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專訪】聽障奧運國手莊詠智:用無聲運動,去聆聽這個世界

發表於 2021/02/09 11,647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我的個性是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接受放棄。」身為聽障籃球、自由車國手的莊詠智帶著平靜又有力的語調這麼說,提及運動,他的雙眼永遠帶著自信的光采,儘管他必須仰賴助聽器才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是人生沒有捷徑,他永遠不選擇輕鬆的路,走得曲折一點、辛苦一些都不算什麼,「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態度引領莊詠智走到現在。

莊詠智熱愛運動,面對身體不便,仍勇往直前、毫無畏懼。(圖片來源:莊詠智)


    聽不見聲音,卻能聽見自己

聽障者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是一個處在「喧囂中的安靜狀態」,五感少了聽覺的世界,帶來殘酷與阻礙的碰撞,莊詠智身在其中,身體狀況造就他一個與生俱來的長才,那就是「觀察力」,他運用肉眼觀察體會生活中的各種狀態、人們的情緒,這似乎也是所有聽障者在自身缺陷下,不知不覺修練出的敏銳力。

在幼稚園時期,莊詠智首次藉由助聽器感受到「聲音」,學習語言、溝通比起旁人,需要花上好幾倍的力氣方能習得,他的父母沒有選擇啟聰學校,堅持讓他就讀普通學校,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希望他盡早了解外界的型態,並且融入社會。

莊詠智的求學過程吃了很多苦頭,儘管助聽器能放大聲音,但是對於聽障者來說,聲音透過機器,從傳輸到大腦、感知、理解的過程,很難跟上老師授課時的快速語速,他必須緊盯著老師的嘴型來輔助,才能「看得懂」,當老師轉過身寫黑板、同時說話,他就失去了判斷依據,而莊詠智堅持不放棄,他花更多時間來理解、融會貫通,靠著毅力與身邊人的幫助,克服自身障礙,而面對不擅常的課業,年幼的他找到的唯一紓壓方式是運動,老天爺關了一道聽覺的門,但為他開啟一扇運動天份的窗。


    懵懂的年紀,找到生命的「火花」

莊詠智從小就很喜歡運動,在成長階段,體育課是他最期待上課的事情之一,他曾經進入田徑隊、躲避球以及巧固球等校隊,透過運動找到自信,也開拓他的視野。在校隊中,除了需要大量體能上的練習外,分析力、耐心與隊友間互助的團隊合作能力尤為重要,這些過程使他學習到許多人際相處的觀念,運動不只是身體上的訓練,而是心靈所需的養分,澆灌他的童年,陪伴他一路長大成人。

莊詠智與隊員以無聲的努力,締造聽奧佳績。(圖片來源:莊詠智剪報資料)


上國中後,莊詠智迷上日本漫畫《灌籃高手》,受到主角櫻木花道的故事激勵,他開始接觸籃球,大學求學時認識其他聽障生,初次聽聞聽障運動競賽,「想要當選手的夢想」因而誕生了,他從縣市聽障籃球隊打進國家代表隊,再從最佳的得分後衛,晉升為隊長,經由長時間的練習與自律生活,數度出賽國際聽障賽,於 2012 年首爾聽障亞運會(註一)奪下冠軍,過去年幼的莊詠智曾是同儕間眼中的異類, 32 歲他成了隊上能攻能守的雙衛為台灣爭光,多年的努力終得實現!

註一:亞太聾人/聽障運動會(Asia Pacific Deaf Games,簡稱APDG),聽障亞運會是一場為亞太區聾人/聽障運動員而設的體育賽事,運動員會在 16 項體育項目中競技,不單為了締造個人佳績,更為了在現代社會推廣聾人文化價值和提高公眾對聾人議題的關注和認識。

莊詠智帶領隊伍在2012首爾聽障亞運會奪下冠軍。(圖片來源:莊詠智剪報資料)


莊詠智 34 歲時,因為擔憂膝蓋健康問題,從球場退役,轉向自由車,對於聽障者而言,比起其他運動項目,自由車的危險性相較之下高上許多,他靠著規律練習、吸收安全觀念,以及旁人協助降低危險性。這次同樣的,莊詠智以非凡的意志力,於 2015 年亞太聽障運動會自由車奪下第 6 名, 2016 年參賽自由車環台賽聽障組第 5 名,而他也再度拿下聽障奧運的門票, 2017 年代表台灣出戰土耳其聽障奧運自由車項目,莊詠智告別熱愛的籃壇後,仍能從自由車中找到自己,他露出滿足的微笑說:「騎車過程真的很快樂」,簡單的言語描述出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莊詠智從籃球國手轉為自由車國手。(圖片來源:莊詠智)


     比賽意外受傷,重頭檢視生活平衡

「家人對我說,如果我出了什麼意外,就不管我了」,莊詠智在 2018 年國際聽障自由車環台賽意外摔車,當時他只想著趕快起身要去追集團,認識的車友提醒他身上在流血,他才注意到自己受傷了,意識到傷口的疼痛,後來好不容易追到大集團,結果車子破胎,他也因此失格,忍痛放棄賽事,事後家人反對他再繼續投入賽事,而這場意外跟家人的聲音促使他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重頭檢視生命中的熱愛事物。

