積水,可以試著違反直覺不要避開,直接踏過去! 通常積水處反而不會滑,且水分可以幫助我們將鞋底的淤泥排除。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圖/江晏慶。

  • 過溪,是要踩水還不踩水啊!?

選手遇到溪流不願意踩水的理由通常是怕鞋子濕了容易起水泡。不過就我的實戰與教學經驗,起水泡的主因和跑鞋是否合腳型、跑步技術的水平關聯性會更高,鞋子、襪子濕了只是輔助因素。比起長水泡,我們更不希望您踩到長了青苔的石頭而滑倒,將腳踩進溪流中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洗除卡在跑鞋和身上的汙泥,且溪流中的河床大多扎實,只要不超過膝蓋,通常不需要繩索輔助就可以安全通過,通過溪流時我們會再把腳拉高前進,以降低下肢在水中的阻力。

圖/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 黑夜裡的黑肉坪廢石場

滾石地型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越野跑路段,50公里組會在凌晨時間通過「黑肉坪廢石場」,選手們需要戴著頭燈通過這段上坡,首先我建議越野跑的頭燈亮度在300流明以上會是比較合適的,還需考量電力衰退後亮度下降的情況,若預算許可,則建議可以買亮一點的頭燈。50公里組進行到這裡比賽才開始不久,建議大家用快走的方式安全通過,專注於踏點的選擇上,避免踩到滾石扭傷腳踝。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場域實景。 圖/江晏慶。

專業上的建議分享到此先告一段落,其實越野跑真的是很有深度的運動,隨著每個不同階段的投入,都會有新的領受與發現,知識,永遠學不完。最後我想分享一點心境上的建議給正開始準備越野跑的選手們-「不以爭競的心情上山、探索更美好的自己」。

2023 TNF100-The North Face 100臺北越野跑挑戰賽賽

個人剛接觸越野跑運動時,總是用「比賽」的心情上山,並不斷在受傷與更多傷之間循環,一點也不覺得這是項值得推廣的運動。直到我放慢步調,獨自進入大自然,謙卑的歸零學習、思考之後,就像小嬰兒學走路一樣,一步一步都感覺到自己進步著,也開始發現越野跑運動的有趣、自由與內涵,最後完全愛上它了,甚至成為一名越野跑運動員、教練與推廣者。一切的關鍵,就從心態上的轉變開始。我們不以競爭的心情上山,是因為這樣會讓我們亂了腳步,匆忙慌張的狀態在大自然中是極為危險的。可是,參加比賽不就是在競爭嗎? 我們可以換個想法,大自然、對手、比賽氛圍,都只是幫助我們探索自我的「環境」,藉由與自己的對話激勵自我,成為更美好的自己。我很鼓勵您學會獨立上山,這會讓您獲得很多。當然,一群人上山,有一群人上山的歡樂,可以彼此照料、學習交流。但獨自一人上山,才能體會在大自然中的獨立、沉靜與自由,相信我,這會是您在越野跑領域中長大成熟的關鍵。所有的聚集與比賽都將如曇花一現結束,唯有自我的探索,永不停止。Never Stop Exploring.


作者:江晏慶

責任編輯:陳宥騰


*馬拉松賽事,盡在跑步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