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飲食補給】馬拉松補水秘笈 精準補給不漏接!

發表於 2018/12/13 26,879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馬場開學了, 說到跑者好朋友,除了身上的裝備、腳下的戰靴,不可或缺的,絕對就是賽道上的補給站了。說到補給,很多跑友眼睛一定都睜大發光了,腦中自動浮現烤雞、啤酒、貢丸、香腸⋯⋯堆滿桌的畫面了吧!霸特,口水擦掉擦掉,今天談的不是食物,而是平凡到超容易被忽略、卻極度關鍵的「補水站」!


跑者最重要的好朋友——馬拉松補水站,你了解多少呢?(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運動與肥胖學教授 Paul Gately 曾指出,運動過程中,尤其是全馬這類高強度運動,隨著賽事越趨密集,水可是左右運動表現的關鍵因子。這次,小編邀請擁有豐富經驗的「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大方跟跑友分享馬拉松補水策略;陳彥良擔任醫護鐵人至今,已支援國內八十多場賽事,用溫暖與熱忱,提供參賽者非侵入性的治療與公益服務,在眾多三鐵賽事與馬場上都可看到他帥氣的身影與親切的服務,在不同的平台上,也提供他的專業知識與觀察,希望人人喝好喝對、再創 PB!


陳彥良擔任醫護鐵人至今,已支援國內八十多場賽事,用溫暖與熱忱,提供參賽者非侵入性的治療與公益服務。


正規賽事補給站會提供那些補給?國內外的賽事補給相同嗎?

近年來因為運動風氣盛行,如何快速進行補給、增強運動效能,還有賽事羅列的補給品項,也成為跑友報名時重要的「評估標準」,讓小編以「標配」與「選配」的詞彙來為大家說明,各位看官應該比較淺顯易懂。補給站的「標配」基本款,就是水跟運動飲料,有人舉手發問了:「怎麼可能那麼少?!」

不要懷疑,陳彥良說明,根據 IAAF 規定,在 10 公里內的賽事可以只提供飲用水即可,超過 10 公里以上的項目,除須提供飲用水外,應另外供給飲品、食品;有參加過金、銀、銅標認證賽事的跑友可能不陌生,第一個補給站往往只有水,其他補給品或飲料,往往在 10 公里後的補給站才會現身。


賽事補給「標配」—水與運動飲料(圖片來源:123RF)


陳彥良也補充,台灣因為氣溫較高、加上周周有賽事,各主辦單位為了吸引跑友,祭出琳瑯滿目的「標配」:香蕉、餅乾、巧克力等五花八門補給品,就是要讓跑友吃好吃滿。在國外六大馬、鐵人三項或較高檔的賽事中,還有雨衣、特殊補給袋、鋁箔衣、水壺等裝備華麗登場,常有跑友戲稱,「跑不好沒關係,只要在補給站雙手抓滿能量膠衝回終點,報名費就回來了」(誤~)


國內外賽事補給品表底加:


水、
香蕉
運動飲料 海綿 冰袋 BCAA 鹽礦物錠 酒類
(啤酒/紅酒)
在地名產美食(烤雞鴨豬、牛排、香腸)
國內外金銀銅標賽事 O O O O O X X
國內賽事 O O
O


國外賽事 O O
O


註:O 代表一定有、X 代表沒有、▲ 則視主辦單位決定


賽事通常在幾公里處會設有水站?各站之間距離多遠?

根據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建議,馬拉松跑者在比賽間,每小時應喝下 400~800cc 液體,氣溫越高且速度越快的跑者,液體補充需越多。

而國際田徑總會(以下簡稱 IAAF)在 2014-2015 年國際田徑規則中也規定,各項賽事的起終點都應備有水及其他適當茶點,所有項目應在約 5 公里的適當間隔,設置僅限飲用水/海綿塊補給站(drinking and sponging station),所以每 5 公里以內設立一個補給站都是符合國際規定;在此規則之下,主辦單位亦可依賽事情況作適當補給站的調整,在台灣常見作法為每 2.5 公里設置一補給站,滿足參賽者的需求。


每 5 公里以內應設立一個補給站,才符合國際規定(圖片來源:123RF)