莊詠智參加賽事拼盡全力。(圖片來源:莊詠智)


莊詠智與妻子育有 2 個女兒,因為比賽的意外,他體悟到唯有家人是無法取代的,將家人放在第一優先,暫別自由車,轉而跑步、越野跑,在 2020 年 12 月完成 LAVA TRI 鐵人賽大鵬灣站- 50.3 km 初鐵,奪得個人組第 3 名的佳績;同月又以台北馬拉松完成了人生初馬, 3 小時 47 分完賽,達成兩項人生里程碑。重新調整生活重心後,莊詠智很明白自己的身分,他是丈夫、爸爸、選手,也是一名上班族,不同角色的變換間,他找到了能維持運動,也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方式。

回歸家庭重心的莊詠智以跑步、越野跑維持運動習慣。(圖片來源:莊詠智)


莊詠智分享他的一天行程,早上起床送孩子上學,接著上班,下班後煮飯給孩子吃,晚上 9 點過後,就是他的訓練時間,日復一日地過,忍不住驚訝地問他:「你不會累嗎?」他堅定地搖頭,眼底滿是對家庭的珍惜。現在的莊詠智,以運動當作身心靈平衡的調劑品,他期許能跟家人共享人生走過的美景,以及一同運動的喜悅,如今,本來不愛跑步的妻子小蘭,因為「愛運動、動無礙」鼓勵家人一起運動,今年也加入莊詠智運動的腳步,每周一起慢跑 3 次,浪漫健康的度過兩人世界,他比自己運動的時候還要有衝勁,希望夫妻倆能一起動起來,儲存健康存摺。

與家人一起運動是很美好的事。(圖片來源:莊詠智)


     過去受人幫忙,現在以自身經驗幫助別人

莊詠智 2020 年因緣際會接觸到教育部體育署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合作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他深知有很多身心障礙者會因為怕丟臉、擔心異樣眼光不敢開啟心門,他不斷與身心障礙的朋友分享自己「用無聲運動,去聆聽這個世界」的故事。 9 月莊詠智與身心障礙朋友在疫情期間堅持訓練,組成 10 組身障組接力隊伍,一同參與台東 IRONMAN 70.3 鐵人賽,最終 10 組隊伍無畏身體上的不便,全數完成賽事挑戰,年底又再度挑戰 2020 LAVA 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奮戰精神令人佩服,徹底貫徹「愛運動動無礙」的理念。鼓勵大眾尊重更多元的運動形式,理解身心障礙者愛運動的心。

莊詠智與數位身心障礙者組成台灣 KONA 混障隊參加鐵人賽。(圖片來源:莊詠智)


只要我們想要,任何運動都能參與|LAVA 大鵬灣鐵人三項。(影片來源:運動筆記)


「愛運動、動無礙」如同一把萬用鑰匙,鼓勵身心障礙者勇敢開啟過去被社會刻板印象所箝制的重重鎖鍊,積極參與社會的主流活動,教育社會大眾開始重視運動平權。只有開始嘗試參與,勇敢克服身心的不便去運動,就可以逐漸建立自信心!莊詠智提到,以前的時代,男女不平等,慶幸過去有不少女性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權益,才能有今日女男平等的現況。現在身心障礙的運動權仍然不平等,我認為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持續不斷推動,為改變氛圍而努力,我們的運動權利總有一天會被重視的!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 Deaflympics )
國際聽障運動總會(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 ICSD/CISS )是專為聽障人士舉辦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又稱達福林匹克運動會,我國稱為聽障奧運或聽奧。聽障奧運原名為世界聾人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第一屆世界聾人運動會於 1924 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為全球最早舉辦的身心障礙類運動會。當時有來自歐洲各地的 9 國 145 位聽障運動員參賽,原只有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夏季運動會,至 1949 年在奧地利西菲德舉行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當時共有 5 國 33 人參賽。 2001 年 5 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有鑒於在 CISS 主導下的世界聾人運動會舉辦極具規模且保有聾人文化的特色,符合國際奧會的理念,因此承認比賽可以用「 lympic 」(林匹克)為名,決議同意更名為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Deaflympics ),並自當年 7 月義大利羅馬第 19 屆起實施。比賽方式與一般運動會的差別主要在於比賽執行的方式,例如足球比賽的裁判以揮舞旗幟取代哨音,田徑比賽以閃燈取代鳴槍等。第 21 屆夏季聽奧於 2009 年 9 月 5 日至 9 月 15 日在中華民國臺北市舉行,共計有 80 個國家, 3,354 位運動員參加。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體育運動大辭典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更多資訊歡迎點此查詢

責任編輯:Andrew

圖片來源:莊詠智、運動筆記


*運動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東京帕運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