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初鐵奪得分一!「愛運動動無礙混障隊」挑戰 Challenge Taiwan 成為亮點

發表於 2021/04/30 8,895 次點閱 1 人收藏 5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有愛,無礙!

不久前才落幕的 Challenge Taiwan 國際鐵人三項賽事,對於參賽選手來說,滿滿的正向能量仍迴盪不已,從雪片般飛舞的完賽心得便可見一斑;就連沒有參與賽事的跑友們,看著一篇又一篇激勵人心的心得文,不禁也在心中埋下一粒種子,自己想想身邊是不是有人默默開始游泳啦~

然而,當天賽場上有一群人,他們完賽後的感動,以及奪得佳績的成就感與所有選手無異,但在賽前的規劃與準備卻花上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他們是臺師大特教系系主任姜義村教授領軍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36 位選手一個也沒落單,全數完賽!


「愛運動動無礙」36 位選手全數完賽!(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成為亮點

姜教授自 2019 年起帶領身心障礙者參加鐵人賽事,2019 Garmin LAVA TRI 鐵人賽大鵬灣站時雖僅有 3 位選手,卻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開端。時隔 10 個月的 2020 IRONMAN 70.3 Taiwan 國際鐵人賽,姜教授展開組隊參賽的冒險旅程,看起來大膽的行動,實際上背後是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堆砌而成,包括賽前帶所有選手跑過一遍賽程,以及反覆確認每位選手的身體狀況。同年底的 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 鐵人賽大鵬灣站,姜教授不僅再次組隊參賽,且受主辦單位邀請擔任形象代言,儼然是整場賽事的最大亮點!


總 7 隊伍榮耀地一起衝破線(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說起帶隊經驗,相較過往所帶領的競技選手,姜教授現在較少得與失的壓力,身障選手著重於自我挑戰與實現。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選手可能會為了賽事安排與積分考量選擇先棄賽,而這些日子以來,從未有一位身障選手揚言放棄,他們總是全力以赴並堅持到底!

也因為有了先前幾次賽事經驗,姜教授更能掌握風險所在,並提前去應對。儘管持續有新成員加入,但多為有經驗的運動員,甚至是職業選手,因此賽事風險相對降低。而身為帶領者兼教練,姜教授必定會在賽前先了解所有選手的訓練情況,也會視情況叮嚀提醒,像是游泳項目需先去適應開放水域,或是定期追蹤訓練量。除此之外,姜教授還身負一項大任——組隊,小至每一位選手的身體狀況與運動表現,大至每一隊都順利完賽的最佳組合,這些都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中。


     混障力量大

姜教授的組隊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截長補短,以每隊皆順利完賽為最高原則。「混障」意指混合各種障別組成的隊伍,因為諧音而自帶幽默,每位身障選手都各有各的強弱,透過組隊接力方式,找到最有利的節奏。

此次組隊參加 CT,雖有許多初鐵選手,可姜教授不但不掛心,反而得到許多意外驚喜!雅慧(肢障)與宛錚(聽障)都是負責游泳項目,前者為台東當地教師,備賽期間活水湖好比她家灶咖,天天都去練泳;而宛錚則是團隊中游最快的高手,游出與頂尖選手相當的好成績,她也是標準的選手性格,認真的態度令人佩服!

而初鐵便拿下分組第一的梓盈(聽障)與俊哲(聽障),是一對互補的組合。俊哲同時也是該組跑步第一,本身即為田徑選手的他,所認知的跑步賽事就是要拚個你死我活,但參賽 CT 過程中發現原來跑步也可以這麼輕鬆、歡樂!梓盈明明是初次參與團隊,卻讓人感覺已是舊識,從頭到尾扮演稱職的應援角色,對團隊也很有認同感。因為團隊中有許多聽障選手,大家都很習慣耐心對話、慢慢溝通,這對俊哲來說也是以往未有的互動,而這些細節都顯示這是充滿溫暖的團隊。


左起為丞逸、榮玉、梓盈、冠霖,以及蹲著的鴻霖(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在眾多隊伍中,卻也有一支帶著趣味的組合,即集結鴻霖、翰霖與冠霖(視障)的「三霖奇蹟」。其中,鴻霖是跆拳道選手出身,個性較急,此次負責游泳項目,也同時身兼陪跑員;冠霖是輔導老師,個性溫吞,相較之下,兩人好比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原本令人有些擔心的組合,卻因為鴻霖前陣子經歷車禍,以及家人生病等生命事件,讓他意識到生命無常,凡事無須太急,而復健的過程中也對「陪伴」有所體悟,在這些生命安排之下,讓這個組合達成意想不到的融合。


