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賽事】孩子的第一面獎牌!大安小熊盃小鐵人共融賽事

發表於 2021/05/14 4,272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攜手緣起

5 月的第一個週日(5 月 2 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與大安運動中心、台灣小騎士協會、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以及台灣適應身體活動學會跨界合辦第一屆「大安小熊盃小鐵人三項趣味賽」,提前為許多家庭創造難忘的回憶,是一場特別的母親節獻禮。而背後的緣起來自臺師大特教系系主任姜義村教授,他長期關注共融運動的議題,並致力於倡導在各項運動活動中保留身心障礙朋友的名額,而又以國民運動中心作為關鍵的合作夥伴。


為小鐵人畫上編號(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某次會議上,大安運動中心向姜教授提及「大安小熊盃小鐵人三項趣味賽」之規劃,並討論作為共融賽事的可行性,就此劃下攜手合辦的起點。由於姜教授參與鐵人三項的經驗豐富,且自 2020 年起帶隊參賽,從賽事主辦端到參賽者端都頗有心得,為了使賽事編制更精準與專業,也邀請 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共襄盛舉,至此一場正規的小鐵人賽事便誕生啦!


騎滑步車的小鐵人(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大安小熊盃小鐵人三項趣味賽」包含游泳、滑步車與跑步三個項目,雖然每位小鐵人都有一位陪同者,賽事現場卻幾乎是家長追著孩子跑的逗趣模樣,顯示小鐵人精神徹底展現——充滿勇氣且獨立面對挑戰!賽事總名額為 80 人,其中保留 6 位身心障礙者,有幾位為聽覺障礙,也有自閉症與病弱的孩童,此比例已超過台灣身心障礙者的人數比(5%),也包含不同的特殊族群。


為小鐵人畫上編號(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我的第一面獎牌!

確實,身心障礙小朋友在參賽過程會需要更多的關注,像自閉症孩童的「轉銜」困難便導致重重考驗,先是遇到孩童不願意戴晶片,只得改請陪同者戴上;而賽程中有兩度轉換項目的需求,對自閉症孩童來說,脱、換衣物以及將原本騎得正開心的滑步車放下,都需要陪同者花費耐心與時間溝通,而這些過程是一般賽事不會考量到,甚至是直接忽略的。

此外,有一位病弱的孩童為先天性糖尿病,則需要隨時貼附感應器來偵測血糖,當天早上家長便盡量餵飽,讓血糖可以撐完賽程。這些都是小小的事前準備,卻有大大的影響,也因此辦理「賽前訓練工作坊」非常重要,提前讓家長與主辦方發現問題,並找到相應的解決之道,促使當天賽事非常順利且圓滿落幕,並給每一個人都留下滿滿感動!


參加「賽前訓練工作坊」的小鐵人們(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事實上,每一位小鐵人的完賽都是奇蹟!聽障孩童不時需要調整助聽器的靈敏度,而反應較慢也會影響孩童參與賽事的自信心,更別說因為轉換而卡關的自閉症孩童,或是受限於血糖指數的病弱孩童。這真的是他們的「第一面獎牌」,而他們的奇蹟其實只是需要主辦單位更多的理解與支持,以及所以參與者的鼓勵與陪伴罷了。


超開心拿到第一面獎牌!(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就連睡著也愛不釋手~(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未來期許

這場賽事主要兩個意涵,一是鼓勵運動中心關注到孩童族群,也期待與更多運動中心共同辦理小鐵人賽事;其次為爸媽也要運動起來,透過孩童的運動賽事,促進更廣泛的族群參與運動。


家長陪同共游(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最後,姜教授特別提醒友善的賽事環境,像是賽道不能僅有一人身寬,應將陪跑者的存在也納入考量;另一方面就是無障礙設計的賽場,如:避免階梯。他也深感社會對於身心障礙族群是友善的,因為賽事前有先告知部分小鐵人可能會需要較多的時間,工作人員皆耐心等待。也非常期待未來有第二屆「大安小熊盃小鐵人三項趣味賽」,讓更多小鐵人有機會拿下自己的第一片獎牌!


希望很快再一起跑得這麼開心(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更多資訊歡迎點此查詢


*運動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