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想要讓膝關節勇健 復健專科醫師說這條肌肉最重要

發表於 2020/06/11 7,869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20-05-30 22:31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醫師提醒.鍛鍊肌肉與膝蓋關節保養相輔相成,透過運動強化肌肉,尤其是鍛鍊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股四頭肌」,對保護關節最重要。(圖片來源:123RF)


「關節」是兩個骨頭的交界處,若將中間的軟組織視為「安全氣囊」、肌肉則像「支柱」,避免骨頭硬碰硬造成傷害,但兩者皆會逐年退化。復健專科醫師陳相宏說,肌肉可靠後天訓練,建議透過運動、攝取蛋白質,保護關節;無法鍛鍊的軟組織及肌肉,可適時補充保養品。

陳相宏說,肌肉連帶在關節周圍,可穩定並支撐關節、帶動關節動作,肌肉夠強壯,就可接受反作用力,分散關節壓力、減輕關節承受全身體重負擔,減少關節間磨損;反之,肌肉太弱、失去支撐功能,膝關節長期承擔所有活動時帶來的壓力,磨損劇烈恐加速退化、造成疼痛。


肌肉流失 隨年齡增長加劇

肌肉夠不夠「給力」,對關節究竟有多大的影響,陳相宏以承受全身體重的膝關節為例,他說,即使膝關節周圍肌肉夠強,膝關節在上樓梯時,就需承受二倍體重的壓力、下樓梯需負擔四倍體重;若肌肉無力,膝關節在上下樓梯時,所承受壓力將飆升至一個人體重的四倍到七倍。

更可怕的是,年過 40 歲後,人體肌肉質量每十年下降 8%,一到 70 歲以後,流失速度更加快到每十年減少 15%。因此,陳相宏提醒.鍛鍊肌肉與膝蓋關節保養相輔相成,透過運動強化肌肉,尤其是鍛鍊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股四頭肌」,對保護關節最重要。

抬腿訓練 有痠痛感才到位

人類演化後,動作以前行居多,所有起始動作皆由股四頭肌負責,甚至膝關節周圍超過半數肌肉與「股四頭肌」有關,換句話說,加強股四頭肌,就能有效減輕膝蓋的負擔。陳相宏建議,平時沒有運動習慣者,可先以抬腿、伸腿等方式鍛鍊,「需有痠痛感才算訓練到位。」

陳相宏說,肌力訓練一周最多三天就好,每天約 10 到 20 分鐘,抬腿、伸腿可以各 50 次為一組,重複做兩組約 100 次左右。若運動後,腿部無痠痛感,可嘗試在腳踝綁一公斤沙袋,每組中間就要休息 30 秒至 1 分鐘,適度的休息對於保護膝關節也是非常重要,提醒運動前別忘暖身。


強化訓練 試試深蹲、馬步

希望進一步強化訓練者,也可嘗試小幅度深蹲、馬步,每次微蹲 5 至 10 秒,在戶外快走、騎腳踏車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陳相宏提醒,腿痠程度若維持一至兩天都還在正常範圍內,但如果持續三天以上仍感到不適,可能就是運動過量,需微幅調整,執行運動計畫前建議與醫師討論。


筋骨痠痛者 多缺乏維生素 D

陳相宏也提醒,別小看維生素 D 對維持肌肉生理重要性,他發現慢性筋骨痠痛的患者,半數維生素 D 偏低,容易肌肉疲勞,降低運動意願,進入惡性循環。解決的根本之道是多運動,在早晨或傍晚每天約曬太陽十至十五分鐘,但若半年不見起色,建議與醫師討論服用保健品可能性。

除了肌肉,軟骨也是保持膝關節健康關鍵,陳相宏說明,民眾可透過補充軟骨素維持軟骨水分;具抗發炎效果的II型膠原蛋白,可避免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軟骨,維持軟骨彈性;另外,存於軟骨關節液的蛋白聚醣,則具有潤滑效果。


補充營養素 建議諮詢醫師

陳相宏也說,上面提到的這些民眾常聽聞、與保養關節有關的營養素,本來就會在人體肌肉細胞自行生成,但隨著年齡增長,有些營養素可能停止製造,有些營養素流失速度會漸漸比生成、吸收更快,慢慢越來越難獲取。

近年來,民眾越來越崇尚「天然ㄟ尚好」,多想藉飲食補充 II 型膠原蛋白、軟骨素、咪唑胜肽化合物等營養成分,但陳相宏說,這些營養從大自然食材攝取有限,除了均衡飲食外,可與醫師商討,適當補充保健品,「等於補充原物料」。但不建議自行購買,以免花大錢,卻得不到好效果。


資料來源:udn 元氣網


*健康新知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