鴻霖陪伴冠霖跑到 10 點,堅持到底!(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最後,真真切切的奇蹟發生,當聽障籃球、自由車國手詠智(聽障)遇上兩位 50 歲大叔,一位是跑馬配速員、一位是昔日的泳隊選手,出乎意料地上凸台、拿下總 7!詠智是從聽障籃球轉自行車,之前於自行車賽事中曾有重大車禍,故答應家人轉為跑步、越野跑。而這次重返自行車項目,原是受到家人反對,但因鐵人三項以公路為主,也不似環台賽兇猛,可避免撞車的風險。更重要的是,他的太太看見「愛運動動無礙」整個推動過程中,先生是很快樂的。詠智現在也訓練游泳,朝向個人賽前進,畢竟能獨立完成三項還是別具意義。


     個人突破

一般的自行車競賽中,選手間會有領騎與跟車的配合,藉由合作使賽程更順利,也有助表現。但在鐵人三項的規則中,並不允許跟車與輪車,即便爆胎了也要自己去解決,這是一種精神指標,期勉每位選手能獨立迎向挑戰,畢竟生命的難題始終得自己去面對。

此回有兩位聽障選手參加個人賽,分別是榮玉與丞逸。有「抽筋女王」封號的榮玉,上次挑戰個人賽時儘管抽筋痛到哭,還是高喊著要繼續比賽,這回她完全沒有抽筋地完賽,可見她漸漸找到競速與身體補給之間的平衡。丞逸因為第一次挑戰個人賽,而游泳又非他強項,因為過於擔心表現而變得焦慮,甚至影響日常行動。


當提到丞逸時,姜教授不禁激動起來,原來他在前一天試泳時遺落自己的隊服(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國展(視障)這次出賽 CT 已扛起自行車與跑步,現正投入游泳訓練,預計今年 9 月於 IRONMAN 70.3 Taiwan 初次挑戰個人賽。子祥(肢障)則因為兩個禮拜後將赴日本參賽,以累積帕奧積分,故此次志在共同參與,選擇較不會影響身體狀況的游泳項目。


姜教授擔任國展的領航員,一起追風!(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存在

姜教授的理念為,鐵人三項是難度相對高的運動賽事,若身障選手可以先征服它,其他運動賽事的推廣自然非難事。而近兩年的崛起,確實也可看出兩種影響,其一是身障者開始有動力嘗試,團隊間開始揪團嘗試各項運動。其次,更多賽事開始歡迎身障者參與。事實上,改變一個文化需要很長的時間,姜教授團隊致力扮演示範角色,近日也嘗試觸及小鐵人,及早建立觀念。

而未來的 10 年間,姜教授對團隊有所期許。首先,組一隊或帶幾位選手站上國際舞台,目標當然是鐵人三項的夢想地——KONA,重點是不使用外卡或身障名額的特權,而是讓選手成績達到水準,不求達到最頂尖,但得訓練到有一定能力時再去參賽。

最後,教授不希望愛運動反造成家人缺席的缺憾,反而要藉由運動凝聚情感,讓家人、孩子都一起運動,身障者的家人也兼顧健康,透過鐵人三項自我健康檢測。姜教授現在開始邀請身障選手的家人一同參與鐵人三項,而他自己正是模範標竿,從小就讓孩子們接觸運動之外,這回 CT 賽事更是一家四口全員出動。

回想起來,姜教授總看起來非常熱情、充滿能量,但他卻說自己其實很悲觀,特別是這個社會看待身障族群的方式。但他選擇「歸零對社會的期待,也因此只要有一點溫暖與支持,就能感到滿足!」而他常告訴選手的是「我可以對你很好,但你不要以為其他人也會這樣對待你。」社會缺乏溫暖也無妨,只要我們彼此靠近便能凝聚溫度,並且「藉由努力,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存在」。


儘管前路顛簸,但我們是最溫暖的團隊~(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更多資訊歡迎點此查詢


*運動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東京帕運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