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專訪】帶著明眼人一起前進!視障跑者阿興用雙腳看遍世界

發表於 2023/01/17 3,326 次點閱 1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對於許多人來說,45 公分內的間距是一個難以辨識人的臉孔,彼此間卻又能用最誠實的心跳聲來傳達彼此感受的信任距離,然而對於視障跑者而言,它代表不僅是一條簡單的陪跑繩,同時也是能和陪跑員溝通、勇敢踏出自己每一步的最佳距離。


台灣游泳國手鄧羽彣(左)、視障跑者阿興(左二)、陪跑員姜義村教授(右二),與 IRONMAN KONA 冠軍 Gustav Iden(右)合影畫面。
(圖片來源:愛運動動無礙)


看不見,反而更能專注當下

阿興,連 2 屆臺北馬拉松全馬男視障選手冠軍,在學生時期跟很多人一樣,喜歡和大家一起運動、參加校內的班級競賽,享受心跳加速及汗水淋漓的感覺,但看似順利的人生,30 歲那一年突如其來的視網膜受損,讓他的視力逐漸退化,最後變成視覺障礙。

「在視覺退化之前我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學習,提前適應看不清楚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運動!」儘管命運將雙眼都矇住,讓人覺得前方都沒有路時,阿興仍以最簡單直接的健康理由,成為他繼續愛上跑步的動力,之後也在愛盲基金會的介紹下認識視障路跑協會,進而加入了團練的行列。「之前在特戰旅當兵時,都要被逼迫每天跑 5000 公尺,雖然沒有到很討厭但也沒特別喜歡,沒想到自己在視力受損後,反而會更自主性的去跑步。」

練跑過程中,因為看不到前方的道路,加上缺乏方向感同時還要注意路上的障礙物,所有安全性問題都須仰賴陪跑員指引,但還好阿興適應能力很強,加上心思細膩,總是比許多明眼人更能先觀察到狀況,因此只要和陪跑員一起練個 2、3 次,就可以從彼此間步頻、呼吸聲和心跳聲培養出默契,掌握現場狀況。

或許有人會產生「視障人士行嗎?」的質疑聲音,不過阿興也在 2020 年 8 月,以 2 小時 52 分成績完成了視障後的初半馬,證明身心障礙者也具備自身的優勢和潛能,但只要提供一個友善且合適的環境資源,也能和一般人一樣展現自我,在自己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突如其來的視網膜受損,並沒有將阿興一拳擊倒。
(圖片來源:阿興)


快樂遠比其他事都要來得重要

能夠順利完成視障後的初半馬,除了多虧自己的不放棄、陪跑員一路伴隨外,最需要感謝的當然還是家人們的諒解及鼓勵,「不管是誰都一定會擔心,所以家人會有疑慮是很正常,但我能做的只有傳達正確觀念,以及當下我是快樂的。」

待在家中或許是一種保險的選擇,但看得見人影卻不一定見人心!家人在了解阿興身旁有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陪跑員協助,同時還有志同道合的跑友相伴,心中那種不安定感才終於放下,現在不僅能放手讓阿興用雙腳去感受世界,享受微風吹拂臉龐的快感,家中成員更受到阿興的激勵,一同加入跑步的行列。「2022 年元旦我和大兒子一起參加了 21K 的賽事,雖然都有順利完賽,不過賽後直呼好累的反應讓我在一旁哈哈大笑!」阿興開心的分享。

從阿興和跑步的連結中觀察,能夠在求學階段不受阻礙地運動,和三五好友們一同參加校內體育競賽,或是下課後的 10 分鐘來一場球賽,這些校園適應體育經驗在潛移默化之下,都會成為出社會後繼續運動的重要養分,同時加上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社會環境及賽事對於融合參與的接納,讓身心障礙者從運動中找到「快樂」和「認同感」──這兩項是個人未來願意長期投入運動的重要元素,也是近年來適應體育在校園深耕,希望能看見的成果。


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是視障跑者繼續前進的動力。
(圖片來源:阿興)


破了 PB,卻沒有太多喜悅的心情

今年臺北馬特別冷,只有 7-9 度的低溫,體感溫度更是不到 5 度,不過對於跑者們來說反而是一項利多,許多人也趁著老天爺的助攻破 PB,而阿興也不例外,個人以 3 小時 33 分的成績完賽,但他在訪談中露出一些無奈,因為今年多以賽代訓,按照原訂計畫本應該可以進步 20 多分鐘,最後只比去年快了 7 分鐘,主要原因還是跟最難解的「人」有關。

同樣在臺北馬領跑另一名視障跑者的姜義村教授分享,「今年因為報名人數踴躍,加上每個人的目標都不同,自然會分成不同的配速列車,剛好大家都想求好成績,所以集團跑者的腳步、呼吸聲全部都擠在一起,讓視障跑者們難以掌握陪跑員的節奏;除此之外,視障跑者光是閃人就已經是件相當辛苦的事,但沿途中還要小心丟地上的雨衣、補給紙杯、能量膠,讓人看了實在直搖頭。」

「想求快大家都能理解,但賽道上有一群看不見的朋友也同樣在努力,你只要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行為都會造成許多人大大的麻煩,不過我這邊也要感謝一下當天 4 小時的配速員,因為他都會幫忙大喊提醒有視障跑者,這點真的非常貼心。」姜教授補充。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能貼心點、如果賽會管理能夠謹慎點、如果社會願意多一點同理且願意去了解和欣賞運動場域中的多元族群,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如果」需要被檢討。


在幫助身心障礙者時,他們同時也在幫助一般人成長。
(圖片來源:愛運動動無礙)


We Can Help!讓愛散播在每一個角落

「他們就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適應後就能自理生活,也可以和大家一樣跑步運動;反倒是我們一般人,雖然好手好腳的但最後也都會變老,成為你口中的身心障礙者,因此多一點友善和包容,不是很好嗎?」姜教授說明。

近年來身心障礙議題的種子已在校園、家庭、社區等各地萌芽,翻轉了不少人對於身心障礙者「不方便就只能在家休息」的既定印象,更重要的是讓大眾看見,身心障礙者其實也能夠成為伸出援手、帶來能量的一方,而非只是接受旁人的幫助。

像是阿興對運動的熱愛也逐漸感染了身邊的人,鼓勵家人跨出運動的第一步、解鎖新的生活體驗;也有人經由陪跑的經驗,與視障者共同挑戰了自己的目標;甚至經驗豐富的身心障礙選手,也能幫助一般人或其他想參與運動的身心障礙人士進步(可參考2022澎湖超鐵書生微記錄影片)。

看見身心障礙者的優勢,從學校體育課做起,讓不同特質的學生和一般生一起上體育課,並延伸至社區、運動場館和賽事,建構起友善的運動環境,這些善意最終將回饋到社會及我們身上,共融的溫暖能量也能夠無限被循環在每一個人心中。


責任編輯:Hannah

圖片來源:阿興、愛運動動無礙

*更多專訪文章,盡在跑步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看更多身心障礙運動推廣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