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當體育課成為融合樂園——劉宜津大聲說出對體育課的愛

發表於 2022/06/11 3,770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就讀台中四德國小的劉宜津,是一位四年級的平凡女學童,外表看起來比同齡生來得高挑與纖細,小巧的臉蛋上掛著略顯成熟的厚重眼鏡,讓人不禁萌生「看起來很文靜」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宜津可是率直且真誠地如此告白——我好喜歡體育課!


穿體育服的日子,好同學們一如既往陪宜津(左二)到校門口,主動與媽媽分享宜津的校園點滴
(圖片來源:宜津媽媽)


   我好喜歡體育課!

再靠近宜津一點點,你會發現她的身體力氣有些不對稱,但很努力地維持平衡;她的右手無法伸展完全、較不好使力,原來是一名左利手;另一方面,由於宜津的語言發展較慢,對於抽象形容詞較不易理解,且只能表達簡單的、片段的事件和心情,因此一開始較難與同齡孩子打成一片。

由於身體與心理層面的與眾不同,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同儕的陪伴與老師的協助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以躲避飛盤為例,老師會安排宜津守在較少跑動的外場,並引導隊員適時傳遞飛盤,透過老師的控場與同儕的支援,讓她也能參與其中,共享體育課的樂趣。體育課的內容多元豐富,從足球、跳繩、跑步,到飛盤、陀螺、籃球都難不倒宜津,雖然速度較慢且有時會跟不太上,但有同儕以及教師從旁示範與指出錯誤動作,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一起運動。


宜津媽媽形容同儕像是小天使般的存在,遇到新的項目,會先示範一次並鼓勵宜津親自嘗試
(圖片來源:宜津媽媽)


宜津媽媽總是透過導師與同學們來了解宜津的學習情況,直到遠距教學期間,才有機會親身陪伴並觀察,一方面為宜津的成長感動,另一方面也深感老師與同儕的可貴。為了鍛鍊肌耐力,每堂體育課結束前都有這項任務:「做滿 20 個仰臥起坐的小朋友就可以先下線(課)。」體育老師不僅會陪伴速度較慢的宜津到最後一刻,也會用心觀察小小視窗中的樣貌,並提醒她再讓身體躺下多一些,以確實鍛鍊肌肉,這在居家防疫較少出門的情況下尤其要緊。重視宜津的身體需求,且不隨意放水的教學態度,都讓宜津媽媽印象深刻。

更別說期末最後一堂課時,老師臨時指派宜津帶領全班做健身操,還沒等到宜津媽媽意會過來時,宜津已從容不迫地開始執行任務,每一個動作與口令都沒漏掉,整個學期的努力在短短幾分鐘完美展現,除了令宜津媽媽感到驕傲外,自己更是滿滿的成就感與自信,以後無論遇到什麼考驗,也更有勇氣能面對挑戰。

老師對於宜津能力的了解、相信,以及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提升孩子學習的這份堅持,讓媽媽看到了不一樣的宜津,驚喜於她的成長。


   生活即適應,適應即生活

宜津出生時僅有 520 公克,家人會以一杯 500cc 的珍珠奶茶來比擬她的嬌小,甫來到人世便經歷缺氧、插管等困境,住院觀察時得知有腦室出血、周腦室白質軟化症等情況,未來需要長期復健,因此岀院兩個月後就開始復健以維持行走能力。而這項全家人的功課已維持 10 年,宜津媽媽很慶幸當時醫生給的一句話:「生活就是復健,復健就是生活。」讓一個永遠來不及做好準備的母親,備感安慰與支持。

其實,在宜津成長過程中,「適應」更是無所不在。因為宜津的右手較無法施展與操作,教導穿衣、穿鞋等生活自理時,宜津媽媽會一步步拆解動作,同時考量家裡的動線、物品擺設狀況,換位思考該如何搭配左利手完成那些動作。

此外,宜津感到害怕的事物有很多,像是哨子聲、有回音的運球聲,甚至有一陣子因為害怕操場上的運球聲而不敢去上學。宜津媽媽會透過多次情境式練習來減敏,例如去買哨子讓她吹吹看,熟悉聲音後便不那麼恐懼;帶她去學校打球,熟悉自己創造出來的運球聲,並因此意外學會拿球、運球等籃球相關技巧。

而早在投入校園的溫暖懷抱前,家庭便是宜津最踏實的陪伴與後盾。因為兩位弟弟喜歡羽球,而引起興趣、解鎖新運動經驗;姑姑特地尋覓垂吊式羽球練習器,成為宜津獨自練習的利器。此外,爸爸時常帶領全家出遊、爬山,媽媽也適時將學習內容與沿途景色結合,讓爬山過程變得格外有趣。即便因矯正鞋反覆摩擦而破皮,宜津卻從不哭鬧或放棄,反倒享受與家人共同揮汗的旅程。


家人都很支持宜津的各項運動,也為家庭帶來不一樣的新刺激。
(圖片來源:宜津媽媽


宜津的作文寫下:「我是最幸福的特殊需求生了!」而這份幸福是自家庭與校園而來,體育課便是校園生活的縮影,多虧每一位家人、同學與師長的付出,加上自己一步步跨向未知挑戰的勇氣,融合樂園將在社會各個角落綻放光彩!



責任編輯:Hannah

圖片來源:宜津媽媽

*更多專訪文章,盡在運動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