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板鞋 百K實測】傳統+新科技 殺出條血路 ASICS METARACER

發表於 2020/05/19 45,599 次點閱 0 人收藏 8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ASICS 向來為跑者世界中的熱門品牌,在這各路廠商紛紛推出碳纖維版的年頭,也積極跟上波浪潮,2018年以來不少 ASICS 贊助選手,穿著外表不斷有變化的測試款碳纖維板跑鞋,在世界各大比賽亮相、創下佳績,終於趕在 2020 年中正式推出了跑迷們期盼已久的 METARACER!


  前 情 提 要  


野口水木在雅典奧運穿 ASICS 經典的 SORTIE JAPAN 獲得金牌(圖片來源1圖片來源2


三十年來,ASICS 的馬拉松競賽鞋向來是馬場常勝軍,不少名將穿著 ASICS 的跑鞋拿下奧運金牌、各大馬拉松冠軍,在各種層級的路跑賽中,為市佔率最高的品牌之一長達很長一段時間,即使在這碳纖維板盛行的潮流下,ASICS 傳統比賽鞋仍有一席之地,根據上一屆台北馬拉松跑鞋統計,前一千名跑者有139名穿著 ASICS TARTHER 系列,為僅次於 Nike Vaporfly Next% 第二多跑者穿的鞋款!


筆者手邊曾經穿過的 ASICS 競賽鞋和 METARACER


筆者也是 ASICS 的愛好者,穿過  TARTHER 虎走、SORTIE、HYPERSPEED 系列等經驗,個人尤其喜愛各個世代的 HYPERSPEED,歐美風格競賽鞋的設計,兼具輕量、回饋、基本保護,5k 到馬拉松都很適合,但 2017 年停產了,個人認為很可惜,直到 METARACER 的消息出現,HYPERSPEED 繼承者的希望似乎出現,而實際穿上之後也沒有讓人失望!



  開 箱 、腳 感  


ASICS METARACER 官方照片


METARACER 鞋子鞋面設計讓人聯想到 ASICS 的經典跑鞋設計,看似不是很厚的鞋底,跟時下碳板鞋的厚底趨勢有點落差,造型上也讓人想到經典的平底馬拉松鞋款,在外型設計上似乎是想傳達在優良傳統上注入新科技。


碳纖維板配置模擬圖(製圖 Bigfish)


根據美國鞋測網站文章,測試者 Sally Reiley 在參觀 ASICS 美國總公司時看到的 METARACER 碳纖維板後,素描出大概的樣貌(文章來源圖片來源),筆者根據其素描重置模擬圖如上圖,故開箱之前已經得知 METARACER 的碳纖維板是置入在腳掌前緣。



從鞋盒拿出來後馬上折看看驗證真的不是全腳掌的碳板,而在按壓、拗折的過程中 FLYTEFOAM 給人中底軟、回彈快的初步印象。



US 9、27 公分的單腳重量是 193 公克,以競賽鞋來說,在中等、一般接受範圍內。



穿上之後走走、跳跳的感受很舒適,鞋底跟鞋身都很和我算寬扁的腳,沒有突兀的壓力點,鞋底外側似乎有額外的彈力材質。



  實 測  


輕鬆跑



實際穿 METARACER 先從輕鬆跑開始,即使自己慢跑時習慣穿厚底鞋,但穿 METARACER 慢跑時,並不會因為相對較薄的鞋底而有違和感,腳著地時可以感受到衝擊力被吸收,有別以往 ASICS 傳統競賽鞋硬碰硬的觸感,腳掌前緣碳板是置於中底和大底之間,讓腳不會直接近距離的被碳板壓迫到。


跑步機線上競賽


ASICS METARACER 在 3:20/k 內的快速回彈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次測試剛好碰到 Zwift 的一個線上競賽嘉年華,我先用 3:20-3:15/k 跑了場一英里比賽,廿分鐘後再用 3:40-3:30/k 跑了場 5 公里比賽,穿 METARACER 不僅靈巧得駕馭這兩種強度,跑在堅硬的跑步機上,也沒有任何衝擊力的不適感,可以體會到中底在回饋、輕盈和保護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



