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專訪】一位小兒麻痺醫師的心願:「讓身障者都能體驗運動美好」催生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

發表於 2020/12/25 7,49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108 臺中市特奧滾球大集合 (照片來源: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


一般人想運動時,拿起手邊的背包和用具就能出發,但身心障礙者即便願意到戶外接觸運動,也常常不得其門而入,就算真的成為選手,也常是孤軍奮戰,無法得到相對應的支援,很多身心障礙運動員參加各種比賽,甚至代表台灣出國爭取榮譽,但社會大眾還是很容易將身心障礙運動與社會福利連結在一起,並未正視身障者也能成為運動員身分這件事情,提供他們足夠的資源支持,讓他們也能夠擁有自己的運動夢。

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基於這一點,在民國 98 年成立,目前已邁入第 11 個年頭,這樣的體育總會是如何運作,而又是如何推進身心障礙運動員的權益,這次運動筆記編輯採訪到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秘書長陳薇任,娓娓道來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


學校適應體育課程聘請專任運動教練提供 9 間學校指導  (照片來源: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


     跳脫社會福利的框架 正視身障運動員權益

「台灣運動這塊本來就是相對弱勢的一群,身心障礙運動當然就更加弱勢,加上政府單位還是會把身心障礙運動放在社會福利和復健這塊,所以運動科學或是競技化的規劃進來身心障礙運動圈都很好。」陳薇任秘書長是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的元老級成員,他也跟著總會一起成長,雖然現在狀態有了進步,但還是遠遠不夠。

其實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成立的契機,是民國 97 年底,由吳及時醫師帶領 34 人的身障桌球選手前往韓國大邱市進行身心障礙運動的交流,親眼目睹韓國在身心障礙運動的經營以及規劃,因此回到台灣後積極促成體育總會的成立,那時陳薇任剛完成碩士學業就被引薦進總會服務,自己過去也是選手出身,雖然對於身心障礙運動還沒有概念,但就像新的世界一樣讓他受到不小的震撼。


健身運動據點提供不同區固定據點授課服務  (圖片來源: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


     人生中的第一堂體育課

「當時聽到吳及時醫師分享自己 40 歲才真正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體育課,當下覺得對於身心健全的人來說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是那麼遙遠。」促成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成立的吳及時醫師是一名天生的小兒麻痺患者,從小體育課就與他無緣,直到他在 40 歲時接觸到輪椅舞蹈,第一次跟運動沾上邊,於是才埋下心中幫助身心障礙人士運動的種子。

10 多年來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從體育會升格到體育總會,服務項目也從身心障礙運動員的媒合支援,進階到定期舉辦校園宣導推廣、設立友善運動據點以及派遣專任體適應教練前往國中小校園為特教班身心障礙同學教授專業的適應體育課程,「我們辦這個校園推廣效果很不錯,也有一些縣市前來取經,我們的方式在台灣各個縣市都應該可以執行。」現在臺北市的運動巡迴團也是類似的概念,推動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身心障礙朋友能夠接觸正確的體適應知識以及感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智能障礙桌球訓練班培育小小幼苗 (圖片來源: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


     見證身心障礙運動員的毅力 未來還希望把服務更加扎根

「有一年舉辦臺中市身障游泳比賽,有一位教練寫信詢問是否能安排他的選手在比賽中游最靠外側的水道,因為可能隨時需要把他拉上岸。」陳薇任秘書長回想到在總會服務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原本想說為什麼會隨時需要拉上岸,結果比賽當天看到才發現參賽的選手身高不到 100 公分的小朋友來比賽,那時候幾乎是全場屏住呼吸看他游 50 公尺,加上他又是用仰式,很怕他被滅頂。」當時那位小朋友才剛上小學,而今年已經成為總統教育獎得主,這樣的例子激勵了體育總會的所有人,也肯定這一路以來的推動是有所成效的。

臺中市未來的目標,是把身心障礙者運動環境變得更加友善,與一般民眾的運動場域接軌,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身心障礙者運動的狀況,還有進入更多校園協助學校的體育老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有更正確的觀念以及指導方式,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體會體育課的氛圍。