非要補給不可嗎?正確的補給時機與策略

許多人問我:「如果比賽時省下補給的時間,是不是可以增加更多衝刺的可能性?」陳彥良則反問:「如果不補給,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事實上,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身體消耗大量水分、電解質跟熱量,尤其是體感溫度高時,若沒有補充適當的能量或電解質,輕則降低運動效能、出現抽筋、暈眩等症狀,嚴重時則可能危害健康、甚至造成熱衰竭、中暑與生命危險,倒不如練習進補給站的好功夫,適度與正確的補給,身體才會給予正向的回饋與表現。

水分補給時機,不是等到口渴了才喝, 越早開始補水,會讓腸胃道越快速吸收水、電解質與糖分,並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陳彥良說明,全馬每 30 分鐘應補 100 卡熱量、每 20 分鐘即可補給 150-250 cc 水分,完賽時間拉的越長,次數自然也越多。舉一個 7 分速跑友來說,最佳的補給方式可在起跑前 5 分鐘,喝約 200cc 水分,起跑後則每 15-20 分鐘可以補 100-200cc 的水;超過一小時可每 10-20分 鐘補充 100-200cc 的運動飲料。以 FIN 運動飲料為例,其電解質與糖含量較適中,且等滲透壓與人體細胞較接近,能更快讓人體吸收,並提供能量及補充流失的電解質、避免抽筋。

陳彥良也溫馨提醒,一般人胃的水分吸收量每小時約為 600cc,喝太多除了無法吸收,也會造成身體不適。


運動期間 時段 建議喝水量
運動前
起跑前 2 個小時開始補充水分
5~7 毫升/每公斤體重,體重 60 公斤的人,約喝 300~420毫升的水 
運動中
每 15-20 分鐘補充一次水分
超過 1 小時後,可喝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與後續所需能量,每次 100-200 cc
運動後
補充水分為主,若喝水後仍大量流汗,可補充運動飲料
持續喝水補充,大約補充流失體重 1-1.5 倍的水量


進站攻略:掌握補給時機與技巧,節省關鍵時刻破 PB

為了用最有效率的進站方式進行最佳補給,陳彥良提供了專業的補水 SOP,幫助跑友節省時間!

  1. 補給站前會標示「還有幾公里」有補給站,有準備吃能量包的跑友,在進站前即可撕開能量包、含在口中,準備取水。補水後順勢將水杯與能量包垃圾丟棄在前方垃圾桶內,繼續恢復配速。
  2. 通常水和運動飲料會以交錯的方式擺放,若要每個補給站都順順經過,建議最前面的桌子直接略過,在中後段再進站,不用跟跑者擠沙丁魚與出現不必要的碰撞。
  3. 進站前可跟遞水的志工眼神示意、舉手比 1,代表「我要這杯水」,也順便提醒後面的跑者別搶,取水後請迅速返回賽道、不要突然停下來,以免耽誤下一位取水或發生碰撞。
  4. 接過水後可維持水杯七分滿水位,用虎口將杯緣捏出尖嘴狀,頭偏 45 度側移,但視線請儘量不要離開賽道,將杯子拿到嘴邊直接倒入嘴裡兩三口,記得不要啜飲、以免嗆到。若當下體溫太高,亦可將水直接澆淋在身上降溫。


掌握 SOP,水站補給更流暢(圖片來源:123RF)


人生短短幾場馬 不補不罷休!

要完成一場馬拉松,除了平日紮實的累積、也要有完善的補給策略,透過陳彥良的分享,希望能給跑友有如「醍醐灌頂」的水策略,在馬場上平安完賽!


 好康報你知 

隨著女性跑友增加,專屬女性的跑步訓練班「好時光運動樂園跑步專班」也正式成立了,歡迎「女孩們」一起練、一起分享、一起跑的得更開心、更遠,詳洽報名資訊:http://www.goodtime.com.tw/gtrc


 <延伸閱讀> 

【飲食補給】酷夏來襲 練跑吃課表如何聰明補水?

【飲食補給】夏日練跑不易掌握 教你夏天訓練四大要訣

【飲食補給】仲夏跑馬好可怕?醫護鐵人陳彥良傳授「抗暑攻略、熱傷害應對措施」

【飲食補給】跑步瘦不了?幫你找出身材走鐘的三大原因


以上文章由 FIN 贊助刊出。

*運動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