從兩個慢動作動畫可觀察、感受出 GUIDESOLE 的弧形設計和支撐性,根據 ASICS 說法能讓小腿節省 20% 的能量,在 3:15-40/k 左右的配速時,在 5分、18分鐘左右的高強度、腳根未著地之下,筆者沒有感到太多疲勞或拉扯,不僅增加了靈敏度,推測這也是為何不需要全腳掌的碳纖維板;當然筆者剛好習慣前腳掌跑法,若是全腳掌跑法的跑者,可能就不會完全受益於半腳掌碳纖維板設計。


平坦馬路法特雷克


第三次測試是在馬路上跑法特雷克,課表是兩組 4-3-2-1 分快跑、每趟間慢跑 2 分,大致上把半馬到 5 公里的強度跑一遍,地形是平坦無坡的街道,偶有向下傾斜的路肩或人行道路面;這次更加確認 METARACER 能夠應付各種不同速度特性的需要,半馬配速時的中底讓速度穩定維持,到加速衝刺的靈敏性回彈性,恰到好處的保護性,也能讓腳不受凹凸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影響。


高強度 5 公里團跑


高強度 5 公里團跑(圖片來源


試跑第四次是 YYSports 在新竹辦的一場 5 公里團跑,和幾個朋友一起當作一個高強度配速跑,第一公里衝下一個長坡,像我不擅長跑下坡、容易煞車的跑姿,METARACER 能夠讓雙腳相對順暢輪轉,感覺歸功適當的中底高低差!回程原路折返,一開始的下坡變成考驗肌力、意志力的爬坡,這時可以感受到腳掌前緣的碳板發揮作用,讓腳有效率得觸地、回彈,避免過多滯地時間,整體來說 METARACER 在高強度配速和上下起伏地形的表現可圈可點。


TOMO 的高強度 5 公里團影片


兩小時慢長跑


在測試了很多速度訓練之後,一次週日長跑決定穿 METARACER 來試試看其長距離的避震性,兩個小時跑過十八個坡,由於天氣炎熱,從非常慢的速度開始,後半行有餘力稍稍加速,跑完後雙腳沒有長跑完的衝擊力所造成的不適感,在長時間避震性這方面初步算合格,但可能還得跑一個高強度長跑才算完整測試,這可能要等天氣轉涼了!


  100 公 里 測 試 後  



在數次訓練超過 100 公里的測試之後,鞋底磨損狀況來看,以競賽鞋來說耐磨度有中上的水準,中底也還沒有彈性疲乏的現象。



若以全馬 2:30 到 3:30、有一定訓練里程的跑者來說,100 公里可能還不足以證明普遍需求的耐用度,是否能和 Nike Vaporfly 系列的耐用度並駕齊驅,還有待觀察。


  優 良 傳 統 + 新 科 技 殺 出 條 血 路  



自從 2017 年 Nike 開啟厚底碳板鞋時代,在各家廠商紛紛屏棄既有的競賽鞋,完全朝新潮流的方向開發碳板鞋,ASICS METARACER 則是選擇站穩其優良傳統並鑄入新科技的佳作,傳統競賽鞋愛好者大致可以延續相同的腳感,且受益於新的碳板及中底科技。


METARACER 和市面上的碳纖維板跑鞋側面比較


筆者個人穿 Nike Vaporfly 系列、Hoka One One Carbon 系列時,由於身體結構、比例和肌群運作的方式,中底過高的鞋款不時會造成梨狀肌、大腿後肌的緊繃,導致半馬、全馬後半段常出現抬腿困難、步伐逐漸縮小的問題,ASICS METARACER 的問世,似乎是讓我這類型跑者能無後顧之憂使用新世代碳板鞋的答案。


不過大部分跑者三年來已經習慣厚底碳板鞋帶來的保護性,ASICS METARACER 明顯輕薄不少,雖然避震保護仍優於傳統競賽鞋,但可能不適合已經習慣厚底的跑者跑全馬,至少筆者在測試過大部分距離、強度後,認為體重適中的跑者穿 METARACER 跑全馬應該是沒問題,除了少數國際菁英已經驗證過,普羅大眾跑者必須等賽季重開才能得到答案。


ASICS METARACER 在輕量化、靈敏度、回饋性、穩定度、耐磨度上都可圈可點,具有不同於市面上厚底碳板鞋的自我特性跟風格,不僅是品牌的一個新里程碑,在這碳板戰國時代絕對有一席之地。


跑鞋研究室 X 百K實測

看更多百 K 實測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