服務需要更加扎根,政府的力量也非常重要,陳薇任秘書長認為政府機關與總會之間應該要更合作無間,共同努力完成一個長遠的規劃目標,不能因為短期的失敗而放棄長遠的目標。


     成長得慢沒關係 慢慢走總會達成目標

花了四年才學會蛙式的濬誠 (圖片來源:濬誠媽媽張曉芬)


彭濬誠今年高職二年級,他患有中度自閉症,從小學習能力就非常差,學業滿江紅是常有的事情,身為身邊最親近的人,濬誠媽媽張曉芬選擇積極鼓勵孩子,為濬誠找新的路。「濬誠學習過程當中一直挫折感很重,因為他學習速度很慢,加上身體的一些問題,從小到大就一直帶他往返醫院,所以後來我就開始帶著他去運動,花了四年學會騎腳踏車,期間腳力不好,就去家裡附近的大坑步道練腳力,他累了就會哭,我們也慢慢調整,一路上其實就是互相陪伴和磨合。」濬誠媽媽談到一路陪濬誠運動的過程,講得輕描淡寫,但過程其實是非常漫長且艱辛的。

腳踏車學完後,也嘗試了游泳,這又是一個四年,「濬誠是個完全的旱鴨子,原本連下水都不肯,一開始上團體班游泳課,根本無法正常上課,最後找到願意花時間也比較有耐心的教練,花了十堂課才學會閉氣。」這就是濬誠學習運動的過程,漫長且緩慢。


積極參與各項比賽的濬誠 (圖片來源:濬誠媽媽張曉芬)


     從運動之中找回笑容

不過國一時期接觸到臺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之後,事情有了一些變化,「當時有朋友說體育總會暑假有開桌球班,我想說打桌球可以增加手眼協調的能力,就幫濬誠報名了,這一報下去,我發現好像找到濬誠喜歡的東西了。」原本情緒反應常常會特別巨大的濬誠,在打桌球時不但異常專注,而且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他真心的享受在桌球運動之中,「那時候學了一年就去參加了比賽,很快就輸掉了,但第二年就拿下臺中市身障運動會的桌球第五名,這進步速度真的沒有想到。」名次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從運動中得到快樂以及成就感。

「濬誠學習能力很慢,在學校課業上無法得到成就感,班上同學其實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但他不會對他們生氣,他在班上總是安靜地聽課,有一次體育課他跟同學們打桌球,贏了全部人,讓一些同學對他另眼相看,才發現平常班上那個安安靜靜功課很差的同學,也是有強項的,這也算是一個收穫。」

同儕之間的問題也許真的很難解決,國高中時期的叛逆階段很難讓大家都能理解自閉症孩子的困難,但即便被欺負,濬誠媽媽還是教導濬誠要有禮貌,不能造成別人的困擾。


打桌球的濬誠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  (圖片來源:濬誠媽媽張曉芬)


「接觸運動之前,濬誠會自己傷害自己,比如用指甲把自己的手抓到快見血,打球之後得到了成就感,也從中得到快樂,現在自傷和大哭的頻率小很多。」

小時候容易激動,固執又很難帶的濬誠,現在已經成為會幫媽媽洗碗倒垃圾小幫手,看到人也會禮貌地打招呼,這一切的成長都看在媽媽眼裡。

「以前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就跌跌撞撞各種嘗試,如果要給一些同樣狀況的家長一些建議的話,那就是小孩的情緒不穩定,但大人的情緒要穩定,情緒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陪伴他們,雖然我這一路來犧牲自己的工作,因為要陪伴孩子,有時候也會覺得遺憾,但一方面也會覺得孩子越來越好,自己很欣慰,很感動。 多陪伴孩子,長大你會看到孩子的不一樣,未來有一天他能夠獨立生活了,我就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慢飛的孩子總是會落隊,但只要有多一個人願意回頭等他,他們也能飛得很平穩而且順利抵達終點。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責任編輯:Andrew

圖片來源:蕭群


*運動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東京帕運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